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一:总体介绍:①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②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③在国内和万里长城, 北京故宫齐名,在国外可以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提农(Parthenon) 神殿、中世纪的罗马教堂媲美, 在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④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局部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场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展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⑤宫堡依山而建,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共13层,全部为石木构造,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⑥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展了全面的修建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建筑特点①布达拉宫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建筑的出色代表它巧妙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形成土、石、木的碉楼构造其总平面布局不强调均衡对称,而是追求建立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构造,从而营造起主殿高于偏殿和佛堂、达赖的寝宫凌驾其顶、由大门到佛殿逐次升高的格局,强调并突出了红、白宫主体建筑的尊贵地位②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比照,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表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出色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③主体建筑东西宽三百六十余米, 南北长约一百四十米, 建筑面积达九万平方米, 加上山前城廓和山后勿王潭公园, 占地达四十一公顷. 布达拉宫: 外观十三层, 最高外达一百一十五· 四米。
是西藏现存最大的古代高层建筑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 最厚处达五米余, 墙基深入岩层, 墙身收分显著, 局部墙体的夹层内还灌注了铁汁, 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同时配合着金顶、金蟠、金幢等宗教装饰, 巧妙地解决了古代高层建筑防雷导电的作用经历了数百年雷电轰击的考验、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建筑内部空间, 充分地利用地形, 分层合筑、层层套接, 富有山地建筑特色宫墙外部以白色为主, 中间局部用褚红色和少量土黄色④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稳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特点分布:1同样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整个建筑外观涂以红,白,黄,黑四种色彩,比照鲜明,不仅表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风采,而且包含着宗教意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庄严,和平,权势和威严还根据高原地区的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稳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垄和通风口;殿内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以便于采光和调节空气。
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也吸取了佛殿的建筑艺术,呈现了恬静,高雅,旖旎,祥和等特色他是一座堡垒式的宫殿寺院建筑不仅借鉴过印度佛教建筑的呕血经历,而且也吸取了中原汉族宗教建筑的*些精华,形成了完全是藏式风格宫殿寺院2 布达拉宫和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因山就势,上下错落,把人文景观融化于自然景观,给人以丰富美感顶部结合汉式飞檐歇山和藏式平川建筑的特点的辉煌金顶,令布达拉宫具有强烈精神凝聚及提升力,又不失稳重;3.大面积的屋面,木构和墙体的涂色,成为建筑外部根本色调,布达拉宫宫殿外部的红,白,黄组成了简单而明亮的色调整个色调与环境形成鲜明比照,显得格外壮丽屋顶造型:墙体上部设有一横列木质框架,往框架内地填以红泥染过的萨茹草,这种草质地坚硬,数百年不烂环撑着整个平坝式的屋顶,显得宽容笨拙,整齐划一又轻巧的化简单为神奇,利用中央红宫的屋顶,做出锦绣文章红宫内达赖灵塔自然伸出屋顶,六座各具风格的塔顶,以青铜作瓦,鎏以黄金,四角鏊突,兽吻飞檐,并配以各种装饰,四周排列着鎏金的经幢,悬挂着无色"风马〞,飘扬着灿烂的经旗,荣耀夺目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局部),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效劳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
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欣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主体建筑分红,白两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有建筑学家这样陈赞布达拉宫,"不像是人为的产品,更像是山上生长出来的建筑〞白宫,是当年达赖进展宗教与政务活动的地方,因其白色宫墙而得名正门前有一个宽大的"德阳夏〞广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地面用藏族特色的建筑材料"阿嘎土〞夯筑白宫的顶部,有达赖的寝宫,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等建筑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第5、6两层是摄政的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7