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世家读书报告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92KB
约9页
文档ID:534595691
孔子世家读书报告_第1页
1/9

《孔子世家》读书报告《孔子世家》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篇幅较长的一卷,讲述了孔子多舛、漂泊不得志的 一生,6通过对其语言的大量描写突出了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品德但孔子为 人又不迂腐,有时他也不会遵守自己订下的约定,因为他认为“要盟也,神不听,”这和后世 那些迂腐的儒生大不相同同时,孔子是有大才的:“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 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季桓子叹道:“昔此国 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可就是这样一位圣贤,却始终未一展奇才,周游列国 终生不得志鲁国大乱后,孔子来到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政在节财”的回答让景公很满意,,“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这时晏婴进言说“夫儒者滑稽 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 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 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此后齐景公虽然不 再询问“礼”,但还是愿意留住孔子这时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齐景公说: “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回到鲁国之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经过一年的时间,四处都来效法他孔子由中都宰升 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把 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大夫黎纪提议:“请先尝沮之;沮之而 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挑选齐国国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华丽服装而跳起《康 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季桓子沉迷女乐,孔子看不下去, 就出走到了卫国在卫国时,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 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孔子游历了几个国家后又回到卫国,可此时卫灵公年老,懒于理政,没有任用孔子孔 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如果有人起用我的话,只需一年的时间罢了,三年的话就会大见成 效孔子上路离去没过多久,孔子又回到了卫都,有一天,卫灵公询问用兵的阵法孔子说:“摆弄礼器的 事倒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没有学过啊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交谈,看到天上飞翔的雁, 仰头注视,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孔子于是上路又离开了卫国,前往陈国鲁国季桓子病 重,告诫儿子季康子为相后一定要召请孔子。

季桓子死后,季康子打算召请孔子可公之鱼 说:“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于是只召请了 孔子的弟子冉求孔子在蔡国受到楚国的征召,可准备前往出国时却受到陈国和蔡国的阻挠,于是孔子派 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 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却说:“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 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 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楚昭王于是 作罢最后,孔子离开鲁国总共十四年而返回到鲁国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 政之道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荐举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 面,邪曲的人就会变得正直了季康子忧愁盗贼为患,孔子说:“如果你自己不贪,即使悬 赏盗贼,他们也不敢偷窃然而鲁国最终没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谋求官职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 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

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 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 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 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 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干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以在礼 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 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礼仪、音乐从此又可 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 秋》六经孔子失败了,但他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意志仍值得后世瞻仰,他整理的六经(《礼》、《乐》、 《书》、《诗》、《易》、《春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仍值得当今我们 借鉴他的成功不在当世,而在后世千秋万代??篇二:孔子世家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历史学院 2013/11/20内容提要:在这里,首先进行了节选的《孔子世家》的文本通读及相关介绍,其次是从 文本中个人对孔子的解读,最后是关于阅读《史记》中《孔子世家》全篇从而产生的问题, 及解决过程。

第一部分:文本通读及相关解释介绍(一)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 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名嘉,字孔父太宰华父督见孔父嘉妻“美而艳”,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将他杀死,而取其妻 殇公怒,华父督又杀殇公,迎公子冯于郑,是为庄公当时是隐公九年,身为大司马的宋国 显贵孔父嘉陷于政治阴谋和个人情仇,招致了杀身之祸2) “孔”氏的由来:孔父嘉被杀,在孔氏家族史上是一件很大的事正是从他开始,孔子家族才开始有了“孔” 这个氏名孔父嘉止一子,名木金父,当年孔父嘉被害时尚幼,其家臣抱之奔鲁后来以字为氏, 曰孔氏孔圣仲尼,即其六世之孙也3) 为何叔梁纥娶颜氏时年逾六十四?“(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 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徵在既往,庙见……”野合:指男女双方年纪不 相当、不合礼仪的婚姻(4) “孔丘”的由来生而首上圩顶:一说:头的顶部比较低,四周比较高,二说:额头突出,像个小凸丘, 好像额头生了个小脑袋这显然是聪明的标志孔子之所以名丘,是因为“祷于尼丘得孔子”,还是因为“生而首上圩顶”的生理特征, 或是班固以为首类尼丘山故名为丘之说,说法并不一致。

