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 课 程 证券投资分析 指导老师 吴剑平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金融硕士 姓 名 汪娇〔121613010007〕 日 期 2023年4月1日 :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性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及基金等〕及储蓄性保险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演变和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健康开展关键字: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结构 多元化 一、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总体上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根据1999-2023年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开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开展趋势。
如表1所示,可以了解到近十几年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资产规模变化和资产结构变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由少量到巨额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要素由简单到多样,结构水平由低度向高度的开展过程 表1 1999-2023年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存量状况 单位:亿元年份手持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外币存款总计1999 10764.80 59621.80 4928.38 8433.60891.20 4224.11 88863.892023 11722.12 64332.38 9652.51 484.84 10103.30 1003.00 5712.64 103010.792023 12551.04 73762.43 8677.90 398.31 12282.13 1443.00 6944.97 116059.782023 13822.42 86910.65 7490.73 460.64 15297.65 2298.00 7396.24 133676.332023 15796.79 103617.65 7907.11 634.73 18987.70 3030.00 7077.14 157051.132023 17174.64 119555.39 7013.18 1548.16 21185.52 3209.00 6640.82 176326.712023 19225.34 141050.99 6378.31 2397.41 23522.08 3661.00 6006.94 202342.072023 21658.10 161587.315002.18 4185.5525078.54 4072.00 5039.23 236622.892023 24267.46 175749.45 55838.61 18286.30 39121.64 4966.70 3710.84 321941.002023 27375.17 217885.35 27128.34 11254.42 40472.84 7350.70 3622.16 335088.982023 30597.58 260771.66 90755.40 15483.14 44821.96 8261.47 3997.55 454688.762023 35702.54 303302.49 115866.00 15144.63 49862.28 10632.33 3921.59 534431.862023 40598.78 353536.42 101410.30 13151.42 53562.76 9721.43 3764.89 575746.01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2023年末,居民金融资产总量高达近60 万亿元,约为1999 年的7 倍。
每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 DP 的平均增长高达9 . 5%,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开展保障了居民货币收入的稳定增长;二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预期不确定性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制度等都面临改革,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生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保证未来所必须的开支,居民必将增加储藏资金2. 手持现金比例持续下降表1中显示了手持现金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占总的家庭资产的比重在逐年减少现金虽然流动性最好,但是其收益根本为零居民手持现金主要是应付不时之需,即满足流动性需求手持现金比例的大幅度降低,反映了居民对金融资产收益性的要求原因之一是持有现金没有收益,在通货膨胀的时期甚至是负收益的资产,家庭通过减少持有现金,增加其他投资以期获得收益之二是随着科技的开展,电子货币、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 银行的应用,家庭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现金来满足日常消费3. 储蓄存款比重稳中有升储蓄存款不再是居民投资的唯一选择。
无论从绝对数额还是相对数额来看,储蓄存款在居民金融产中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近些年,储蓄存款的比重根本在80%左右浮动1989年以后,储蓄存款的比重稳步上升,2023年末,到达历史最高值89.21%,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风险金融资产的大幅缩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家庭迅速将资金放入银行随着居民消费资金节余的日益增多, 居民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国库券、国债的收益较同期银行储蓄要高, 局部国债上市交易后, 其流动性也优于其他投资, 因而更具投资价值;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国证券市场开展迅速, 企业直接融资行为日益增多这一切都促使居民投资摆脱单一局限储蓄存款的局面, 逐渐呈现多元化状态4. 有价证券开展迅速,总体增长较快,比重仍然较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发行过国债,由于历史原因,1958年以后,国债的发行被终止我国于1981年又恢复了国债发行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于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开展例如股票,其比例呈现波动攀升的趋势,股票是高风险的金融工具,对投资者要求高,且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合理,普通家庭不愿进入股市或对该项投资的参与有限,这也导致了股票比例一直持续低位。
但随着股市的开展,人们金融投资意识的增强,家庭对股票的投资渐渐增多2023年股市火爆,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家庭投资了近20%的资金在股票上,而下一年由于股市暴跌,人们又纷纷把资金撤出股市转向了银行 二、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分析〔一〕金融产品开展缓慢,种类偏少,居民选择的局限性大我国金融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直接影响到居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开展在金融市场较为兴旺的国家,金融市场上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资产品种相当丰富,居民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投资于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寻求收益的最大化而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开展还不成熟,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种类有限,居民选择自由受到限制,虽然随着利率自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回避利率风险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如利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但针对居民开发的金融产品仍然非常少,且缺乏适应性和多样性,居民无法根据收益上下、风险厌恶偏好、投资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产品范围狭小,股票、债券、保险单等有限的金融资产根本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投资需求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资产种类偏少,因而,居民面临的选择局限性较大。
并且,由于很多居民金融知识欠缺,对很多金融工具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对一些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望而却步〔二〕各项金融资产比重差异大,结构严重失调货币性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过高,非货币性资产占比低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和储蓄存款货币性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居于主导地位非货币金融资产中,有价证券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曾超过10%,此后直线下降,直到2023年保持在3.92%,而保险类金融资产的比重根本上一直维持在5%以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货币性金融资产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布严重失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制度变迁给居民带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大原有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被取消,居民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储蓄存款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渠道而储蓄存款集中在银行系统内,一方面,将风险间接转移给了银行,另一方面,使得企业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融资本钱高并且,居民获得的收益非常低三、 对策〔一〕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水平,提升金融效劳机构的教育功能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偏低, 金融根本知识的普及率低, 不少居民缺乏最根本的金融资产风险与收益特性了解, 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认识水平更低,这样就需要普及金融知识。
〔二〕鼓励金融工具创新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还存在缺陷,我国金融产品比拟单一,金融工具创新还停留在根底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那么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还根本没有,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产品在深度和专业化上都缺乏,居民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我国金融机构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的效劳产品〔三〕完善金融市场各项法律法规,标准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开展, 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投资者信心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建立比拟晚,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兴旺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这就给各类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标准市场运作只有完善了金融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投资者信心,吸引其进入市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最直接的因素是市场的混乱、信息的不透明和有效监管的缺失,中国最有投资(暂且不说投机)意识的群体应当是股市中的七千万个人投资者,而这局部投资群体的投资信心正在逐步丧失,也致使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有价证券的比重随经济增速开展而反趋势变化。
重振投资者信心,有赖于法制的强化和有效监管的到位参考文献[1]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10~ 11.[2]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开展路径从国际比拟看中国选择[J].经济观察,2023(7).[3]黄达.金融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7).[4]史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