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隐性知识的定义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2KB
约4页
文档ID:491101019
隐性知识的定义_第1页
1/4

隐性知识的定义1、 隐性知识是人们意识到,但难以言传和难以用符号表达的知识 (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M]. Routledge ,London,1958.91-92 )隐性知识是沉默的、心照不 宣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所有理解都 是基于人们的内心留住(indwelling),即个人的心智模式隐性知识非常有价值,但是 它难以捕捉和限定,有些甚至难以表达 Polanyi M. The Tacit Dimension. Rouledge and Kegan Paul,1966)奥地利生物学家波兰尼,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隐性知识默会知识论 的矛头所向,用波兰尼的话来说,是 17 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所谓“完全明确知识 的理想” the ideal of wholly explicit knowledge )逻辑实证主义堪称这一理想的典型代 表在维特根斯坦传统中工作的挪威哲学家约翰内森(K.S.Johannessen)指出,在逻辑 实证主义知识观的框架内,“知识和语言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知识应当用一种语言 来表达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条件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的 知识的可能性,完全是不可理喻的”2、 哈耶克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作出“阐明的规则"(articulated rules)和“未阐明的规 则'(non-articulated rules)的区分所谓“未阐明的规则”是那些尚未或难以用语言和文字加 以阐明、但实际上为人们所遵循着的规则哈耶克认为“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偏 好和态度、我们的工具以及我们的制度 ”等构成了“我们行动基础的 „非理性'的因素 (non-rational factors)",这些知识就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3、 隐性知识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帮助,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R.J.斯滕伯格:《成功智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认知心理学 家斯滕伯格,从心理学角度对隐性知识概念进行界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隐性知识与人类思维及心理过程的关系他认为,所 谓隐性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这类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生活是很 重要的另外,隐性知识反映了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 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就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导致人们忽 视隐性知识存在和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隐性知识可能会与 某种现存知识或得到公认的显性知识、伦理道德准则或习惯规则相冲突,甚至可能会与 某种社会组织的利益相冲突,因此不被人们公开承认和重视第二,尽管一个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可以促进个体养成过度的自我意识和对于组织环境的敏感性,但是隐性知识也会被人们利用来为自己的私利服务,从而偏离了组织的目的第三,隐性知识是非常 情景化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它们有可能会拒绝那些有用且已经为人们所接 受的显性知识,从而导致人们对隐性知识的反感,促使人们试图限制或克服它在日常工 作的应用第四,人们认识不到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的 区别,经常用技术知识来代替隐性知识,从而忽视隐性知识的独特存在第五,隐性知 识的获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人们对这一点似乎还不太相信,尤其在现今“急 功近利”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一个组织不愿意自己或要求他的员工花费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来掌握这些隐性知识。

相比之下,为了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公司更愿意强调 对员工进行显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斯腾博格的主要贡献包括:(1)他发现了隐性知识 的三大特点2)认为隐性知识可以触及,可以有效地测量;(3)隐性知识大量存在于 管理、销售、政治、军事、教学和法律等专业领域中4、 克莱蒙特(Clement, J.)在实验的基础上将隐性知识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unconscious 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 but non-verbal knowledge)和“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 and verbally described knowledge 三种5、 世界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类:“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的知识know-what”是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why”是关于自然原理 和规律方面的知识;“know-how”是关于技能和能力方面的知识;“know-who”是关于 谁拥有所需知识的信息前两种知识是事实、规律知识,便于编码、传播;后两种知识 是技能和诀窍类知识,不易编码,不易用语言表达、传播。

后两种知识通常附于个人或 组织,在实践中获得,并深化使用因此,OECD认为“know-how"”和“know-who” 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6、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不易传递给其他人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7、 隐性知识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隐性知识的唯一方 法是领悟和练习 (Durcker P F. The New Productivity Challen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ll〜12))(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9.86)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管理学角度8、 隐性知识是关于技术、方法和设计的知识,即使人们无法解释出其原因,这些知识仍然 以某种方式来工作罗森伯格Rosenberg9、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它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 以我们内在携带“意念模型”为中心,这些意念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 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世界的指挥原则维娜•艾丽.知识的进化[M].刘民慧等 译. 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77。

10、 加内什•纳塔拉詹(G. Natarajan,?—):隐性知识指那些存在于个人脑子里的经验 性知识11、 隐性知识是人头脑中,常常是人们自己也不知道的知识,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知 道什 么 Burlton R J. Transfer of Knoewled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Unexplored Issues and Suggested Studies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 1992;10(2))巴顿12、 王德禄认为,所谓隐性知识,或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 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13、 钟义信教授认为,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由于它的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 其传播成本很高,范围也较小隐性知识可以划分为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和专 业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五个要素共同组成隐性知识是知识 创新的关键,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技术秘密的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 的前瞻性等都属于此范畴。

14、 郁义鸿把隐性知识定义为,如果某种知识很难被清楚地被表述出来,或者即使表达 了也很难被学习者或接受者直接通过表述来获得的话,这种知识就属于隐性知识的范 畴郁义鸿. 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6-42】15、 王众托从“知识系统工程”角度分析了“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认为“意 会性知识”(即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通过形体动作或感官接受而获 得的感觉与体验王众托. 知识系统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9, 39(2): 336-342】16、 张庆普认为:隐性知识往往是个人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 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张庆普. 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 企业 管理, 2002, (11): 74-76】17、 施琴芬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格式化的非编码型知识,植根于特殊 的环境和背景,是停留在实践层面即时性的经验性知识,往往被不自觉和无意识的运用施琴芬, 吴祖麒, 赵康.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中国软科学, 2003,(8): 96-102】18、 隐性知识常常是人们自己也不知道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存在于所有者潜在素质中,与所有者的经历、修养、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抽象的内在因素有关系,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也难以收集、交流和传播的知识[【Leonard, D.,Sensiper, S.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p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 40(3): 112-132】19、 隐性知识是一种微妙的难以形成文字的理解、经过训练的认识和把握、是对技术的 一种良好感觉,这是一种完全嵌入个人大脑之中的、根植于实践和经验中的、通过熟练 地做事来表现的、通过学徒形式和通过观察及干中学的训练才能转移的知识【Fleck, J.. Informal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Nature of Expertise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6, 11(1-2):104-128】20、 工作中相关的专业知识散布在员工和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储在工作经验、目标洞见、共同愿景、信仰里面,这些知识都称为隐性知识【Noh, J.B., Lee, K.C., Kim, JK, A Case-Based Reasoning Approach to Cognitive Map-Driven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0, 19(4): 249-259】21、 赵士英等:隐性知识的高度个性化、难以形式化和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 而难以用语言、文字、图象等形式来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赵士英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 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