二)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 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1) 乘车:指不用于作战的一般车辆(2) 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3) 加法:施加刑法(4)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 了过错则用花言巧语来道歉(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歉方式,对人们如何提 高修养大有启迪)(5) 为坛位,土阶三等:在那里建筑盟坛,排定席位,修起土台阶三级(三) 定公十三年夏……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1) 《左传》记,定公十二年夏,季氏打算堕毁费邑,公山不狙等帅费人袭鲁,真正发动叛乱, 孔子派人讨伐,公山不犯奔齐《孔子世家》所记此事略同,把时间写成定公十三年夏,应属误记2) “公山不狃”让我想到了历代学者争议最激烈的问题:公山不犯召孔子是否真有其事 呢?对此,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以程朱学派为代表,认为.此事因《论语》有载,应该是真实的,体现了孔子处事的权 变之风二是以崔述等疑古派为代表,认为公山不扭召孔子乃战国人附会之说,不可信;三是以翟颧为代表,认为《论语》原意为公山不狂以费叛,季氏因此召孔子去平叛,即“召” 字之前省略的主语是“季氏”,史公误解了《论语》原文,以致把召孔子的人写作公山氏(四) 孔子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1) 乐其以贵下人:(“乐”是“以为乐”的意思,“其”就是人物代称“贵” 的意思是:“以为贵”就是尊重的意思下人”指没有政治地位的人,并非是指奴仆) 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没有政治地位的人2) 孔子诛少正卯一事,应该是《孔子世家》争议最大的疑案了,学术界对此事的真伪,争 论热烈,各执己见孔子有无诛少正卯之事,对于评价孔子的思想行为和研究当时的政治斗争 形势都十分重要,但由于古文献的缺佚难考,对此事也只能说停留在怀疑阶段而己,要肯定的 说它是伪造,也没有过硬的文献材料作为佐证3) 粥羔豚者弗饰贾: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4)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 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五) 齐人闻而惧,曰:“…盍致地焉?”……”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 不致月番俎于大夫孔子遂行……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 游哉,维以卒岁!”……(1) 盍致地焉:何不赶紧献送土地呢(2)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那妇人的口 啊,可以让人出走;那妇人的话啊,可以叫人身死名败。

悠闲自在啊,聊以消磨时光!(3) 典故:因番去鲁一一释义:鲁国国君上了齐国的当,终日沉恋女色,怠惰于国家 政事,郊祭后,鲁国国君没有按照惯例(礼节)向大夫们分送(赐)祭祀的胙肉孔子于是 辞职出走,开始周游列国所以我查阅相关资料,是季桓子接受厚礼后成功的让鲁君看到并 接受了齐国的女乐,沉溺于女色中,怠惰于国家政事,连祭祀的肉也没有按礼仪送给大臣(六) ……下至秦缪,编次其事……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疽'故《书传》、《礼记》自孔氏1) 秦穆公(?一前621),一作秦缪公,东周春秋时代秦国国君(2) 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 实3) 郁郁乎文采斐然啊4) 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孔子周游列国后返鲁后做了一件重要的文化工作,用司马迁的话说叫“正乐”周礼、周 乐只在鲁国还较好地保存着,但后来也“礼坏乐崩” 了乐崩”的具体表现,就是乐章、乐 谱错乱或遗失,以及音律错乱,还有就是会演唱的乐师四散孔子“正乐”便是纠正上述错 乱,使《雅》《颂》各诗篇回归原来的乐章,恢复原来的乐谱,排除错讹的音律,从而达到“乐 正”。

八)……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译:往上采集歌颂 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 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书从描写家庭夫妇关系的诗篇开始九)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提到《周易》,不免想到“《周易》是群经之首”这个“群经之首”指的乃是儒家一家 的“群经之首”而不是诸子百家的“群经之首有学者认为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孔子晚而 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 矣’”即,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中的序、彖、系、说、文都是动词,它们的主语是孔子, 共同的宾语是《易》也就是说,孔子在晚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对《易》的 序、彖、系、说、文上面,以致于“韦编三绝”因为如果把太史公话读成:“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