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河流湖泊问题一、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 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 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 方向等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变化加大,洪峰时间提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 减少,蒸腾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二、影响下渗的因素:地形坡度(自然人为)、植被情况(自然人为)、降水强度及历时长短(自然)、地面 硬化(人为)三、河流湖泊对气候的影响:调节作用河流湖泊对降水的影响:增加区域空气湿度,可能增加降水量(但降水量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 河流湖泊对气温的影响:使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也可减小气温年较差大湖效应: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冬季通常以雪的形式出现。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当冷气团经过湖面时, 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 沉,使暖湿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冬季多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但是夏季因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其温度低于周边陆地,导致湖区出现下沉气流,故湖泊中心处(或 湖区)降水量会较周边陆地少四、 河流对地形的影响:①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② 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③ 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首先考虑弯 道)④ 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崇明岛)等⑤ 河床特征:上游侵蚀为主,河床深而窄,呈“V”型;下游堆积为主,河床宽而浅,呈“槽”型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入海泥沙量、海水顶托作用、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水下坡度缓)、潮流作用弱五、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由高水位补给低水位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和地下 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枯水期相反以湖泊为源头的河流,总是由湖泊补给河流;地上河 分布的地区,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出露成泉,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其中河流与湖泊之间,水体的吞吐与泥沙的吞吐具有一致性六、湖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生态等例:咸海不断缩小的危害:咸海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增大,空气湿 度降低,气候变干燥;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大量死亡;湖水盐 度升高,生态平衡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咸海湖滩裸露,荒漠化加剧,沙尘暴更频繁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如季风区)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七、大型水库建设对河口的影响: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渔业资源减少,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 化加剧,地下水水质变咸八、河流湖泊对农业的影响:1. 河流湖泊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2. 河流湖泊水位变化决定滩地(河漫滩)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事安排:尼罗河河谷平原:北半球夏半年定期泛滥, 滩地被洪水淹没,此时不能耕种,但洪水带来肥沃土壤, 洪水退后耕种,第二年汛期前必须收获,所选农作物品种的生长周期必须与枯水期(北半球冬半年)一致柬埔寨洞里萨湖: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真腊风土记》描述: “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 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后方下。
淡水洋(湖泊)中,水髙七八丈,巨树尽没人家濒水而居者,皆 移入山后十月至三月,点雨绝无,洋(湖泊)中仅可通小舟,深处不过三五尺人家又复移下耕种者 水涨之时,人们避居山中,水退的过程也是人们耕种的过程,退到那里就种到那里,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他还描写到一个水稻品种:“又有一等野田,水髙至一丈,而稻亦与之俱髙这种浮稻品种,种在常年 积水的洼地中,它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学性能,能随着积水的深浅调节其生长高度,水涨稻高,有点象莲荷九、河流湖泊对生物的影响:河流湖泊为鱼类等提供生存的水域空间河流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黄河水变清可能对黄河鲤鱼的生长习性(已经适应了浑浊黄河水)产生影响水温低,生长速度缓慢,鱼类肉质好水质(生态环境好)好,鱼类肉质好柬埔寨洞里萨湖渔民“缘木求鱼”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这与其水位的季节变化有关汛期时树洞被洪水淹没,鱼进入树洞中觅食、乘凉或躲避天敌,枯水期退水,鱼类来不及逃离鄂毕河河口区: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 域主要是平原,水土流失较少,且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 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贝加尔湖高跷树:贝加尔湖面常会出现4 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树,这些树有2 —3 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因为风浪巨大,导致 根部土壤侵蚀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 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 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 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瀑布 •玉’时令河7厂*V6°s湖泊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 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解析: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为高原上的盆地地形,由图可知该湖只有北部通向尼罗 河,故地形较封闭;尼罗河由南向北流,故维多利亚湖向北流入尼罗河,可推出维多利亚湖到尼罗河地势 由高到低,结合图例可知尼罗河上游还有瀑布,阻挡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答案(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 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解析:从文字资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 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可推测,“体型最大”需要更大的 生存空间,与“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宽广相对应;“肉食性鱼”与维多利亚湖原有的鱼类众多, 鲈鱼的饵料(食物)丰富相关;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原有的生态系统缺乏尼罗河鲈鱼的天敌,导致鲈鱼迅速繁殖自身生存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难与与其竞争此题主要从维多利亚湖的角度作答,故高考答案没有 此得分点)水温高,生长繁殖速度快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故高考答案也没有此得分点)例: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CTE12ITE- % 盘惡_ 二宀A • 左航 1S*E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①岛屿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十、河流湖泊对工业的作用1. 充足水源(水量):钢铁、化工等工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2. 优质水源(水质):酿酒、矿泉水等 十一、河流湖泊与旅游1. 河流、湖泊本身就是旅游资源2. 瀑布宜雨季观赏(水量大,有磅礴气势) 十二、河流湖泊与城市:沿河流分布?提供水源、水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调节气温,减轻热岛效应、防洪排涝、清除污染、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旅游休闲、影响房价 十三、湖泊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 1 克/ 升)、咸水湖(含盐度为l-35g/L)和盐湖(饱和或接近饱和)。
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 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十四、湖泊水位变化:降水补给的湖泊,雨季水位高,旱季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水位夏季 高,冬季低;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非洲维多利亚湖因湖陆风作用,湖岸白天水位 高于夜间太湖在持续强劲的东北风作用下引起的增减水,在同一时段中,能使迎风岸水位上升1.1米, 背风岸水位下降0.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