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高中语文成为快乐的驿站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巾学 严金雷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将立足实际,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优化情境创设,让情境引领语文课堂走向高效,让高中语文成为快乐的驿站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高中生虽然在各方面已经略显成熟,但是生动的故事对于他们而言仍然充满吸引力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情节、主题等,教师利用生动的描述向学生展示故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与语文学习主题相关的故事情境,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传》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引出《廉颇蔺相如传》之前,教师以故事“和氏璧”诱发学生兴趣师:楚国的汴河在楚山得到一块浑然天成、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好的璞玉,他当然要献给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可是,楚厉王找玉匠来鉴定,玉匠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汴河的左脚被无情地砍了楚厉王死后,武王上位,汴河继续捧着璞玉献给武王,可是找来的玉匠仍然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
于是,汴河的右脚被无情地砍了……直到文王上位,找来的玉匠认真鉴定后才发现这是稀世之宝后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高涨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切入到《廉颇与蔺相如传》的学习二、再现人物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有时,从书本上的语言描述,我们难以感受到人物的具体特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再现人物情境,促进学生感知人物视频情境能够比较完整地呈现具体的人物情形,学生通过“看”,得出更深的感悟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红楼梦》视频再现人物情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全面了解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形象,并将林黛玉进贾府的细节展现出来,教师播放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用心观看”,慢慢体会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什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其中对王熙凤的人物刻画又是怎么样的?从写其出场,再到描述其肖像,最后到见黛玉和回王夫人,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能够得到更深的体会,进而深入细致地了解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视频情境,再现人物具体形象,能够促进学生感知和得出更深的体会。
三、提出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导火索”教师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诱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欲罢不能”,达到“愤”“悱”的学习状态学生融入问题情境,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逐渐进入释疑解疑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字眼上来看,学生对“景泰蓝”是陌生的,学生猜不到到底什么是景泰蓝因此,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幻灯片播放有关景泰蓝的图片,从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合作探究1为什么叫景泰蓝?2制作景泰蓝分为多少道工序?你知道为什么要用红铜作胎吗?3为什么有些景泰蓝掐丝要用繁笔?如果学生没有阅读,当然不会回答出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生又非常感兴趣,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强,很快进入阅读状态,想要从文章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四、利用图片情境,引导深人思考情境的创设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图片辅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特别是在一些散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带动学生“赏”的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还原情境,达到情景再现的目的,诱发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融合音乐、图片情境为一体,优化情境创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荷塘月色》,这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文章意境非常美,也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漫步荷塘,感觉荷塘另有一番样子为了还原作者创设的情境与意境,教师播放与之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利用幻灯片自动播放月光下的荷塘——水墨荷叶图,荷塘上的月色——光影素淡图,荷塘四周月色——蝉唱蛙鼓图学生跟随音乐的起伏,人情入境欣赏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静赏美景,从而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思考作者要借助景,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内容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优化情境创设,读出作者借景抒情,读出荷塘月色的另一番味道总之, “去情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略显枯燥,学生难以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高中语文成为快乐的驿站,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