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凤镇“十、二五规划”蓝本2009年8月第一章 产业发展一、农业(一)以畜牧水产、优质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盆景、优质油桐为主导,狠抓特色基地建设,倾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畜牧水产,沙坨片区精养鱼池和虾池达到1000亩,红花发展特种养殖10000亩2、优质水果,改造低产蜜橘园1万亩,建无毒柑橘小水果基地200亩,建优质黄金梨等小水果基地5000亩,发展橘柚园面积5000亩建设年加工柑橘打腊生产线1条,建设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的无公害果汁饮料生产线1条沙坨、飞机分别新建提子200亩、1000亩沙坨、新峡、红花新建柑橘分别达到200亩、2000亩、2000亩大沟新建黄金梨5000亩、核桃3000亩;飞机发展大棚西瓜2000亩3、特色蔬菜,全镇建设无公海生姜基地1.5万亩,生姜脱毒良种基地1000亩,生姜示范基地5000亩,建设大头菜基地1万亩,大头菜示范基地5000亩飞机、新峡分别发展特色蔬菜2000亩、1000亩,活水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4、花卉盆景,土堡新建1000亩,活水新建2000亩5、优质油桐,大沟油桐扩大到10000亩二)农技推广与培训1、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电脑农业专家智能系统的作用,建立28个村级农业信息网点。
2、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确保农民增产、增收3、完善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拟建办公楼1栋(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强农技服务功能4、全面推广农机作业,达到年机耕、机收面积2万亩目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5、加强农技培训,达到年培训1万人次三)粮油产业化建设1、开发优质稻1万亩2、建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5000亩3、建鄂马王号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4、发展油菜稀植免耕栽培技术面积3000亩四)总体目标未来五年要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加强油桐、柑桔等基地的建设与培管,搞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鼓励集约化生产,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到2015年,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40000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十二五”期间,农业总产值争取年增长5%,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947万元二、工业2008年,我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2448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204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173.17万元;民营经济户数达3221户,从业人员7743人,总量达62502万元2005至2008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59%,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4.2%,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79%。
2009年我镇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3029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6860万元一)民营经济发展1、坚持民营经济主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要强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广泛宣传、倾情服务、鼎力帮扶,其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2、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招商引资项目和民营经济大户挂牌保护,切实保护业主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服务环境3、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按照“突出特色、扶优扶强”的方针,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加以扶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绿色精深加工,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品牌效益型转变,鼓励把农产品通过企业加工提高附价值后再推向市场4、总体目标到2015年,民营经济户数达3843户、从业人员达8975人、总产值达83757万元、增加值达32252万元、利润总额达7298万元,上规模工业企业达23家,民营经济大户达120家,递增速度见附表项目计算单位08年实际完成2011年计划2012年计划2013年计划2014年计划2015年计划2011年至2015年平均增长﹪户 数个3221341735193624373238433从业人员数 量人7743797582148460871489753经济总量万元6250268908723537597179769837575增 加 值万元2406726534278612925450717322525利税总额万元5145578161276495688572986上规模企业数量个1619202122235大 户个50809010011012011(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企业与资源的有效联姻,加强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力争到2015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00万元三、第三产业(一)以娱乐休闲、旅游观光为切入点,切实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大龙水库、龙洞河水库为载体,发展农家乐100家;借土堡发展成为城市社区的契机大力发展餐饮业500家二)盯紧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旅游、中介等服务业鼓励城乡居民以繁荣城乡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积极创办小商贸、小运输、小服务、小劳务等各类第三产业三)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文化、旅游规划,努力打造县城旅游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业的发展,以城区改造为契机,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从乡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农田改良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外界环境一、乡村道路建设五年内共修建、养护村级道路145公里,实现道路村村通,道路全部实行水泥硬化,每公里预需资金20万元,共需资金2900万元其中飞机28.5公里,沙坨17公里,土堡15.5公里,新峡17.5公里,红花片区26公里,大沟34.5公里,活水6公里计划2011年完成27.5公里,2012年完成20公里,2013年完成31.5公里,2014年完成36.5公里,2015年完成29.5公里。
