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技术变迁路径:理论与现实——基于乡镇企业发展路径的实证分析新铭*杨新铭,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感谢陈宗胜教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与的指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300071〕容摘要:发达国家衍生、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技术,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特征相吻合,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的结构特征与发达国家存在根本的差异,但所使用的技术却与发达国家存在趋同,与其劳动力要素丰富的禀赋特征相悖,诱导式技术变迁理论对此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的现实与来自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冲击,发展中国家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就成为其技术变迁过程中的必然,而关键是在经济起飞后如何向与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特征相一致的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回归关键词:技术变迁 要素禀赋 转折 瓶颈THE PAS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ORY AND DEMONSTRATION Xinming Yang[Abstract]What the developed country derived is capital-intensive technology, and it inosculates with the endowment structur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ndowment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y are convergent in technology they used,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eory lacks enough explanation to this. Consider the reality of capital lack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impact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choosing capital-intensive technology is necessity in technological chang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key is there must be a regress to labor-intensive technology after the economic taking-off.[Keywor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ndowment;Transfers; Bottleneck技术变迁路径:理论与现实——基于乡镇企业发展路径的实证分析一、引言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所提出的要素相对价格诱导技术变迁假说和施莫克勒——格里克斯提出的市场需求假说,很好的总结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但是由于他们所研究的技术是以"干中学"的方式实现变迁的,因此他们都忽略了技术变迁自身的成本。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存在较大的瓶颈,而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中必须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以及技术变迁所需要的成本等考虑进去费景汉和拉尼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选择费景汉和拉尼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将技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而发中国家获得技术方式与发达国家也略有不同,发展中国家既可以自己研发适用技术,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技术费景汉和拉尼斯一方面强调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节约研发成本、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运用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发展的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不相符,因此,费景汉和拉尼斯的观点自身存在着矛盾笔者认为,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现实,要把技术创新本身的成本考虑在;另一方面,还要同时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要素禀赋的特征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特征的现实出发,建立了一个将技术研发成本考虑在的模型,试图从理论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做出解释。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经济环境从理论上解释技术变迁的路径,第三部分从我国的现实出发,选取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第二部分的理论进行验证,第四部分根据前三部分得出简要结论二、假说——技术选择模型选择适用的技术是一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而适用技术是指适用于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特征的技术,如劳动力要素丰富而资本稀缺的国家适合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丰富并且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适合采用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技术〔一〕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是由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的,这一过程存在以下前提首先,劳动与资本是可以替代的,这就保证了微观经济主体在选择技术变迁时不存在不可得的技术即选择何种技术本身不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差异在于所选择的要素组合此时适用技术的发展与选择将依据一国资源禀赋的结构特征,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一来描述K1K’0K0L1L’0L0LKE0E’0I0I0L’1L0L1E1I1I1图一 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上图刻画了两种不同技术条件,其中IiIi〔i=0,1〕曲线为等产量线,Li为边际替代曲线,IiIi与Li〔i=0,1〕曲线相切于Ei〔i=0,1〕点,纵轴代表资本投入,横轴为劳动投入,Ei点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根据单位等产量曲线〔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与资本组合〕来选择技术。
在资本与劳动可以完全替代的情况下,技术的选择完全依赖于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I0I0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密集技术,而I1I1曲线则代表技术或资本密集技术从图中可知L0的斜率小于L1,当工资〔劳动价格〕利息〔资本价格〕比处于L0水平时,选择I0I0曲线所代表的技术是有利的,因此应该选择E0点处的资本与劳动投入组合,此时,雇佣的劳动力较多,而资本运用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符合一国发展初期资本稀缺的要素特征当劳动力资源的运用达到上限时,相伴随的必然是工资的上升,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描述L图二 工资变动与劳动供给SLW当工资水平上升,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更加有利的选择应该是E’0点的组合,然而这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E1点所在的I1I1曲线代表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该技术也更有效率,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L1K’0>K0,这说明资本密集型技术更加适用工资水平很高时的情况〔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存在根本性区别,这种区别首先表现为资源禀赋结构特征的不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要素丰富,存在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要素,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要素抑制工资率的上升,使资本与劳动力的替代率长期维持在相近水平上。
其次,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本与技术瓶颈,因此其技术变迁不可能只由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技术引进与技术的自我研发之间的选择 E4I4L4K’1L2’LL1L3L0L2图三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L3L2L1K’2K3K1K0K2E’2E3E’1E2E1E0KI3I’2I2I’1I1I0注: 代表技术变迁的实际过程, 代表技术变迁的可能决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可以用上图来描述,图中L1、L2、L3和L4为一组斜率相同的约束线,L2’斜率大于L1、L2、L3的斜率;I0、I1、I’1为劳动密集型技术,I’’1、I2和I’2代表资本密集型技术,I3代表劳动相对密集型技术;E0、E1、E’1、E’’1、E2、E’2、E3分别为在既定的要素禀赋与技术类型的条件下最优的要素组合假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步于I0,此时最优的要素组合与要素禀赋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带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的特征,如果不存在任何约束和外来干扰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技术变迁的方向应该是I1位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即更加充分的运用劳动,直到要素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工资上长到足以使用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力有利为止,进而导致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变迁,这一过程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是一致的。
然而,发展适合的劳动密集型技术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即所发展的劳动密集型技术I1的位置上移至I’1,而I’1所在的约束曲线L3高于实际的L2,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本瓶颈,因此对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法实现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自我研发与此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处于技术上的领先者,因此存在大量成熟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又因为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只需付出引进技术的成本,所以在L2的约束水平上完全可以得到资本密集型技术I2选择I2技术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技术研发时间,从而快速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赶超策略;另外,可以跨越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缺乏瓶颈由于选择了资本密集型技术,与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结构不相符合,因此,大量劳动力闲置、失业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经济得到发展,相对摆脱了资本瓶颈以后,发展中国家就再次面临技术创新的选择新的预算约束为L4,在L4的预算约束下,技术I’2、I3都是可得的,但区别在于,I’2更加沿着资本密集的路径发展,而I3则更多的运用劳动力——属于劳动相对密集型技术,I3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更加吻合,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I3而不是I’2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刚性并不明显,在存在大量失业的前提下,预算约束会变得更加平坦,对于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更加有利。
当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价格向资本倾斜时,技术再次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演进,实现与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趋同下图描述了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的决策过程与实际发生的技术变迁过程,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以后采用与本国要素禀赋相悖的技术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以上分析尚缺乏实证的证实,下面选择我国乡镇企业的作为对以上分析的左证图四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发 展 中 国 家 实 际 发 生 的 技 术 变 迁 过 程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的决策过程I0I1I’1I2I’2I3I4三、乡镇企业的发展路径考察——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过程理论的验证在对乡镇企业进行考察之前,有必要对选取乡镇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简要说明之所以选取乡镇企业而不是工业验证上述理论,原因在于我国城市的工业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具有两种特征,而不具有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性其一,工业体系的建立具有严重资本密集特征;其二,具有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决策主体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依据,带有非理性的特征建国以后,尤其是"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在强大的中央计划和赶超战略的支配下,逐步建立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体系尽管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不合理工业结构得到相应的改善,但受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影响,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反,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受政府的干扰较少,因此,乡镇企业的技术变迁过程是经济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所以,用乡镇企业的发展路径来验证该理论最适合〔一〕乡镇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首先回顾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1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