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0.97KB
约9页
文档ID:79823158
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_第1页
1/9

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文/甜苇                                                                                                         评书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这门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至于有人提出“评 书消亡论”现在,能叫得着名的艺术家已经凤毛麟角更兼其中还有一些人已经淡出了舞台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日子里,小生我今日特意提起三位我最熟悉的三位 评书大家,回忆一下往昔峥嵘的岁月也借此表达一下内心中真诚的敬意和怀念    一单田芳--中华评书第一人     国内的评书演员有许多,而在这其中,单田芳先生能够独树一帜地被大众称为中华评书第一人,自然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我也相信这个称号起码对大多数 人来说应该没有多少异议据有关单位调查,在全国,光单老的固定听众就有两亿多,其他那些不固定的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他还经常被人送与“永不消逝的电 波”,“书坛常青树”等美誉单老生于评书世家,家里长辈过去都是说书的,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的感染下,单老的说书历程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单老的 作品最为丰富,是我国最为多产的艺术家代表作有<<白眉大侠>>,<<七杰小五义>>,<<隋唐演义>>,<<说唐后传>>,<<薛家将>>,<<水浒 外传>>,<<乱世枭雄>>,<<童林传>>,<<天津血泪>>等等等等实在是太多太多从他的神话评书<<封神演义>>开始,直到他播讲的许多近代评 书,把其连接起来,足可以组成一套中国历史的评书演义走进了单老的评书中,就是走进了浩瀚的历史的海洋,在其中深切地感受着世事沉浮,风云变幻有人曾 作过统计,如果把单老的评书一天播一集,连续不停地播,能够播放三十年而且这些仅仅是他录下来的评书再加上没有录下来的,可想而知他的作品是何其丰 富    除了作品丰富之外,单老的另一个特点莫过于他那著名的“沙哑嗓”了,这个“沙沙嗓嗓”的嗓音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充满着浓郁的文化色彩,以至于许多演 员在表演节目的时候都把学他的嗓音作为一项特长他这种嗓音低沉雄厚,把中国几千年古老的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说书人的嘴皮子跑动非常快,说书 的过程,说得直接一点,有一个必要就是把自己流利,快速的说话功能展现出来。

但是,单老的评书似乎不是这样他在说书的时候,一般来说,节奏更多的是处于 平稳,缓和他就像一位和蔼的老者在你跟前亲切地给你讲故事,每一句话都一句一句地慢慢讲给你听因此,这使他的评书产生了一个具有的优点,充满着无限的 亲和力,正是这个优点,再加上他多年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基本功,使他拥有了全国最为庞大的听众群以至于有人说:单田芳的评书就好比是毒品,只要你一沾上 就上瘾虽然比喻似乎有些欠妥,但是我觉得倒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了单老评书的巨大魅力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报道,说有名记者在采访守卫在边疆的一个战士,问 他在新年里有什么打算那名战士斩钉截铁地说:“在新的一年,我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为祖国战好岗二,听好单田芳先生的评书    早在我小时候在辽宁生活的时候,就认识了单田芳和他的评书,但是童年时期欣赏过的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真正全面地欣赏他的作品还是在最近几年,他的大 部分经典作品我几乎都接触了一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十分精彩,又各有各的特点使你听完一遍之后,不由自主地就想紧接着再从头听第二遍在其他各大评书家 渐渐淡出舞台,中国评书界出现冷淡态势的时候,单老却仍然痴心不改地坚守在评书的最前线上,他仍然在不停地翻阅史书,资料,准备着新的作品。

他对评书的这 份特有的情结,他对评书的这份深情的执着,更让人为之钦佩因此,“中华评书第一人”当之无愧  作者:贫僧到能整二两    2007-5-14 18:03   回复此发言   2回复: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ZT】   二田连元--艺术大师,幽默大师     如果让所有书迷们评选出中国评书界中最幽默,最搞笑的大师,我想,九成的人会选择田连元先生,另外剩下的一成人,都没听过田先生的评书田先生的最 大特点是幽默,幽默,再幽默,感人,感人,再感人他的搞笑功夫,在众位高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不愧为评书艺术家中头一号的幽默大师他也是我个人最为 崇拜,最为佩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老的作品也比较丰富,其中最经典的代表作有<<杨家将>>,<<施公案>>,<<包公案>>,<<水浒传>>,<<小 八义>>,<<镜花缘>>,<<瓦岗寨>>等等首先说:田老的嘴皮功夫在众高手中绝对算是一流的说话行如流水,快如闪电,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塑造的 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但是,他的这些优点都被他自己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摭住了光彩,以至于人们几乎都忽视了他那些普遍性的优点,这就是他的搞笑功夫 客观地讲,凡是听过许多评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田老的评书搞笑功夫绝对是另其他众高手望尘莫及的。

评书这门艺术,在讲说的时候,为了使故事更精彩,吸引读 者,评书家们往往会在整套书中特意塑造几个典型的搞笑人物,由这些人物来作为书中幽默成分的主要载体,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哄托全书欢乐气氛的作用最典 型的就是单田芳先生,比如,他在评书里塑造的“病太岁张方”(<<童林传>>),“细脖大头鬼房书安”,(<<白眉大侠>>),“傻小子罗士信(<<隋唐 演义>>)等等,都是书中典型的搞笑形象而田老先生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也少不了在书中塑造一些典型的搞笑形象,但是他自己本身就充满强烈而丰富的幽默艺 术细胞这使人们很容易发现,他即便不特别塑造搞笑人物,也能让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这种幽默,这种搞笑,让听众们看起来则 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顺理成章,丝毫没有半点牵强,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田连元先生的幽默感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很自然地便信手拈来,就像泉水一般源源 不断地流露出来,永远不会枯竭正因为他这种幽默风格独树一帜,首屈一指,因此被有些人专门称为“田氏风格”    田连元先生早年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评书搬上电视而当时刚刚懂事的我,就有幸在电视上认识了大师田连元先生,也全面地接 触了评书这门独特的艺术。