二、农田水利建设养护渠道40500米,预计每米需资金300元,共需1215万元其中飞机9200米,分别为:老寨坪3200米,大垭口1500米,冯家坪1500米,白羊坡3000米;沙坨6000米,分别为关口1000米、小河坪2000米、马家园3000米;土堡4700米,分别为:老虎洞200米、中华山500米、桂花树2000米,黄茅坪2000米;新峡5700米,分别为:竹坝1500米,狮立坪2000米,梅河1200米,青山1000米;红花5000米,分别为:红岩堡2000米,沿山坝1000米,车大坪2000米;大沟4100米,分别为:何家坡300米,枫香1000米,马鬃岭1000米,香花800米;活水5800米,分别为河坪1300米,旗鼓寨2000米,望水2500米三、饮水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镇计划建饮水池950口,预计每口需资金8000元,共需760万元饮水池分布为:1、飞机140口,其中大垭口30口,红家坪60口,白羊坡50口;2、沙坨120口,其中关口20口、小河坪50口、马家园50口;3、土堡40口,其中老虎洞20口、中华山20口;4、新峡140口,其中竹坝40口,狮立坪30口,梅河40口,青山30口;5、红花210口,其中红岩堡35口,沿山坝35口,车大坪100口,檀木湾40口;6、大沟200口,其中何家坡20口,枫香40口,马鬃岭30口,香花40口,白岩30口,老茶40口;7、活水100口,其中河坪30口,旗鼓寨40口,望水30口。
四、农田改造项目建设五年内实现低产田改造5100亩,其中沿山坝800亩,青山500亩,大垭口和白羊坡2000亩,红岩堡500目,何家坡300亩五、沼气池建设新发展沼气池3000口,重点打造15个村,完成20个重点院落的“三改”第四章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2、社会发展情况从2005年开始,全镇取消了在中国大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农民种粮不仅不交任何费用,还可以领取粮食补助;从2006年开始,中小学校开始减免学杂费,到2007年不收取任何费用,2008年起,农村寄宿制学生还可以领取生活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启动城镇医保,解决了贫困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有效地扼止了因病致贫现象地发生2009年又启动了家电下乡补助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证明了中央领导人亲民政策的决心,也说明我国的国力在增强,县乡的财力在提高未来五年内,严格贯彻落实爱国卫生运动相关要求,以垃圾池建设为重点,切实搞好公共环境卫生全镇范围内新建垃圾池分布状况为:1、飞机16个,每村4个;2、沙坨14个,其中关口4个、小河坪5个、马家园5个;3、土堡12个,其中老虎洞1个,中华山1个,桂花树6个,黄茅坪4个;4、新峡13个,其中竹坝4个,狮立坪4个,梅河2个,青山3个;5、红花15个,其中红岩堡4个,沿山坝4个,车大坪4个,檀木湾3个;6、大沟17个,其中枫香4个,马鬃岭3个,香花3个,白岩4个,老茶3个;7、活水17个,其中河坪6个,旗鼓寨5个,望水6个;8、育红桥社区5个;9、三官坪社区5个;10、精神堡社区1个。
第五章 城市建设按照全县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目标要求,围绕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健全,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工作1、小街小巷建设,共计建设45条、11610米、48720平方米;2、下水道建设,共计建设36条、12180米;3、下水道清污,共计清污45条、10480米;4、河堤治理,治理1条、800米;5、路灯建设,共计建设40条、12210米,改造6条、1510米;6、供水设施建设,共建设3条、3100米;7、环卫保洁建设,共建设51条、80000平方米;第六章 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一、广电事业发展(一)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落实“三贴近”,以宣传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管理为主线,牢牢抓住做大做强广播电视这个根本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加强宣传管理,加速网络覆盖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努力推进广电产业化发展,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大力提高广播信号覆盖率和多功能业务开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到2015年,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和97%,有线电视覆盖村达24个,通村率达到85%,积极发展调频广播,调频节目达到4套;实现有线数字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形成天上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立体覆盖网三)主要任务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节目平台、传输平台、监管平台,实现向现代媒体转变,提高节目播出质量,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加大硬件投入,逐年更新摄录装备,不断提升宣传质量和水平;2、完成辖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 3、扩大无线、有线调频广播覆盖区域,增大服务范围;4、“十二五”期间争取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安装直播卫星电视;5、到“十二五”末期,将我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四)发展和主要保障措施 完成“十二五”上述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职能作用,注重引导,加大投入第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