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伯斯佯谬从量子化佯谬看临床医学的理论瓶颈 对话福柯之新科学建制下的医学 摘要:在健康-疾病的连续统假设之下,以理性主义的眼光审阅被逐步微观化的研究领域,伴随观察数量级的逐步减小,悖论也应运而生:当对疾病的考察达成能够用量子力学—纯粹粒子化的结构世界进行描述时,一个被观察主体给予决定性作用的客体对象将丧失其确定性:薛定谔猫佯谬—粒子无法在健康和疾病两种对立的状态中被确定,结论为是否患病完全取决于观察者对粒子行为发生的概率性捕捉:未对粒子最终行为确定之前,人的身心能够任意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进行跨度,甚至生死也不例外,这仅仅取决于粒子在某个时刻恰好被观察到的随机行为这个极端的思想试验不但说明了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也以某种戏谑的方法间接暴露了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的脆弱性 关键词:临床医学 量子物理学 科学哲学 交叉学科 科学难题 临床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瓶颈间接反应了作为其后盾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所存在的重大缺点对于一个诊疗胃溃疡的新药问世,它能够带给人类的成就感还远不足以掩盖众多病因不明的疾病所造成的伤痛和不安即便大家对医学前景盲目乐观,也必需做出最坏的计划:在超级细菌泛滥成灾或大规模流行病席卷全球、死状狰狞的尸体堆满病了解剖室却死因不明时,我们不会发生这么的悔恨:今天的一切结果完全归咎于最初的临床医学! 鉴于医学理论本身的纷繁复杂,本文仅从以下三个片段进行简明叙述。
一、对临床医学本身的病史回顾 临床医学就是当代西方医学的同义词,其全部理论基础源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然科学结晶及理性主义在逐步占据历史主导地位过程中不停斗争的必定结果临床医学不但在很多领域赢得了话语权,也以其经典的工具主义巧妙的回避了来自多种本体论的诘难:医生只负责治病救人,当这种行为在社会中起到一定的主动作用时,我们认为临床医学是成功的医生不需要知道疾病的真正病因是什么医生只需要知道这个疾病的症状,检验结果的异常及对应的诊疗方法 临床医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工具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分道扬镳,是偶适真理替换归纳论证,是唯理主义和神学的毅然决裂 表面上看来,此种实用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那些宗教时代的巫医所不能处理的问题:对于癫痫的病因,我们摒弃了恶灵附身的解释,选择相信大脑功效性异常放电的假说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这种病因假说并不能真正指导我们进行病因诊疗,因为绝大多数临床诊疗全部只是对症诊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使病因假说往往比诊疗手段还要丰富多样,但使用价值几乎为零,仅仅作为一个填补理论空白尴尬的自我圆说比如:当对癌症病因的假说类型超出对癌症的诊疗方法,“方法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假说背后没有相对应可操作性的实践检验作为理论支撑,那么从逻辑实证主义的角度断定,这些假说是毫无意义的认识论空谈乃至乱说。
类似于理论物理学界为了发展超弦理论而制造出大量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对试验结果进行预言的数学模型,如同理论泡沫般占据并消耗着试验资源,这便是现代物理学危机所以,临床医学的理论瓶颈依然和其它自然科学殊途同归:临床医学的局限,就是自然科学的局限 二、泛经验主义下的恶性循环 临床医学是一门高度不确定的边缘学科,主张并坚持经验主义可取得更多确定性事实和认识论的强化但这种经验主义往往扼杀了其它可能性,将效果论包装在社会权威中进行盲目夸大即便是各大报刊媒体推荐的名医,也不能解释癫痫真正的病因医生规范化培训就是这么一个目标:医生并没有取得任何相关病因探究的指导或灵感,只是不停在前辈的率领之下反复实施那些经验性、常规性的操作,直到技能变成一个条件反射当看到病人突发抽搐时,医生马上会想到癫痫和卡马西平 总而言之,医生的成功是制度的成功,是经验主义的奏效,而不是医术高明的表现,更不是她对疾病有某种优秀的认识论比如:高居关键医院的“名医”在脱离医院强大制度和环境支撑后将无法行医,相比部分非法行医的江湖医生,这些昔日的“教授”甚至处理不了一个一般的小儿感冒,因为这些“名医”的经验并不是通行的法则,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下,极难确保她们还能正襟危坐的从容应对。
其次,经验主义的盛行往往给教条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医界的一个公共笑话:医生一边查阅资料一边给病人诊疗,按图索骥般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换言之,经验主义所产生的实用价值并不能说明它是完备的相反,一旦经验主义成了思维定式,对于新问题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将会出现偏差甚至酿成大错! 三、基础理论的反馈抑制 当新理论替代旧理论的同时,也像宗教信条般深深植入大家的观念故,尝试并努力改变基础理论是十分艰巨甚至危险的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时反而成 为崇尚科学的辩护词和明哲保身的做法其结果是:医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基础领域在近30年的发展几乎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我们不再见看到类似“相对论”诞生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觉等突破性、里程碑式的结果,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某粒子加速器速度提升了10倍”等技术性细节的提升和改善 即使基础领域的改变能够改变整个人类的认识论并重组知识的结构,技术领域的改变只对某个局限的范围产生作用或影响,但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还是会选择做一个低风险高收获的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者 基础领域大量人才流失,学术气氛一潭死水,学术垄断、政治化、形式化等作为制约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依旧不容小觑:这既是科学进步的阻力,也是固步自封、安于现实状况的始作俑者。
总而言之,在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还未处理之前,临床医学极难有实质性的革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正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科学挑战,在沿用旧理论频频遭遇瓶颈之时,是否考虑去质疑基础理论本身?科学精神就是怀疑一切的态度当这些坚如磐石的旧科学基础保持着百年不变唯我独尊的姿态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重新构建另一座理论丰碑来领航并发掘科学的新大陆呢?笔者和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