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度湖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 )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2、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板书B.教科书C.模型D.录像【答案】 D3、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 )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答案】 D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能导电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答案】 B5、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答案】 A6、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答案】 B8、下面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知道、认识、理解、应用B.认识、知道、理解、应用C.识别、分类、区分、评价D.区分、识别、分类、评价【答案】 A9、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A.观察B.实验C.教学D.讨论【答案】 B10、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 C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
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答案】 A1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D13、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C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答案】 C14、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15、下列比较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空气中氮气比氧气多B.厕所清洁剂比炉具清洁剂pH小C.钢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D.化肥KNO3比NH4NO3营养元素种类多【答案】 C16、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⑥>①>⑤>②C.③>④>⑥>①>②>⑤D.③>④>①>⑥>⑤>②【答案】 B1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A18、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A.学习习惯B.学习动机C.学习成绩D.学习方法【答案】 B19、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 )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D.碱性【答案】 A20、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B.3.2 molC.3.6 molD.2.8 mol【答案】 B2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答案】 B22、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23、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产物,K2SO4是还原产物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C.H2S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 C24、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 )A.知识点记忆B.知识点重现C.实验操作技能D.解决问题能力【答案】 D25、为了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A.饱和NaHCO3溶液、碱石灰B.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C.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稀硫酸【答案】 B26、“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答案】 B27、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答案】 A28、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29、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30、X、Y、Z、W、R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X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Z与W同主族,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R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W>X>Y>ZB.均能形成氢化物,且R的氢化物最稳定C.最高正价均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R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答案】 D31、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
A.食盐能否溶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C.醋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答案】 B32、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 B3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D34、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反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 D35、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答案】 B36、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 C37、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