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附录〕术语、名词解释与计算规则 1、基地面积:指用于某建设项目或某一基地范围的地块面积.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正式划定用地的面积为准;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和河道蓝线内的面积不得计算. 2、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规则:<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米不计. <2>半地下室的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米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A1=KA 式中:A1一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3、建筑密度:指建筑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 4、低层建筑:指高度小于等于10m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至三层. 5、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m,小于等于24m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为四层至八层. 6、高层建筑;指高度大于24m的建筑,高层居住建筑指八层以上<不含八层>. 7、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 8、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与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目前本市城市规划区面积界定为885平方公里<东起磴口永富村,西至哈达门沟;南到黄河,北至大青山>. 9、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10、河湖水系蓝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岸规划线. 11、文物保护紫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文物保护规划线. 12、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建筑物外檐顶标高的高度.计算规则:〔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2〕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13、建筑间距: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计算规则:〔1〕当外挑阴台或阳台长度占建筑总长度大于1/2时,按阴阳台最外边线算起 . 〔2〕当有挑檐时,挑檐长度占建筑总长度的1/2以上时,按挑檐最外边线垂直投影线算起. 14、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15、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有用地. 16、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17、公共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开放空间必须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6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18、新建区: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开发建设的区域. 19、改建区:是指对城市中旧的居民集聚区建筑质量低劣、设施落后的地区进行改造完善的区域.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附表〕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附表一〕 区位分类建筑容量指标建筑用地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万平方米/ha〕新 建 区改 建 区新 建 区改 建 区低层住宅用地30350.80.9多层住宅用地26301.11.2高层住宅用地20252.53.0商业、公建用地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表〔附表二〕 建设项目核定容积率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有效面积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小于等于10.8大于1小于等于21大于21.5 建设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三〕 用 地 类 别旧 区新 区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25%≥30%对外交通用地〔T〕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商业金融业用地〔C2〕市场用地〔C26〕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三类工业用地〔M3〕≥30%≥35%仓储用地〔W〕行政办公用地〔C1〕文化娱乐用地〔C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二类、三类居住用地〔R2〕体育用地〔C4〕≥35%≥40%医疗卫生用地〔C5〕一类居住用地〔R1〕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面积控制指标〔附表四〕 建筑类别计算单位机动车自行车高、中档旅馆车位/客房0.40.8普通旅馆〔招待所〕车位/客房0.20.5餐饮、娱乐车位/100m2建筑面积34商业办公楼〔写字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63普通办公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4商业大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68肉、菜、农贸市场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8大型体育场馆〔馆大于4000座〕〔场大于15000座〕车位/100座530小型体育场馆〔馆小于4000座〕〔场小于15000座〕车位/100座330影 剧 院车位/100座640展 览 馆车位/100m2建筑面积0.85医 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5游泳区、渡假村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8-121.5城 市 公 园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520火 车 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7510中 学车位/100学生0.660小 学车位/100学生0.620一 类 住 宅车位/户0.82二 类、三类 住 宅车位/户0.53工业厂房区车位/100m2建筑面积0.170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包头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旗、县、区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编制各类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规划应符合本标准. 第二章 建筑容量 第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按照附表一和附表二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建筑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高、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和高、多层公共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编制总平面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附表一规定的指标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用地和综合楼用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八条 对未列入附表一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托以与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体育场管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技术规定、规范执行. 第九条 建筑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㈠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1500平方米. ㈡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为2500平方米.建筑用地未达到上述两项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规划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㈠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㈡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十条 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或达到本规定要求的,不得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扩建、加层、插建. 第十一条 各类建设用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附表二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批准总建筑面积的20%.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间距 第十二条 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噪音防治、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方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0°—15°>,其间距:新建区间距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7—1.9倍,改建区为1.5—1.7倍.2、朝向为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15°—60°的住宅间距按下表折减系数执行.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1.00.90.80.90.95〔注:青山区的邻圃道、迎春道以东、四道沙河以西、建设路和钢铁大街以北、厂前路〔兵工大道〕以南地区住宅不按此表折减.〕3、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60°以上的>,其间距:新建区间距为影响日照建筑高度的1.7—1.9倍,改建区为1.5-1.7倍.4、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间距按本项1—3项执行.5、在核算多层、低层条式住宅建筑间距时,当阴台或阳台累计长度大于<等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按本项1—4项执行,应自遮挡建筑物的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物的阳台;当阴台或阳台累计长度小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按本款1—4执行,应自遮挡建筑物的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物的主体.6、在核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以下规定计算<1>平屋面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算至檐口.<2>坡屋面北坡屋顶坡度小于35°,高度计算至檐口;大于35°时,屋脊线平行于相关建筑的算至屋脊线,垂直于相关建筑的算至山墙斜坡高度的中点.㈡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且居住建筑的短边与另一建筑长边重合大于<等于>短边的1/2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小于1/2的不计遮挡因素.1、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南北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