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东大宫是白宫最大的宫殿,由44根巨型柱子支撑,是进展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地方墙壁上绘着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种种故事图进入东、西两大门后,通过典型的阶梯式复道,便到了东、西两个庭院东庭院是白宫正门前面一个广场式庭院,面积达1300平方米庭院南北两侧为住房东侧为僧官学校楼西侧是进入白宫主楼的三排梯子的大门白宫门厅内满绘壁画,其面积约为130平方米,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执政〕的文告排梯两侧上方有回文诗和六字真言走进白宫的三排梯大门,沿石梯而上,就是白宫第一层的东有寂圆满大殿从东有寂圆满大殿上十八级楼梯,就可到达白宫的内回廊由此再上一层楼梯,便是白宫第三层的旧地方政府"噶厦〞的办公地点极乐室,这是一间二柱小室从"噶厦〞办公室再上一层,便到了白宫第四层位于第四层的东大殿是最大的殿堂,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宝座上方悬挂同治帝御书"振锡绥疆〞大匾这里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大殿以上各层中有天井,天井四周是回廊。
五、六两层为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第七层是达赖常住的两套寝宫,因为终日阳光朗照,俗称东、西日光殿,里面各包括朝拜殿、小经堂、习经室及卧室等红宫,因其外部涂以红色而得名主要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环绕正殿共有八个祭堂,每一个祭堂,都建有一座灵塔,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奢华,塔座由11万两黄金铸成,塔瓶上饰有1500颗各类宝石,塔身全部由黄金包裹,通体饰以珠宝玉石镶嵌的各种图案红宫顶上许多个姗姗发光的灵塔殿的金殿顶红宫束腰安置兹五世达赖以后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有许多佛殿,经堂红宫主殿为"司西平措〞,俗称西大殿,是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的享殿,有50根大柱,面积200平方四壁绘着历代达赖的故事图,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施红,绿,白,黄不同颜色,按照观音坛城的色彩设计的位于顶部的:"法王禅定洞〞和"圣者殿〞法王洞内保存了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功臣们的塑像红宫中心部位最高处建殊胜三界殿,藏语称"萨松郎杰〞,为东西阔五间,南北深三间,长方形平面清朝达赖在此殿向牌位,皇帝画像行礼,此处也用作清廷制定的金奔巴瓶掣签,决定达赖,班禅灵童的仪式红宫第二层廊内绘满了壁画,其面积达170平方米,是布达拉宫壁画的重要组成局部。
红宫第二层回廊东壁至南壁描绘了从布达拉宫初建至红宫落成典礼以及次年举行小昭法会的全过程,对西藏当时的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宫第二层的药师佛殿的壁画面积为20平方米红宫第三层的法王洞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之一法王洞在被熏黑的墙壁上发现了早期珍贵的壁画东壁上共绘有十余个分散的人物和马等此壁右侧下方有三位妇女像,分别为头饰多花的文成公主、头饰少花的藏族王妃和头披布巾的尼泊尔公主;红宫第三层的无量寿佛殿满绘壁画,其面积约40多平方米红宫第四层回廊上满绘壁画,其面积有95平方米在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前厅也满绘壁画位于红宫第四层的圣观世音殿前的三排楼梯西侧绘有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像,楼梯大门的上方悬挂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的匾额"福田妙果〞,匾上还有"同治御笔之宝〞的米色玺印在红宫第四层的上师殿,殿门两侧绘有释迦牟尼、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和桔祥天母像等红宫第四层的圣观世音殿的佛龛后壁上满绘壁画,其上绘有宗喀巴、一世达赖喇嘛、七世达赖喇嘛像等红宫第四层的七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壁画面积达33平方米红宫第四层的上师殿内用朱砂线描千尊白度母和尊胜母像,其面积达117平方米红宫第四层的坛城殿内亦遍绘壁画,其面积达50平方米。
红宫第四层的弥勒佛殿的天窗南侧为宗喀巴像,北侧为阿底峡像从红宫第四层回廊可进入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走廊,其中绘有五世达赖喇嘛像和白度母像等此处壁画面积达41平方米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回廊内绘有175平方米的壁画其上层绘有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床、赴京、逃亡印度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上层西壁绘有190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场面红宫藏式平屋顶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为单檐歇山式,以汉式的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金顶正脊的中部及两端立有宝塔 3座(一大两小),四翘角饰以鎏金摩羯鱼首布达拉宫顶部外围女儿墙全部用涂成深紫红色的"贝玛草〞(一种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鎏金宝幢和经幡,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藏式建筑特色布达拉宫的艺术特征〔一〕由一组组华美的大、小经堂、灵塔殿、佛堂及地方行政办公室、住房和喇嘛寺院等组成的建筑群体布达拉宫的建筑主要表达了藏族传统的碉房建筑形式, 石木构造的特点, 同时吸取了中原汉式殿堂建筑中的梁架、斗拱、藻井、歇山屋顶以及屋脊上装饰、仙人走兽和鳌首等特点, 并融汇了印度、尼泊尔等富有宗教特点的祭坛式入口和装饰, 如: 宝轮、金幢、莲座、卧鹿及兰查体(梵文) 经文等装饰,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布达拉宫的建筑, 艺术造型, 最大特点: 主殿拔地凌空、巍峨高耸、依山叠砌、气势雄伟。
不仅表现在实体造型上, 同时也表达在空间组合的形象上, 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善于利用地形, 结合自然环境, 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因材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