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基础上插管,适用于需持续补液 的病人,以使病人免遭频繁穿刺浅静脉之苦,必要时也可作采血 化验、插管加压输液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该静脉口径大,位置恒 定表浅,为深静脉穿刺之首选静脉;(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 3~4cm, 直径l~2cm,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 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向外上方开放的角叫静脉 角近胸骨角约有侧,两条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的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后方则为锁骨下动脉, 动、静脉之间由厚约0・5cm的前斜角肌隔开;下方为第1肋1内 后方为胸膜顶锁骨下静脉下后壁与胸膜仅相距5mm,该静脉 的管壁与颈固有筋膜、第1肋骨膜、筋斜角肌及锁骨下筋膜鞘等 结构相愈着,因而位置恒定,不易发生移位,有利于穿刺,但管 壁不易回缩,若术中不慎易进入空气导致气栓在锁骨近心端, 锁骨下静脉有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的血液逆流二)锁骨上入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1•部位选择 穿刺点选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与锁骨上缘 相交角的尖部向外 0・5~1・Ocm 处。
从解剖角度上讲,以有侧锁 骨下静脉穿刺为宜2•体姿参考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头后仰 15并偏向对侧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外展,锁骨突出并使锁骨与 第 1 肋骨之间的间隙扩大,静脉充盈,有利于穿刺大出血、休 克病人应采用头低脚高位,心功能不全者可采用半卧位3•穿经结构穿经皮肤、浅筋膜即达锁骨下静脉由于静脉壁是 扩张的,故易于穿入4•穿刺技术①针尖应指向锁骨与胸锁乳突肌交角尖部方向,即 指向胸锁关节处②进针的深度通常为2・5~4・Ocm,应随病人 胖瘦而定操 作者要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再稍插入少许即 可5•失误防范(1) 穿刺方向始终朝向胸锁关节, 不可指向后下方,以免损伤胸 膜及肺2) 与颈内静脉相同,锁骨下静脉离心脏较近,当右心房舒张时, 其压力较低,操作与输液时要严防空气进入发生气栓三) 锁骨下入路的解剖学要点1;部位选择 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侧l~2cm处为穿刺点,也 有在锁骨上入路穿刺点向下作垂线与锁骨下缘相交,英交点处作 为穿刺点多选择右侧2•体姿参考 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将 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 生气栓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 5 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骨。
据解剖所见,锁骨上入路易损伤胸膜,而锁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损 伤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锁骨下入路较上入路成功率高3•穿经层次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 骨下静脉,其厚度为 3~4cm4•进针技术针头与胸部纵轴角度为45度,与胸壁平面角度呈15进针 导管欲达上腔静脉左侧需插入15cm,右侧则插入12cm 5•失误防范(1) 针尖不可过度向上向后,以免伤及胸膜2) 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相会处恰为针尖所对,继续进针的安 全幅度不如锁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进针3) 防止空气进入有一种更好的进针点选择:取平喉结水平位置,在动脉外 0.5cm 的位置进针这个位置的好处:可以减少气胸的发生率,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