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关于郑州棉纺厂的调查报告

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7.50KB
约16页
文档ID:185300575
自-关于郑州棉纺厂的调查报告_第1页
1/16

关于郑州棉纺厂的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关于郑州棉纺厂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0年9月4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棉纺路调查对象:郑州市六大棉纺厂 调查方法:实地参观、查阅资料 50多年前,国家投资1.76亿元,在郑州市相继建成了6个国家全能大型棉纺织厂,即郑州第一至第六国棉厂,郑州也自此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这些棉纺厂,一度赢利颇丰,50年来累计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本次调查主要是对于郑州市六大棉纺厂的地理区位、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近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对于郑州市棉纺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地理区位郑州市棉纺厂位于郑州市西郊,是郑州的老工业基地到过郑州的人都      图1-1 郑州国棉厂区位图知道,在郑州各大主干道的两旁,均耸立着不少高层建     筑,唯独嵩山路以西、华山路以东地段的房子很是特殊:房子不高,门楼用的还是红门红柱子这里,每到上下班时间,数千人挤进拥出,格外热闹这就是建国初期郑州市并排而建的5家棉纺厂,如今各家门口均已挂上了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二、棉纺厂建立的历史背景提起郑州棉纺业,不能不提穆藕初他是郑州近代纺织工业的奠基者。

1920年代,此人大名鼎鼎当时的毛泽东将他归为国内主要派系之一的“新兴商人派”,瞿秋白在文章中批判过他,1943年他辞世时,董必武、冯玉祥、孔祥熙、杜月笙等人给他送挽联他是1920年代中国四大“棉纱大王”之一,后来弃商从政,当过国民党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  图1-2 郑州国棉四厂 1920年之前,穆藕初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德大纱厂、厚生纱厂等,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后来他来到郑州,看到这里 “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穆藕初:《五十自述》,下同)穆藕初不由得动了心:如果能在这里创办纱厂,不但能就近采购原料,供应广阔的内地市场,且郑州、上海两地工厂联为一气,原料、金融互相调剂,岂不是相得益彰?当时的郑州,周围地区盛产棉花,棉质优,纤维长,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济南及汉口等地大纺织厂、洋行及棉花商号的采买人员,均派人来郑坐地收购,于是,郑州便成为棉花集散地仅火车站周围的福寿街、苑陵街等为买卖棉花服务的专业打棉花包厂就有几十个三、郑州棉纺厂的发展1919年,穆藕初联合几家沪商,集资200多万两白银,成立了郑州豫丰纱厂股份有限公司。

