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音乐课程目标精神,结合音乐课程专家讲座指导,参照音乐课本参考书,本人试 着围绕音乐课程三维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设计以下为三个教学目标设计 案例,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月亮颂”教学目标(2课时)(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学唱和欣赏感受歌曲的过程中,用心体会《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表达的悠悠思乡情2、 欣赏器乐曲《二泉映月》、《月儿高》和歌曲《月夜》,感受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作品表现不同感情色彩的“月夜”意境3、 乐意参与活动“听乐、吟诗,赏画”,感悟音乐与文学、美术的密 切关系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仿跟唱、随录音默唱、键盘带唱、乐段比较分析,逐渐学会歌曲《月之故乡》、 《弯弯的月亮》2、 通过聆听、品味、感受和想象,体验乐曲《二泉映月》、《月儿高》 和《夜月》的意境;欣赏《二泉映月》,分析对比管弦乐与二胡诠注该作品不同的艺术 特点;通过聆听、感受、试唱重复主题音乐,初步理解音乐重复的艺术手法3、 拓展目标:搜集关于月亮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通过比较筛选,尝试为朗诵和赏画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并作交流展示三)知识与技能1、 能用朴实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月之故乡》,能自然轻柔地演唱歌曲 《弯弯的月亮》。
2、 通过欣赏《月夜》,初步了解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烘托补充的作 用;3、 简单了解《月之故乡》《二泉映月》中的重复(原样重复、变化重 复)和再现;能体验西洋管弦乐丰满的层次美,二胡如歌似泣的细腻美3、通过听乐、吟诗、赏画,捕捉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点案例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西洋乐话”(3课时)(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欣赏欧洲300年间有代表性的曲目,愿意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 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印象派音乐、20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简单特征,初浅了解代表作曲 家的生平及作品2、 欣赏器乐曲《G弦上的咏叹调》《惊愕交响曲》《欢乐的农民集会》 《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声乐作品《哈利路亚》《摇篮曲的》,细心感 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文字介绍,文字描述,观看音乐家图像和老师简要补 充说明,结合学过的知识,了解各代表作曲家通过课后搜集莫扎特、贝多芬作品,对作曲 家进一步了解2、 通过聆听感受、试唱主题旋律,粗略分析作品结构,体验欧洲代表 作曲家代表作品的艺术魅力3、 采用跟唱,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摇篮曲》及《哈利路亚》8个小 节的乐句。
4、 通过回忆旧识和新学的知识,尝试完成课本30页的音乐知识测验三)知识与技能1、 通过欣赏作品,对各代表作曲家有一定的认识,对个代表作品的风 格和音乐特点有大致的印象2、 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能用雄壮的声音演唱《哈利路亚》3、 能基本完成课本30页的音乐知识测验案例三人教版第四单元“神州大地(5)——海滨音诗”(2课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歌曲《鼓浪屿之波》,体会歌曲的思乡之情2、 欣赏《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乐 意感受人们对大海的赞美与热爱3、 参与竖笛吹奏《大海啊,故乡》、音乐创编,愿意尝试音乐表现和 音乐创编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听唱,重点乐句反复练唱,键盘弹奏带唱、整段跟随录音轻声 摸唱等方法逐渐学会歌曲《鼓浪屿之波》;通过体验感受、音乐联想、画旋律线,简单讨论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体会起伏摇曳的海波形象2、 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进而欣赏歌曲《西 沙,我可爱的家乡》,结合谱例简单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及基本结构3、 欣赏作品《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通过聆听感受、放飞想象、 演唱歌曲,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内涵,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
4、逐句慢练《大海啊,故乡》的主歌部分,难点乐句反复练习突破, 逐渐学会吹奏;发挥想象,选配或创编音乐与影像、诗歌,舞蹈相结合表现大海不同的景象三)知识与技能1、 能抒情优美地演唱《鼓浪屿之歌》;能简单画出特性乐句的旋律线了解鼓浪屿地理风光2、 能初浅体验作品《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的音乐情绪, 并能简单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和结构3、 能把乐曲《大海啊,故乡》或其中的几句乐句基本吹准;基本能够 合成创编作品拿出来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