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钻井井筒温度场计算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3月 日1.课题的意义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石油工业的发展,钻深井、超深井已成为油气开发的重 要途径,目前国内钻深井和超深井已相当普遍然而,在钻井工程过程中,复杂条件下深 井探井钻井常遇到的复杂情况(喷、漏、塌、卡、斜……)是目前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的 重大障碍,也是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低安全密度窗口已成为钻深井、超 深井的主要技术瓶颈发展深井、超深钻井液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 在钻井过程中,油井工作液与地层间存在温度差,井内流体同近井壁地层发生热量交 换,使井壁温度发生改变,导致井周地层岩石产生附加温变应力,改变井壁周围应力 状态分布,从而对井壁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分析钻井过程中井壁及近井壁地 层的温度分布特征、扰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必要井下循环温度对深 井、超深井的钻井与完井工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它不但影响钻井液性能变化、钻井 液当量密度的预测、安全密度窗口的确立,而且关系到注水泥作业的成败与注水泥质量 的高低同时它还与井内压力平衡、井壁稳定、套管和钻柱强度设计密切相关。
因此 准确预测钻井过程中井内温度值,掌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对钻井作业安全、快速的钻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井筒的温度分布是气井设计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 量或者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但是目前对于一些超深、高温高压或井况复杂的气井,难 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低和可 用性问题因此,研究井简内的温度分布十分必要钻井工艺始终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地质勘探、区域勘探和油田开发的三个阶 段中在深井、超深井的钻井工艺中,受地层加热的作用,温度已成为影响深井快速、 安全、经济钻进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钻井中井筒内的传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1)钻井技术■公元二百多年前在我国自贡开始用“顿钻”法钻盐井和天然气井■公元1820年,钻井深度已超过一千米■世界上第一口油井,Drake Well,Titusville (泰特斯维尔城),Pennsylvania,USA, Sunday, August 2& 1859.(69.5 ft),爱德温•德雷克;.1900年左右,开始使用“旋转钻”进法;.1976.4.30,钻成我国第一口超深井,四川女基井(井深6011米); .1978.1.31,钻成四川关基井,井深7175米(1141天); .1979.4.27,钻成新疆固2井,井深7002米(352天); ■现在,德国、美国和苏联的钻井深度已接近或超过一万米。
美国,1974年,井深:9583m; 德国,1994年,井深:9101米;前苏联,90年,12260m随着我国深层找油找气力度的加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与完 井问题一般来讲,井越深,井下的压力和温度越高,技术上的难度越大在世界很 多地方,如美国、北海等地区,很多储层压力超过100 MPa、井底温度超过200°C的 地层已经被开采在我国,陆上的塔西南油田、四川的川东气田、海洋的南海莺琼盆 地等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温高压钻井和完井问题我国在六十年代中期就打成了两口 7000米以上的超深井;我们在 塔里木和胜利 油田已用水平井开发整个油田;能够打垂直井深达5000米的超深水平井和大斜度井; 能够用边喷边钻等工艺技术进行欠平衡钻井;的超深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能够用边喷 边钻等工艺技术进行欠平衡钻井;能够在巨厚的盐层、煤层中钻井;能够在高陡构造 和强地应力等井壁极不稳定地区钻井;能够在高压多油气系统和高压含硫气田安全地 钻井和测试完井;97年在南海西江2424--33--AA1414井成功地创下了当时世界大位移井的记录 我国钻井年进尺量一直保持在1500万米以上,居世界前列我国钻井技术已走出国门。
应该肯定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是高速度水平的可以说,过去和现在我国钻井技术是 领先于石油工程整体水平的确实起到了龙头作用但我国在智能钻井、复杂结构井、多分支井、大位移井和柔性挠管钻井完井等 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或刚刚起步钻井信息技术、随钻测量技术和深井技术(尤其是深 初探)方面差距较大水平井的应用还未达产业化的程度钻井总体差距约为5—10 年⑵井筒温度温度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前苏联在钻地热井时考虑 了钻井液温度和钻井液冷却措施高温井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壁稳定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范围,而确定地 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常规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地层温度变化的影响,为安全钻井带 来隐患许多研究者对高温井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的井壁温度场进行了研究,但却未能实 现与井壁稳定性分析有效结合虽然高温井井壁稳定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温度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还基本上处于定性分析阶段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 分析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与地层各阶段的热交换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在由地面一钻柱一环空一地面的循环过程可分为三个阶 段:(1)由地面进入钻柱,经钻柱的下行过程;(2)钻井液在井底通过钻头由钻柱进入环 空的过程;(3)钻井液经环空上行、返回地面的过程。
每个阶段钻井液都不断与井周地 层发生热交换,引起钻井液与地层温度的不断变化2) 根据相关简化假设,建立钻井井筒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能量微分方程、边界条 件和初始条件)3) 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差分法建立钻井井筒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4) 用相关语言编写数值计算模型的计算程序5) 将实际或假设参数输入程序进行计算,分析钻井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 素4•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骤等(1) 调研和收集有关钻井井筒温度场计算的国内外文献2) 分析有关钻井井筒温度场计算在工程上的意义,论述国内外在此领域基本的研究 与应用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3) 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 用性4) 分析钻井井筒温度场计算分析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模型的适 用性5. 阶段进度计划预计用12周完成毕业论文,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1—3周:查找相关文献,分析题目,完成SPE文献翻译内容与开题报告第4—6周:撰写毕业论文初稿第7—9周: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行论文的修改与完善第10—12周:完成论文,定稿6. 参考文献[1] 李兆敏,黄善波,石油工程传热学一理论基础与应用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8.7.[2] 张培丰,地层温度对科学超深井井壁稳定的影响•探矿工程,2008年第38卷第10期.[3] 李嗣贵,邓金银,蔚宝华,于连俊,高温井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技术.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第24卷增2,2005年11月.[4] 汪海阁,刘岩生,杨立平•高温高压井中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J]钻 采工艺,2000,23(1) :56-60.[5] 邓金根,程远方,陈勉,等•井壁稳定预测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31-46.[6] 邓金根,张洪生.钻井工程中井壁失稳地力学机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0.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系(教研室)意见: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