因穆氏是发起人,股金最多,故被股东推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1920年,位于郑县豆腐寨(即现在的郑州市布厂街)的豫丰纱厂建成投产,这是30年后一跃成为新中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的郑州市第一家近代纺织厂全厂有职工4170人(这个数字在现在也是大型企业了) 在棉花主产区建立大型纺织厂,尽量摆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30年后的毛泽东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应该说穆藕初的思路还是超前的,他对豫丰纱厂投入的心血也最多,可惜他的运气不好 皖直战争后,紧接着是奉直战争,郑州屡屡成为两军必争之地战斗时,对方常以豫丰厂的两支高高的烟囱为发炮定向目标,虽幸未毁,但有关银行、钱庄对豫丰大起戒心,纷纷催款,致使豫丰金融发生极大困难这还不算,不管哪路军阀占领了郑州,都要住进纺织厂,吃喝拉撒全要管,让穆藕初大感头痛这种情形之下,郑州豫丰倒是跟上海总部“联为一气”了,可不但没能“相得益彰”,反把上海总部拖累得岌岌可危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洋商,特别是日商在中国市场的飙进棉纺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实业,而穆老总认为中国棉业唯一的劲敌就是日本 当时的日本纺织巨子,成群结队来到中国,组成联合企业,开工生产,利用中国低廉的土地、人力资源,减少制造费,避去进口税,快刀直入,所向无敌,把中国纱厂冲击得难以立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人在中国经营的纱厂仅数家,纱锭数约10万枚左右数年之内,纱锭数激增至150万枚,竟然达到了中国纱锭一半的规模  豫丰纱厂开工后的第三年,旧中国棉纺业的好日子就走到了头由于洋纱、洋布充斥市场,加上该地区长期战乱,造成豫丰纱厂销售不畅,亏损严重穆藕初曾一度将工厂租给美商“慎昌洋行”;1934年天津中国银行加入股本,占豫丰纱厂股权的90%以上,由中行派人直接管理穆藕初在郑州实践的纺织梦,早早地收了场  4年后,命途多舛的豫丰纱厂又遭致命一击抗日战争爆发后,豫丰纱厂数次遭到轰炸,多数厂房被炸毁,来不及搬走的4000余枚纱锭,都埋在了废墟内情势逼迫之下,豫丰纱厂只好内迁重庆,改名为“豫丰和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厂”,它就是解放后的国营重庆第一棉纺织厂的前身 1948年,郑州解放翌年7月,又一个上海浦东的棉纺企业老板悄然来到了郑州跟他的老乡穆藕初相比,这个小老板可算得上寂寂无名;他那设在郑州地主家大院里的“利民纱厂”只有120个纱锭,也远不能跟“豫丰纱厂”相提并论  可惜的是,这个小老板的运气也不好:郑州这里虽然人多,也很想穿好衣服,但大都穷得要命,哪里有钱买布?利民纱厂开工没几天,就维持不下去了,工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加上刚刚解放,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小老板害怕共产党批斗他,就丢下工厂、工人,一个人跑了。

  这个小老板,之所以几十年后还会被人提起,是因为他从上海带来的120名员工中,有一个后来成了河南纺织界最有名的人物,她的名字叫盛婉  在上海利民纱厂时,盛婉是个13岁就进厂的童工,因为爱跟老板“搞搞震”,闹罢工,因此学徒3年,被厂里开除过3次她到河南来时,也才十五六岁利民纱厂的老板跑了,政府接管了企业,给员工发了路费,多数遣返回原籍了盛婉回到上海后,当过街道妇联主任,又到上海一些小纱厂打临时工  1951年,郑州市政府想重开豫丰纱厂,想起了盛婉他们这批熟练工人河南省劳动局给盛婉等人去信,说你们是在河南失业的,应该还来河南,由政府给你们安排就业11个姐妹就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上海重又来到河南  在失业工人学校学了一年,第二年,盛婉等人被分配到豫丰纱厂市政府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安装了3万枚新纱锭1953年,豫丰纱厂复工,它就是后来的郑州市国棉二厂  在豫丰纱厂复工的这年,即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全国财经会议在讨论纺织工业的发展问题时,他同意纺织工业部汇报中提出的分析,并且认为计划方案中提出的纺织工业发展还可以再大一些他说:“不是180万锭,也不是250万锭,而是300万锭。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确定在京广线沿线及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这4个城市,加上原有的邯郸、咸阳两地,后来被称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那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各地都在热火朝天搞建设郑州市西郊的1万亩荒地上,国家投资1.76亿元,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一口气建成了5家国营全能大型棉纺织厂,这个“纺织城”的面积比当时的郑州市区还大它的南边,国家投资铺设了陇海铁路专用线,把五大棉纺厂与全国各地联结起来,原料源源不断地运来,产品输送天南海北然而,1953年的郑州,除了在废墟上复工的“豫丰纱厂”,以及两家外地老板投资的小纱厂之外,纺织业可以说毫无基础,跟一张白纸差不多,但这难不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人民政府,一声令下,从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调来了1万多名技术工人、管理干部,还从云南等省份招来了失业工人国家又投入巨资,在郑州纺织城一口气建起了4所纺织院校,建起了与棉纺企业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主要为纺织工业配套和服务的机构、设施,如河南省纺织管理局医院(现在的郑州第四人民医院)、河南省工人文化宫等,也在纺织区南边陆续建成。

