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规〔第三版〕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3月前 言实施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容,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2016年,人均根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至45元,先后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为进一步规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规〔2011年版〕》根底上,组织专家对规容进展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规〔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规》包括12项容,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视协管在各服务规中,分别对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容、流程、要求、工作指标与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规定《规》中针对个体的相关服务记录表应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工作指标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规》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免费、自愿的根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根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承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计生监视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规》执行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的根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的根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随着社会经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不断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进展修订各地在实施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不断改良和完善服务模式,积极采取签约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根本公共卫生服务目 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1健康教育服务规22预防接种服务规26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30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4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53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56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6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66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73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 81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 92卫生计生监视协管服务规9596 / 99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一、服务对象辖区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与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容居民健康档案容包括个人根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个人根本情况包括、性别等根底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根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与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逐步为服务对象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替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进展身份识别和调阅更新的凭证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按照标准规上传区域人口健康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规上报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与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容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与时归档〔四〕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1.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缘由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均需记录日期对于迁出辖区的还要记录迁往地点的根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等2.纸质健康档案应逐步过渡到电子健康档案,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由健康档案管理单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的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
三、服务流程〔一〕确定建档对象流程图〔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与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视与管理〔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那么,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承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展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根底,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根底〔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要求记录相关容,记录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根底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如果服务对象需要可提供副本。
已建立电子版化验和检查报告单据的机构,化验与检查的报告单据交居民留存〔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和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八〕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根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与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九〕对于同一个居民患有多种疾病的,其随访服务记录表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整合,防止重复询问和录入五、 工作指标〔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常住居民数×100%注:建档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根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根本信息表,其根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常住居民数×100%。
〔三〕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六、附件1.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2.居民健康档案封面3.个人根本信息表4.健康体检表5.接诊记录表6.会诊记录表7.双向转诊单8.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9.填表根本要求附件1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1.居民健康档案封面2.个人根本信息表3.健康体检表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见各服务规相关表单〕4.1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4.1.1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4.1.2 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3 12~30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4 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5 男童生长发育监测图4.1.6 女童生长发育监测图4.2 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4.2.1 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4.2.2 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4.2.3 产后访视记录表4.2.4 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4.3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4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记录表4.5.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4.5.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6 肺结核患者管理记录表4.6.1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4.6.2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7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4.7.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4.7.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5.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5.1 接诊记录表5.2 会诊记录表6.居民健康信息卡附件2居民健康档案封面编号□□□□□□-□□□-□□□-□□□□□居民健康档案 姓 名: 现 住 址: 户籍地址: 联系: 乡镇〔街道〕名称:村〔居〕委会名称:建档单位:建 档 人:责任医生:建档日期:年月日附件3个人根本信息表姓 名:编号□□□-□□□□□性 别1男 2女 9未说明的性别 0未知的性别 □出生日期□□□□ □□ □□号工作单位本人联系人联系人常住类型1户籍 2非户籍 □民 族01汉族 99少数民族□血 型1 A型 2 B型 3 O型 4 AB型 5不详 / RH:1阴性2阳性3不详 □/□文化程度1研究生2 大学本科 3大学专科和专科学校 4中等专业学校5技工学校6高中7初中8小学9文盲或半文盲10不详 □职 业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专业技术人员 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商业、服务业人员 4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与有关人员 6军人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