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对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认识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14页
文档ID:196404603
浅析对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认识_第1页
1/14

浅析对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认识结构主义理论是由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创立,起源于普雷维什及其拉美经委会的同事们在20 世纪50 年代所做的研究工作,因此也称拉美经委会学派普雷维什的代表作《外围资本主义: 危机与改造》一书原著于1980 年出版,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 年出版2015 年年底再版,笔者在翻阅该书时不得不对拉美结构主义理论研究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前瞻性和预见性表示赞叹书中许多观点在问世30 多年之后,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仍有现实意义 结构主义理论在研究中心与外围之间结构性差异和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象时,发现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找到了通货膨胀的基本压力,创立了关于通货膨胀基本压力和传导机制的分析模式; 考察了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决定作用和对市场机制的扰乱作用,强调了国家在消除经济社会重大失衡方面作为市场最高调节者的作用新结构主义理论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最初作为研究通货膨胀加速现象的一种理论,从90年代起研究发展问题的结构主义学派整体转变为新结构主义新结构主义继承了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在肯定结构主义理论关于通货膨胀基本压力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深化了结构主义理论关于市场背后各种权力因素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扰乱因素对通货膨胀长期持续和加速所起的作用。

结构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是这一理论与时俱进的主要动力它批判西方正统经济理论企图用简单化和公式化的分析模式、以理论的精确性和严谨性确立其普遍真理地位,指出其因排除社会现实、政治现实、文化现实和历史发展因素而存在谬误结构主义认为真正的市场规律是,在结构失衡的条件下经济的自发作用不是自动导致体系的平衡、效益和公正,而是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排斥结构主义认为市场既是一个吸收性的体系,又是一个排斥性的体系,这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心性、垄断性和排斥性所决定的,不论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在国内发展过程中都是如此,而西方正统经济理论的一大错误是把经济的最高调节作用归于市场结构主义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理论中科学的一面往往被抛弃,而符合某种特定利益的原则常常被用来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结构主义理论在分析了高消费现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之后,指出国内高收入阶层在消费方式、思想感情和经济利益关系方面与中心国家关系日益密切,而与本国大多数社会阶层越来越格格不入它指出了外围与中心在经济、技术、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依附现象,认为外围国家只有创造自身的动力和打破过去的格局,才能真正获得发展。

因此,外围国家需要自己努力进行理论创新 一、结构主义通货膨胀理论与发展理论的关系 结构主义理论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而研究发展问题与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相互关联,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过程中获得创新的动力结构主义通货膨胀理论是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在研究二战以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时建立的理论研究对发展问题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关注程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从20 世纪40 年代末开始,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是结构主义理论的重点,解决生产结构的失衡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由结构性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只能通过消除结构性因素才能解决因此,结构主义理论在50 年代围绕通货膨胀问题同货币主义进行了论战之后,没有提出具体的反通货膨胀建议从80 年代中期开始,在拉美地区多个国家,包括长期实行货币主义反通货膨胀计划的国家,都出现了持续的高通货膨胀,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不降低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新结构主义通货膨胀理论便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解释了结构主义理论以及货币主义理论都无法解释的许多新的通货膨胀现象,包括惯性通货膨胀现象、由分配竞争引起的通货膨胀加速现象、债务危机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现象、从社会结构权力因素对市场机制的扰乱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现象,等等,从而增强了对通货膨胀复杂现实的理论解释能力,丰富并完善了结构主义理论。

随着研究的重点重新转向发展问题,结构主义理论便从整体上完成了向新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的转变 研究结构主义理论不能忽视来源于发达国家的和研究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而产生的其他正统派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因为结构主义源于20 世纪40 年代末对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的批判,并在后来批判货币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获取动力和得到发展的如果说40 年代末中心外围的观点奠定了后来结构主义学派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格局,那么50 年代对正统货币主义理论的抨击和对通货膨胀结构性因素的研究标志着结构主义理论的正式形成结构主义通货膨胀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关于通货膨胀基本压力和传导机制的论点,为后来人们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确立了方法论基础由于当时结构主义理论致力于研究如何纠正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制订长期发展计划,没能提出与正统货币主义不同的短期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普雷维什于1950 年发表的《拉丁美洲的发展和它的主要问题》一文被视为结构主义理论的奠基文章在文章中,普雷维什挑战了新古典主义关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往往是在整个国际社会均匀分布的论点,批判了新古典主义关于这种均匀分布是通过降低价格或是通过收入的相应提高来实现的说法。

