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各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分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城镇居民户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临近长三角、珠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凭借其地理优势,江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速度在中部地区处于前列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一定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江西省各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这对政府如何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鉴于此,本实证分析从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出发,对我省各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合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资料分组我根据江西省各地市的地理位置,将江西省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五个组各地分布情况如下:①东部:上饶、抚州、鹰潭;②北部:九江、景德镇;③西部:萍乡、宜春;④南部:赣州、吉安;⑤中部:南昌、新余 图1我们再根据各地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将全省各地市分为A、B、C三类。
A类结果为110%-120%,居民生活相对富足;B类结果为100%-110%,居民生活为一般水平;C类结果为90%-100%,居民生活水平相对偏低各地市分类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区域类型比值地级市数量A类110%-120%南昌、新余2B类100%-110%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萍乡、吉安6C类90%-100%赣州、抚州、宜春3 图2二、序时平均数计算1、2008-2012年期间各年江西省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某年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某年某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城镇总人口数计算结果如表2第1-5列所示2、2008-2012年期间各年江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江西省某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某年某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全省城镇总人口数计算结果如表2第1-5列所示3、2008-2012年江西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2008-2012年江西各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2012年江西某地市居民支配收入序时平均数÷2008-2012年江西某地市城镇人口数序时平均数2008-2012年江西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属于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总数÷人口数,由于2008-2012年江西某地市居民支配收入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2008-2012年江西某地市城镇人口数为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计算结果如表2第6列所示4、2008-2012年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2008-2012年江西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8-2012年江西全省居民支配收入序时平均数÷2008-2012年江西全省城镇人口数序时平均数 2008-2012年江西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属于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总数÷人口数,由于2008-2012年全省居民支配收入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2008-2012年江西全省城镇人口数为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如表2第7列所示表二 2008-2012年江西各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资料 指标市名2008年人支配收入(元)(1)2009年支配收入(元)(2)2010年支配收入(元)(3)2011年支配收入(元)(4)2012年支配收入(元)(5)2008-2012年江西各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008-2012年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所占百分比(%)(8)南昌市151121647218276207412360218840 15945118.156景德镇市13583149961665718964216211716415945107.450萍乡市13597148251638118646212571690515945106.021九江市12889142031576417911203301621915945101.161新余市14138156101735819719224701785915945112.004鹰潭市12808141401561817518198831599315945100.301赣州市1183412901142031605818704147041594592.217吉安市12870140951554717692201341606715945100.765宜春市1194413006143331643118896149221594593.584抚州市1229313119144451663318932150841594594.600上饶市 12676139891553517698201771601515945100.439全省1286614022154811749519860三、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1.增长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上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008-2012年江西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和速度指标资料 (九江市)表三 年份指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九江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8914203157641791120330逐期增长量(2)1314156121472419累计增长量(3)1314287550227441环比发展速度(4)1.10194741.109906361.13619641.13505667定基发展速度(5)1.10194741.22305841.38963461.5773140环比增长速度(6)0.10194740.109906360.13619640.13505667定基增长速度(7)0.10194740.22305840.38963460.5773140每增长1%的绝对值(8)128.89142.03157.64179.11四、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2008-2012年江西各地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
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Vuw)来衡量前两者反映的是绝对差异,后两者反映的是相对差异计算公式分别是:R=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江西各地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S= 式中:Yi为第i个地级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0为N个地级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N为地级市个数RHL=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江西省各地级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Vuw= S / Y0 式中:S为标准差;Y0为N个地级市的人均GDP江西各地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如表4所示表4 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年份最大值(元)最小值(元)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全距标准差全距率变异系数2008年15112(南昌市)11834(赣州市)3278933.4411.2770.0182009年16472(南昌市)12901(赣州市)35711064.5981.2770.0762010年18276(南昌市)14203(赣州市)40731222.4751.2870.0792011年20741(南昌市)16058(赣州市)46831367.7281.2920.0782012年23602(南昌市)18704(赣州市)48981496.8461.2620.075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距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差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距率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异系数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分析①从绝对差异角度看,全距和标准差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08-2012年上升趋势都相对较快,全距和标准差的极大值均出现在2012年②从相对差异的角度看,全距率变化则比较缓慢,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2009-2011年出现较小幅度的上升全距率的极小值出现在2012年而变异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明显其中2008-2009年快速上升,2010年以后缓慢下降变异系数的极大值出现在2010年,极小值出现在2008年③综合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近6年来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江西省各个地级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差距呈逐年拉大趋势尽管后期有所放缓,但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现实不容忽视2.2008-2012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表5 为江西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离差与比率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人均1286614022154811749519860全国人均1578117175191092180924272离差-2915-3153-3628-4314-4412比率0.8150.8160.8110.8020.818离差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
比率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结果分析:①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都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离差来看,均为负数,且绝对差距逐年缓慢增加,但2011-2012年有所好转说明江西城镇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