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中国十大劳模马恩华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3KB
约3页
文档ID:289702469
新中国十大劳模马恩华_第1页
1/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新中国十大劳模马恩华 马恩华与职工们磋商企业进展大计 马恩华,一个人们难忘的名字他以"拼搏'精神,变更了企业的贫困面貌,争创了全国一流业绩 1963年从青岛纺织工学院毕业后,马恩华被调配到保定国棉一厂工作,其间曾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1984年出任厂长时,企业处于管理混乱、产品积压、人心浮动、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看到积压涨库的棉布和停转的纺机,听到工人们因开不出工资而发出的叹息,马恩华心急如焚 为了企业的进展,马恩华不畏艰苦,敢于创新他专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负重奋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率领职工繁重奋斗经过10年努力,不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勃勃活力,而且使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1994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1984年的10倍 马恩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资产,而他当厂长十几年间,始终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动心,任人唯贤不徇情,生活待遇不特殊,结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这位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7日第4版 优良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 9月24日上午,几辆小轿车急速驶进保定棉纺厂的职工医院,省委书记程维高、省长叶连松率领在家的三位常委和省政府秘书长专程赶到保定棉纺厂职工医院去拜访病中的马恩华已经被病魔磨折得分外虚弱的马恩华躺在病床上,他向领导汇报的不是自己的病情和身体处境,而是厂里的生产经营处境,是目前厂里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抑制困难的决心和手段在省委召开马恩华事迹座谈会上,棉纺厂的干部职工泣不成声地陈述着厂长马恩华的动人事迹,省领导含泪听着 马恩华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以企业家的超前意识和多谋善断的决策,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十年间,企业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政工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二级企业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百余项 "文革'后的保定,街头流传这样一句话:全国不乱,保定乱;保定不乱,企业乱;企业不乱,棉纺乱那时的保定棉纺厂,领导班子三套马车,管理混乱,全厂生产落后,职工士气极度低落,有1/3的职工苦求调离本厂,青工要求调离的达80%,加之1958年建厂时按"大跃进'方式建厂,其投资只有其他同等规模企业投资的70%,企业先天缺乏,产品质量低劣,经济效益在省内同行业倒数第一,成了保定市的一个"包袱'。

1984年下半年工厂仓库里3000余万元产品堆的满满当当,而销售科门可罗雀车间里纱锭停转,布机息声,飞花满目,职工三五成群打扑克,工作千头万绪马恩华抉择从促销盘活资金入手,要给全厂职工吃上一颗"定心丸'他指出"薄利快销、无利也销、盘活资金、启动生产'按照他的决策调整产品生产布局,形成产销两旺,当年企业盈利800多万元1985年春节,职工分到了多年不见的20元奖金和20斤大米后欣喜若狂 企业要进展,关键在后劲对于保定棉纺厂这个先天缺乏的企业来说,搞技术改造是增加企业后劲的唯一出路纺织行业搞技改,流传着"搞技改找死,不搞技改等死'的说法厂长马恩华在充分调研的根基上举行大胆、科学的决策,提出适时、适度、高起点的技改方针抓住技术装备落后的主要冲突,由低向高逐层开展,通过技改创效益,创了效益搞技改,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加大技改力度,创造了最正确投入产出率"七五'期间,他从前纺车间入手,更新改造并条机和粗纱机,在提高设备质量的同时,解决前纺才能缺乏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细纱机的潜力,年增产棉纱1402吨,增利100万元,使纺机潜力发挥出来后,又新增144台56英寸织机,把增产的棉纱举行深加工,年增产棉布252万米,创利228万元,为技改投入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