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铝箔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QC5002-00第 16 页 共 16 页1. 目的 建立铝箔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2. 范围 适用于铝箔的检验3. 依据《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152002》4. 职责4.1 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4.2 QC 实施本规程4.3 QA 监督本规程的实施5. 内容 产品代码:N0025.1 外观质量 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表面应洁净、平整、涂层均匀文字、图案印刷应正确、清晰、牢固5.2 规格尺寸5.2.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2.2 分析步骤取规定量的铝箔,用游标卡尺分别选取5个不同的位置测量其厚度,平均厚度应为0.25±0.1(㎜)5.3 检查5.3.1 保护层粘合性5.3.1.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1.2 分析步骤取一张纵向长90mm,宽为全幅的试样(注意试样不应有皱折)将试样平放在玻璃板上,保护层向上,取(与铝箔的剥离力不小于2.94N/20mm)一片,横向均匀地贴压试样表面,以160°~180°方向迅速地剥离,保护层表面应无明显脱落。
5.3.2 保护层耐热性5.3.2.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2.2 分析步骤 取100mm×l00mm试样三片,分别将试样的保护层面与铝箔原材叠合,置于热封仪中,进行热封(热封条件:温度200℃,压力0.2MPa,时间1s),取出放冷,将试样与铝箔原材分开,观察保护层的耐热情况,保护层表面应无明显粘落5.3.3 开卷性能5.3.3.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3.2 分析步骤取100mm×100mm试样四片,将试样粘合层与保护层叠合,置于一块大小适宜的平板上,依次在试样上放置20mm×20mm的小平板与1.0kg砝码,于40℃烘箱中,保温2h后,取出,观察,粘合层面与保护层面不得粘合5.3.4 荧光物质5.3.4.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4.2 分析步骤取100mm×100mm试样五片,分别置于紫外灯下,在254nm和365nm波长处观察,其保护层及粘合层的荧光均不得呈片状5.3.5 挥发物5.3.5.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5.2 分析步骤取100mm×l00mm试样二片,精密称定(质量ma),130℃干燥20min后,置于干燥器中,放置30min,再精密称定(质量mb),干燥前后试样质量之差(ma-mb)不得过4mg。
5.3.6 易氧化物5.3.6.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 供试液制备:取本品内表面积300cm2,切成3cm×0.3cm的小片,水洗,室温干燥后,置于500mL的锥形瓶中,加水200mL,以适当的方法封口后,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10±2)℃维持30min,放冷至室温,作为供试液,另取水同法操作,作为空白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取硫代硫酸钠2.6g与无水碳酸钠0.02g,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溶解成1000ml,摇匀,放置1个月后滤过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配0.002mol/L高锰酸钾滴定液:取高锰酸钾0.32g,加水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容器滤过,摇匀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本液含H2SO4应为9.5%-10.5%5.3.6.2 分析步骤 精密量取供试液20mL,精密加入高锰酸钾液(0.002mol/L)20mL与稀硫酸1mL,煮沸3分钟,迅速冷却,加入碘化钾0.1g,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液(0.01mol/L)滴定,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液0.25mL,继续滴定至无色,另取水空白液同法操作,二者消耗滴定液之差不得过1.5mL。
5.3.7 重金属5.3.7.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供试液制备:取被测铝箔200cm2,放在烧杯中,加入400ml 水浸没,煮沸5min,然后每次用400ml 水冲洗,共冲洗5 次再置于锥形瓶中,加水400ml,在高压灭菌器中,在30min 内升温至121℃±2℃,保持30min,于20~30 分钟内冷却至室温,即得供试液,备用,同时制备空白液0.5mol/L的盐酸溶液:取盐酸45ml,加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0.160g 置1000ml 量瓶中加硝酸5ml 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试用前(临用新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10μg 的Pb) 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 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5.3.7.2 分析步骤Ø 取25ml 的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2.0ml 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稀释成25ml。
Ø 取供试品溶液10ml,置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作为乙管Ø 丙管中加与乙管相同量的供试品,加0.5mol/L盐酸使溶解,再加铅标准溶液2.0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用0.5mol/L盐酸稀释至成25mlØ 分别向甲、乙、丙三管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 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的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Ø 标准铅液取样量计算 V=5.3.8 微生物限度5.3.8.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营养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32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30.5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20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胆盐乳糖培养基:称取本品35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试管,每管10ml,包好扎紧试管口,与115℃高压蒸汽灭菌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称取本品16.1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MUG 培养基:称取本品37.0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带有小倒管的试管中,115℃高压灭菌20min,待冷至常温,备用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42.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54.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称取本品35g(单料)或70g(双料),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带有小倒管的试管中,培养基每管10ml,115℃高压灭菌15min靛基质试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0g,加入戊醇(或丁醇)7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浓盐酸25ml 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或取对二氨基苯甲醛1.0g,加入95% 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盐酸徐徐滴入。
5.3.8.2 分析步骤首先建立方法学验证,平皿法分析步骤:Ø 将已经消毒好的物具及供试品放入传递窗,继续打开紫外灯照射30 分钟Ø 关闭紫外灯,操作人员进入缓冲间,用消毒液洗手,换上无菌衣、帽等,将用具和供试品经传递窗口,进微生物检查室,关门Ø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a) 供试品取样:以无菌操作,按规定取供试品b) 供试液的制备: 取铝箔100cm2,剪碎,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必要时加增加稀试液),浸泡,振摇,作为1:10的供试液c) 供试溶液的稀释(10 倍递增稀释法):取2-3 支灭菌试管,分别加入9ml 灭菌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另取1 支1ml 的灭菌吸管吸取1:10 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 灭菌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混匀即1:100 供试液,以次类推,可稀释至1:103 或1:104 一般取1:10、1:102、1:103 三级稀释液检验d) 注平皿:在进行10 倍递增的同时,以该稀释级吸管吸取每级稀释液各1ml 置每个灭菌平皿中,每稀释级注2-3 个平皿,另取1 支1ml 吸管取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各1ml 注入2 个平皿中,作为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菌量为10-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e) 倾注培养基:将预先配置好的培养基溶化,冷至约45℃时,倾注上述各个平皿15ml-20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溶液与培养基混匀,放置,待凝f) 培养:将已凝固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3 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 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Ø 大肠埃希菌检测(Escherichia coli)a)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小时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菌量为10-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b) 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 小时、24 小时在366nm 紫外光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 培养基作本底对照。
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 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 阴性观察后,沿培养管的管壁加入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质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 阴性和靛基质阴性c) 如MUG 阳性、靛基质阳性,判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 阴性、靛基质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 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 阴性、靛基质阳性,则应取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 小时d) 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表1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1 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进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认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表1 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培养基菌落形态曙红亚甲蓝琼脂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