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探究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 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 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指 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点和现状,同时对目前我 国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缩小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现状,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因子分析;对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1.1沿海与内地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地区经济平 衡发展,各种形式的投资政策与财政支付转移都较明显地向 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受区域间环境、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并不佳,同时付出的代价 也非常大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在区域经 济发展战略上实行了大转变,即从平衡发展战略往不平衡发 展战略上转变,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政策明显往沿海地 区倾斜,这促使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同时也使得沿海与内地 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仁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分析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用一 条简单的线条对我国人口地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 不平衡特点做了形象的描述: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暧晖 县到西南地区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可 以把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的面积为全国总面积的492% ,人口仅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7% ;东部的面积为全国 的508% ,人口却占到全国总人口的963%o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部贫穷、东部富裕的状况。
胡焕庸线” 只是大体上对我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情况进行了描述现如 今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还是按照行政省区,以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为辅,大致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 地带这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现出递减 阶梯状态口]1.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分析[3][4]本文以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 南)为例来说明虽都位于中部地区但各省区之间经济发展仍 存在明显差距文章从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市场效应、 科研水平、赴沿海务工人员数、物流竞争力这六方面来分析 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通过指标的选取以及利用SPSS 软件进行分析的得岀中部六省的综合因子得分(表2)与六省各指标因子得分(表3 )□1.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领先于南方地区,即 使在改革开放前期,北方地区发展水平仍然领先于南方地 区,并且差距进一步拉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 地区迅速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速达到 272% ,北方地区一直保持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南方地区 发展后来居上,不仅在增速上超过北方地区,在人均GDP 的绝对值上同样也超过了北方地区,这些转变使得南北之间 的不平衡差迅速拉大,而且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近 年来,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水平相对来说有所下降[5]1.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我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 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文章通过图表具 体分析出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现实情况二、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2.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 系之中一国想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应先整合国内经济,提 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实现国内经济一体化,才能从整 体上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加强 各区域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短期 内难以消除,所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是要不断加 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为各地区间经济依赖性的增强创 造软(制度等方面)条件与硬(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6]2.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优先发展,以此带动全国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历史、政治等原因一直以来影响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致使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我们应 该遵循这个规律,利用一些地区有利的优势实现其科学快速 发展,再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发展速度较慢、缺乏发展优势 的地区发展,进而实现全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为缓解区域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扶持与倾斜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摆脱固有的发 展模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110161 )参考文献:口]余鹏翼,夏振坤•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非制度 因素分析[J]•经济师,2002 , 1 : 18-19.[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陈涛•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8 ( 4 )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