可以说,我今天之所以对评书这门艺术如此地着迷,如此地爱好,完全是受田先生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和他的作品,也许我至今也不知道 评书为何物另外我还发现,在田先生众多的评书当中,历史背景为宋代的比较多,像<<杨家将>>,<<包公案>>,<<水浒传>>,<<小八义>>等,可 能他对宋代文化情有独钟而在他众多优秀的作品里,我个人认为最经典中的一个是<<小八义>>他在电视上播讲此书的时候,我正在上小学每天晚上六点半 的时候,辽宁电视台都要播放田连元先生的<<小八义>>我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每天也绝不能错过这最重要的时刻甚至在每天我所必做的事情中,他的评书 是第一位的,做家庭作业排在第二位每天他播讲评书的这十五分钟,也是我每天过得最快乐的十五分钟在这短短的十五分钟里,我走进了一个幻想的世界,那里 面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忧愁,只有许许多多离奇而精彩的故事在我的带动下,我的那一些从来都对评书不感兴趣的伙伴们,全都每天按时守在自家的电视机前 收看<<小八义>>每天听完之后,我们伙伴们还通常要再聚在一起,就田先生的评书讨论一段时间<<小八义>>讲的是宋朝梁山后代们的故事我记得田先 生在说上部的时候,是在台下有许多听众的现场进行表演,这样的难度肯定要比自己一个人演讲并录制时的难度要大得多。

但是田先生依然展现出他评书大师的风 采,说得精妙绝伦,跌宕起伏他的幽默效应在这种现实的场合下彻底地展现出来了因为现场坐着观众在听,他的高超的幽默才华经常把台底下观众以及电视机外 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有时候人们笑得太厉害了,一时都收不起来,以至于都听众都快听不清说书人的话了可见他的幽默功夫何其了得在本书中,田 先生成功地塑出了一个叫做“唐铁牛”的搞笑形象此人在小八义中排行老三,性格滑稽,可爱,敦厚,顽皮,长相丑陋,鬼点子不少,但却忠心,义气<<小八 义>>的播出,使我对田先生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时候<<小八义>>也成为他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另外,田先生还经常在中央台 的<<曲苑杂坛>>等文艺栏目里表演评书,讲笑话,继续向世人展示着他出众的幽默才华       值得一提的是,田连元先生还曾经收了一个女徒弟,叫张洁兰她曾经播讲过评书<<海青天>>,当时这部作品还是在田先生的<<小八义>>之前播放的 看过他女徒弟的评书后,你会不禁感叹,真是名师出高徒张洁兰女士演讲评书的风格简直是与他的师傅如出一辙,她把“田氏风格”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讲演的故 事中精彩夹杂着天然的幽默感。

    从<<杨家将>>到<<瓦岗寨>>,再到<<小八义>>以及<<水浒传>>,可以说,田连元先生一系列的评书就是我童年最有力的见证,就如同是一提起 电视剧<<西游记>>,就会构起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一样我就是听着田先生的评书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当我好久没有听到他那行如流水般的讲演,他那 无比丰富的幽默的时候,当成长的烦恼无情地占据了有限的心灵空间的时候,我的心中会多起一些惆怅和失落于是就会不由得重新拾起他那些耳熟能详的评书作 品,慢慢地品尝,回味,如饮老酒,浓烈中带着醇香,欢笑中夹着感伤同时,我的童年也会再一次闪现出来了    田先生今年大概64岁左右,其实我自己觉得,这个年龄对于一个评书演员来说,还算是一个事业的“黄金年龄”似乎听说,田连元先生有意淡出书坛,不知 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对我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最糟糕的消息我热诚地期盼,田先生不要这么快地离开他喜爱的评书,希望能够再奉献出更多的作品,带给 千家万户更多的笑声也能让我的童年延长更多的时间    田连元--一个永恒的偶像 作者:贫僧到能整二两    2007-5-14 18:05   回复此发言   3回复: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ZT】  三。

袁阔成--艺术家兼语文历史老师    相比于前两位,另一位评书大腕--袁阔成先生的作品我听得则比较少了除了听过一部分<<西楚霸王>>以外,我听得最详尽的就要数他说的<<三国演 义>>了说实话,我觉得要说好<<三国演义>>这套书真是很不容易,且不论书中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更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老幼皆 知在大家都如此熟悉的情况下,讲播出来的评书还要吸引听众,真的很不容易但是,袁老先生就做到了    他播讲的<<三国演义>>,我详细地听过觉得袁先生的最大特点是;他在播讲的时候更像是一位语言老师兼历史老师,在播讲的过程中,凡是每一个故事,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所涉及的典故,俗语,知识点,他都会给予延伸并详细地讲解因此,听他的评书,最大的好处就是特别地长知识碰到了一篇经典的古 文,他会像课堂上的语言老师一样,先把原文读一遍,然后逐字逐句地讲解我觉得有时候比课堂上的语言老师讲解的还要详细另外,每讲一个经典的故事,他都 要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评论和看法自然,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场面等对于像他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来说,都属于压箱底般的拿手好戏袁老与单老截然不同, 袁老说话的速度大概是属于各评书家中最快的一个。

简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尽管如此,由于他基本功过硬,吐字清楚,思路清淅,使人并没有急促的感 觉,反而在欣赏到他精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