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原文Original Text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译文Translated Text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原文Original Text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Translated Text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注解】[1]次:停留[2]残夜:天快亮时[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译文】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安邦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浣溪沙 作者: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蕲”,音qí ②“兰芽”,兰草的嫩芽 ③“萧萧”,形容雨声暮雨”,傍晚下雨子规”,即杜鹃鸟 ④“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意为不要叹息年华易逝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一诗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简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②郎中:官名③地白:地上的月光④栖:歇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是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找不到那句话?很傻的,床前明月光……)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馨香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 “地白”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而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使人不寒而栗,但他却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
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然而,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为什么呢?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聚散却不相同如果哪家有人外出,哪个游子背井离乡,那么怀念之情就会像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落在这户人家、这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也包括诗人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落”字录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迢迢牵牛星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赏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纺)\'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