普雷维什认为,关于比较优势原则的作用和国际投资进程的静态描述未能恰如其分地在时间上反映工业发达的国家( 即中心) 与提供食品和原料的国家( 即外围) 之间正在发生的情况根据实证研究,普雷维什的结论是,工业化国家在日益增长的寡头垄断条件下生产的制成品的相对价格,日益倾向于超过外围国家提供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因此,发展中国家没有获得中心国家承诺的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不利的贸易条件不仅剥夺了不发达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应该得到的稳定的份额,而且还剥夺了它们推动内部变革和经济增长的资金和技术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普雷维什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外围概念和贸易条件恶化论,揭露了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合理和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外围与中心在生产结构方面的差异,外围国家内部生产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等问题结构主义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中心外围的国际环境或格局中研究外围国家的发展问题,从外围国家内部的结构性差异中研究制约发展的因素和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又从经济结构的失衡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对生产结构、收入分配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地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简单化、静态化和公式化的缺陷和为追求精确性和严谨性而从纯经济分析中排除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科学谬误。

因此,研究结构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特点,总结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吸取由社会结构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政治危机的历史教训,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和结构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受到制约的真实原因,从而预见不同发展模式导致体系均衡或危机的趋势,以利于根据现实的基本因素和条件,在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的同时,通过国家有意识和有预见的行动,提出公正合理的解决办法,消除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失衡,避免由这种失衡产生的社会矛盾和体系危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结构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结构主义理论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其整体性、特殊性、全面性、动态性及批判性 1. 整体性 结构主义理论的中心外围论点实际上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 世纪中叶以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市场上先后出现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市场规律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垄断规律支配下发挥作用,服从垄断意志成为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和主要目的普雷维什的著作中有不少地方都提到了垄断和霸权在市场上的作用整个世界都在这种双重规律下运行。

一个国家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孤立地、自发地或自主地进行,不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按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或经历的阶段一步一步地去谋求发展,这是因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已经让位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19 世纪中期以后,在以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为发展模式的国家,国际贸易成为制约不发达国家自主发展的结构性条件,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与不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交易中,工业品的价格总是高于初级产品的价格,从而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二战以后,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最初有意识地开启的自主工业化进程同样受到了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扩张进程的影响,发达国家可以在自我推动下进行扩张,而发展中国家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扩张进程中作为这种扩张的反应而获得发展在80 年代的债务经济模式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又受到发达国家金融投机资本扩张的影响,金融投机经济模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上述三个阶段的所有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自主发展经济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用普雷维什的话说,就是按照中心的模式发展的神话正在消失 这是因为新的规律即垄断规律已经取代旧的规律即市场竞争规律而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作用,或者说,市场规律是在垄断规律和霸权的支配下发挥作用的。

因此,从世界资本主义的整体范围内研究外围的发展问题,弄清外围国家在整个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心与外围的相互关系对外围发展的影响,才能理解中心与外围的结构性差异对外围发展的制约 2. 特殊性 结构主义理论可以定义为是从中心外围的格局中或框架内研究外围特殊性的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整体性是为研究外围的特殊的,而不是把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普遍适用的理论来接受对此,普雷维什做了精辟的阐述: 外围资本主义是这个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这种特殊性,从外围的观点来看,中心提出的理论就具有一种想获得普遍意义的虚伪企图 在工业化国家中提出的那些理论不过是妄图享有普遍意义他们有可能解释工业国家的现象( 尽管并不总是令人满意) ,但是解释不了在我们这些国家发生的现象之所以有必要创立研究外围特殊性的理论,是因为新古典理论没有给自己提出探索外围现实的任务,因为新古典派的信徒们是五体投地地接受这种理论的马克思的理论也没有涉及外围,对马克思来说,英国中心的资本主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简单地重演凯恩斯的理论革命把重点放在成熟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储蓄过度的趋势上,这显然与外围不相干。

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努力来进行理论创造不是要抛弃中心的理论,而是要承认外围资本主义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应当建立一种把中心外围格局及其全部复杂性包括在内的理论 《外围资本主义》引论) 把发展封闭于一种经济理论的狭小天地之内是不利的,必须对所有这些因素及其错综复杂性作整体考察并揭示它们的相互关系,以便使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为此,普雷维什批判了那些崇拜和迷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理论的现象由于外围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和结构性缺陷以及中心国家发展的向心性特点,决定了中心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路经不可能在外围国家重演,外围的发展也不可能是来自中心的技术、消费方式及其他文化形式、思想、意识形态和制度的辐射和扩散过程在排除了模仿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之后,普雷维什认为,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解决由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引起的贫困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由社会结构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和通货膨胀螺旋形上升的问题结构主义一个著名论点是,中心国家的生产结构是同质化的和多样化的,而外围国家的生产结构是异质化的和专业化的,这种结构的差异性粉碎了外围国家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的神话和发达国家经济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意义。

3. 全面性 结构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反对用纯经济理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