当时的郑州号称拥有 10万纺织大军,195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建国时的1949年增长460倍,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西郊第一座棉纺厂建成后,因其规模大于已收归国营的豫丰纱厂,政府便将其命名为“郑州市国棉一厂”,将豫丰纱厂改名为“郑州市国棉二厂”,以后陆续在西郊建成的棉纺厂,建成一家,命名一家,依次为郑棉三、四、五、六厂四、棉纺厂近况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根据绿城城市发展的需要,郑州市决定对西区老工业基地实施整体搬迁及升级改造曾在郑州西郊耕耘了五十多个春秋的棉纺厂,即将告别市区 2003年,棉纺企业外迁提上议事日程,郑州三棉迁到了须水纺织工业园,郑州一棉和六棉迁居新郑市龙湖镇,四棉欲迁中牟白沙镇,只有五厂现在还不明朗根据规划,棉纺厂老工业基地将以创新产业的集聚奠定区域发展的基础,加强“商贸”、“资讯”等发展能力,从而带动郑州西区的服务、研发、文化、教育、商业、居住、游憩等功能的全面成长郑州两家国棉厂“涅槃重生”2009-09-01 05:34:00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郑州) 跟贴 0 条 看新闻 “纺织城”曾经是郑州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商报记者 王棣/摄商报记者 陈清利去年11月21日,仅仅半个小时,随着拍卖师最后一击槌音敲响,郑州国棉一、三、四厂的整体产权最终被集体转让。

至此,郑州六大棉企结束了“国有”番号,正式步入民营化时代没有国棉一厂至六厂的郑州,还能称为纺织城吗?郑州六大棉企步入民营化时代后,众多有国棉情结的人都在关心、打探着郑州棉企的未来,希望郑州棉企“重生”的一天早日到来事件郑州两家国棉厂“重生”昨日上午9时46分,在新郑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内,香港锦艺集团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投产仪式正式拉开序幕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两厂区并肩而立,尽管是两家公司,因“大老板”均是锦艺集团,两厂犹如一对双胞兄弟,在厂区内部有门可以出入据了解,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是锦艺集团通过旗下企业在竞拍受让原郑州一棉有限责任公司(国棉一厂)整体产权的基础上,经过企业改制成立的一家全新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占地377.5亩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是锦艺集团通过旗下企业在整体收购原河南嵩岳集团郑州豫丰纺织有限公司全部产权的基础上,征地445亩建立的集棉纺针织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为一体的纺织企业两家企业,锦艺集团计划分别投资20亿元目前,两家新工厂已完成资金投资10亿多元,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两家新工厂投产后,将形成20万锭、500台日本高档喷气织布机的生产规模,年产量将达3.2万吨高档棉纱和6000万米高档棉布,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3亿,年创税利近2亿元。

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的投产,标志着郑州纺织工业战略重组、国企改革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目标未来3~5年投资约50亿元在未来3~5年时间内,锦艺集团计划分二到三期,在郑州市累计完成纺织产业投资约50亿元,建成3家新型现代化纺织企业,形成100万枚新型纱锭、4000台日本高档喷气织布机的生产规模此外,锦艺集团还打算依托在郑州投资的纺织产业向染整、成衣加工、品牌服装经营等纺织产业链下游延伸,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组建纺织企业集团,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完整、品质档次最高的超百亿纺织工业龙头企业,并争取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锦艺集团董事长陈锦焰昨日表示,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投产后,锦艺集团计划迅速完成对郑州宏业、郑州一棉的全部投资;同时加快集团已经成功兼并的第三家郑州大型纺织企业(国棉六厂)的整体迁建据了解,锦艺集团并不打算将国棉六厂整体迁出郑州,而是计划将其建设在中原区内行动迎接产业转移 郑州要开招商推介会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