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村上春树高考素材

wd****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8页
文档ID:272939373
村上春树高考素材_第1页
1/8

一.引言嗅不到泥土和血液的气息,而是一种恍如淫靡与甘美交织在一起的羁绊;微妙的意趣,优雅而抒情的世界,别有韵味的含蓄;有浪漫的可能,但戛然而止;宿命而优雅的叹息;残忍也温情——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书尽青春的惶惑与茫然二.简介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场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粹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1979年 - "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 1982年 - "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   1985年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谷崎润一郎奖   1996年 - "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 - "约束的场所 〞获得桑原武夫学艺奖   2006年 -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短篇小说选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获得Frank O’Connor 国际短篇小说奖   2006年 - "海边的卡夫卡〞获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 - 2006 朝日奖(文学)   2009年 - 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9年 - "1Q84”获得第63回 每日出版文化奖   2011年 -荣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三、转折在30岁前,村上春树只是一个普通人村上春树至29岁起才开场写小说,在过去七年曾经想写什么却什么也写不出来首作"且听风吟"写作动机源于*日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欣赏职棒球赛时,看到养乐多队洋将大卫·希尔顿〔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所见光景村上称这是"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的*种不寻常东西〞让他投入写作随后他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制〞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在写作开场时,他的酒吧正经营惨淡,然而在回忆里他却这么说……"每日早晨四点起便进展写作,至上午十点前终止当日的写作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场写得异常吃力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果表达与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像样些的东西来。

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的年纪〞这一年也是他决心从事专业创作的一年 所以,村上的作品从一开场就表现了人的一生中平淡得似乎一无是处的真味,那种无伴的心灵的孤寂即使你什么都有了,你依然无法驱遣这一人生长河中断断续续的真实世间有无数的窗口,也就有无数寂寞的人;有多少间仓房,就有多少无奈之人、无着之人在同情之泪模糊了视线的作者笔下,我们生活、生存,又被放逐、消泯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其中隐藏着人生的真味 四.村上春树与中国村上的父亲战前是京都大学的优秀生,在校期间被征召入伍村上小时听父亲讲过在中国的骇人经历此后他"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情感便十分矛盾〞在"去中国的小船"这个短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接触的几个中国人心怀歉疚,"看出村上确实持续地对中国反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是日本人的一段痛苦回忆〞 可贵的是,村上没有至此止步,他还把笔锋指向日本这个国家最黑暗的部位"奇鸟行状录"最后一段出现"犹如一把中国刀〞的锋利的上弦月,而此时"中国代表着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犯下的骇人屠杀恶行〞村上在美国创作这部长篇的第三部期间,一次承受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你们这一代人要对自己出生前即已完毕的战争背负责任〞,村上答复:"因为我们是日本人。

当我从*些书上读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简直不敢相信……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他们做这种事,去杀死或伤害数不清的人们〞并且断言"暴力是理解日本的关键〞也正是从"奇鸟行状录"开场,村上开场辞别"冷淡〞和"距离〞,转而拥抱责任,尤其对日本渐渐怀有社会责任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场质疑那段不少日本人讳莫如深的历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展了许许多多重建,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题点在于:战争完毕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暧昧的措词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在责任,没有认真地承受过去〞坦率地说,能够对那段历史采取如此态度的日本作家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村上绝不仅仅是执著于个人主义的或所谓"后现代〞作家,同时也是敢于追问一般日本作家不愿或不敢追问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为中国读者,更应对此、对这个日本作家的勇气和良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评价 五.村上春树的言论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

而这大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翻开、进去而又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看我的书过程中产生共鸣,那就是说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 关于孤独与沟通"人生根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关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读者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何况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村上春树获得过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村上春树谈成功的秘诀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值新一轮巴以冲突顶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量竭力劝阻,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前往以色列受奖,并发表了以人类灵魂自由为主题的获奖感言。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此举使村上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和平主义者的典 六.译者眼里的村上春树您也知道,日本人对着装十分讲究,尤其见客人时往往西装革履,一派庄重但村上不是那样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紧身牛仔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套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见到我,没有像一般日本人那样一边深鞠躬一边说"初次见面请多照顾〞握完手,对我这么多年翻译他则多书表示感总的说来,见面的感觉和想象中的差不许多,自然、真诚、不造作,完全没有大作家的架子最后我请他为中译本"海边的卡夫卡"写序,他爽快地容许下来,笑道:"即使为林先生也要写的!〞——摘自林少华的访问记我起身告辞,他送我出门走几步我回头看了他一眼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幽默的谈吐,衣着也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个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着文学故土并创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声像信息铺天盖地的多媒体社会执著地扬着文学魅力,在人们为物质生活的光环所醉所迷惑的时候单独开掘心灵世界的宝藏,在大家步履匆匆急于向前赶路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拾起路旁遗弃的记忆,不时把我们的情思拉回*个夕阳满树的黄昏,*场灯光斜映的细雨,*片晨雾迷濛的草地和树林……这样的人多了怕也麻烦,而假设没有,无疑是一个群体的悲哀。

七、经典语录1.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2.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3.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4、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5、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6、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间而过 7、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假设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8、人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不单纯根是一样的即使露在地面上的局部只是一点点,但用手一拉就会连接出来很多人的意识这种东西是在黑暗深处扎根生长的盘根错节,纵横交织……无法解析的局部过于繁多真正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9、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局部永存 10.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11、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

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12.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13.人多多少少都是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当别人和自己差异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又会觉得悲哀如此而已14.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在找出那种东西方面我们可谓行家里手人必然有欲望与自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 15、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16、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九.评价作家邱华栋在二十多岁时曾是村上的粉丝,当时他毕业后来到,在村上的小说中感受到青春的迷茫失措但如今谈起村上的小说,他提不起多大兴趣他读过村上的几乎全部作品,在他心里,村上的一百个短篇小说写得很好,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师水平;但长篇小说水准不高,达不到世界一流邱华栋不客气地说,村上的长篇小说过于媚俗,很多情节十分矫情,年轻时读这类小说会爱上,但自己现在四十多岁了,再看就觉得很矫情。

比方村上的笔下写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子按摩,用银针刺杀了他,就属于很蹩脚的畅销书写法虽然不赞同村上是日本的琼瑶,但邱华栋嘲讽,"现在我觉得他的小说深度不够,人到中年还读他的小说,就是神经病我走向了当初自己的反面〞正如建强所言,村上小说里的"我〞总有很强的私语性和个人性,这种面式的生活方式强于外在性的社会价值生活方式,也可认为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个反叛和重生然而,一味沉浸于个人的小世界里,用物质来装点这个小世界,满足于一己的情趣和悲欢,对广阔社会漠不关心,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这就明显堕入犬儒主义了村上小说的在危机和负面影响,也正在于此村上心仪的作家是卡夫卡、菲茨杰拉德、卡弗等人,也汲取了这些人的文学营养村上试图在流行文化的外壳里,装进纯文学的容可是,论写现代人的异化,他比不上卡夫卡;论写一代人梦想的幻灭感,他比不上菲茨杰拉德;论写普通人的现实窘境,他比不上卡弗如果说村上还努力向纯文学靠拢,受其影响的中国年轻作家就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