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投射- -认同理论入门认同理论入门( (演讲稿演讲稿) )诸位同道好:今天简介投射认同理论主要介绍四个问题:什么是投射-认同,为什么要学投射-认同,如何在临床上识别投射-认同,如何处理投射认同1、什么是投射-认同?投射-认同包括两个成分,投射和认同投射,就是你把你不能接受的东西排除自己的内心世界, “投掷”到外界认同,是指一个人变得像另一个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无意识的模仿这两个成分的关系是这样的:认同是投射的基础、平台,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为了完成认同这个目的通过投射-认同,你排除自己内心的某些“坏”东西,目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如纯情少女,就是投射-认同形成的纯情少女往往自恋,因为她觉得自己非常好,纯情少女的男朋友往往头大欲裂,因为他是个垃圾站,隔三岔五就要接受对方扔过来的坏东西林黛玉和贾宝玉就是这样的这是比较简单的说法,现在我们要看一下比较复杂的说法投射-认同有三个作用的领域,分别叫做单元、双元、三元的投射-认同单元的投射-认同就是克莱因学派所言的投射性认同整个过程都是在一个人自己的内心发生的,和外界的其他人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在单元的意义上投射性认同就是投射,不过它是比较原始的投射,kernberg 把投射性认同和投射区分开来,在克莱因学派的人看来,这叫做画蛇添足。
单元的投射性认同包括这么几个步骤:第一,分裂把整个内心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两大块;第二,投射把坏的那一块扔出去,认为它不属于自己,那么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有人以为是扔到了外在世界中那个母亲心里,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扔到了自己内心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贴上个标签,叫做客体表象,那么把所有坏东西都扔掉了,打扫干净的那一块地方也插上了一个牌子,叫做“自体表象”;所以大家明白了,所以自体、客体其实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东西,而都是表象而已换句话说都是主观的投射性认同中的投射也不是说婴儿有本事隔空传物,把他引起焦虑的肾上腺素等物质从自己大脑中扔出来,塞到他妈妈的大脑里面而是指把内心分成两块,好的、坏的,好的那块是自体,坏的那块是客体然后接着再分,把扔到“坏的客体”那块地里面的有些东西又拿回来,变成自体这块地里面这样他的“心田”就有个四块地方,好自体,坏自体,好客体、坏客体自体和客体本来就是一块地上的,所以说他们是“自体-客体” ,没有那么清楚的这个分田地、划界的过程叫做分裂,这个不断打标签,把一些东西搬来搬去的过程叫做认同认同是投射性认同的第三个步骤,婴儿必须把那些扔出去的东西回收过来,因为这些坏东西(一般是攻击性)本来就是他的东西。
弗洛伊德分析过孩子经常玩的一个“fort-da”游戏,就是投射性认同举个解释的例子, “你不能接受我是无能的、脆弱的这种观念,你认为无能的、脆弱的那个人是你父亲,可是同时你又的确发觉自己有能力不足的一面,所以你的结论是,你的确无能、脆弱,这是由于你父亲把他的无能、脆弱‘传染’给了你这是你要表达的吗?”这是我遇到一个把“坏自体-客体”进行投射性认同的男孩,其实他父亲很有本事,是个老总 《1》 《2》 《3》 《4》《5》单元的投射认同比较难理解一些,因为和婴儿期的功能有关不深入患者内心也比较难观察其中有个问题要提一下,就是为什么扔出去的东西还要回收回来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其实“扔出去”的那些东西本来就有自己的部分,就像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扔了,最终还是要把孩子捡回来另一方面,投射性认同带有歪曲性,而这种歪曲性会受到现实的检验故投射性认同也不是“万法皆由心生” ,和现实有一定关系双元的投射-认同就简单多了而且也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投射-认同形式一般搞临床的,只要知道双元的就行了单元的更多是和发展心理学以及精神病患者有关双元投射认同涉及两个人,投射者,接收者第一步,仍然是投射者分裂内心世界,把某些坏东西分割出来。
第二步,仍然是投射,不过这种投射不仅仅是婴儿那种内心的过程,而是在人际关系中把这种投射表达出来主要有六种的表现――挑剔、抱怨、嫉妒、崇拜、赞美、依赖所以遇到别人挑剔你,抱怨你,嫉妒你,不必太愤怒;遇到别人崇拜你,赞美你,依赖你,也不必太兴奋虽然从礼貌上还是要认同一下,或者自我攻击一番,以示谦逊第三步,认同这时候的认同就要多说一些首先是接收者变的像投射者所挑剔、抱怨、嫉妒的那个人,或者所崇拜、赞美、依赖的那个人这时接收者的认同,叫做投射性反认同然后是投射者认同接收者,他也变得像他当初投射者所挑剔、抱怨、嫉妒的那个人,或者所崇拜、赞美、依赖的那个人如果是前者,叫做负性投射-认同,治疗同盟要出问题,如果是后者,是正性投射认同,移情性好转就是这么产生的举个例子,有位患者找我做治疗,把我狠狠赞美一通,开始报喜不报忧,虽然症状缓解,但是其实她的自卑没改善,而且也没有完成认知疗法的家庭作业,对此投射-认同解释是这样的:“在你的眼中,你只要靠近我,你的症状就可以缓解,因为你觉得我总是有一些好方法所有好念头好方法、治疗的效果都来自我,和你没什么关系这样我们的关系就像一个脆弱的小孩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妈的关系。
我变得越来越自恋,你却越来越自卑你对我和对治疗的不满也不能表达出来我担心这样下去,我会变成自恋人格障碍,你可能焦虑症倒是好了,抑郁症出现了你有什么主意吗,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后面的治疗中,又有接着的解释, “所以我觉得,其实你看到的那个能力很强的我,那个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我,是你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你甚至想要成为一个自恋的人,无所不能,但是你又害怕,害怕成为这么一个人会有危险,你害怕什么呢?”后来她告诉我,原来她是害怕分离三元或多元的投射-认同,其实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在这种关系中,对小男孩来说如此, “我和妈妈是好的,爸爸是坏的可是我又不能没有爸爸,而且我潜意识中其实是想要变成和爸爸一样 ”三元关系的投射-认同一般在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督导、培训班中常见这个问题及其复杂,放到以后讲其过程仍然和上面类似,不过其中有第三方介入而此第三方往往是投射的对象对此我在一些有关投射认同和家庭、青少年的文章中提到过诸位当务之急是掌握二元的投射-认同,此过程的典型内心活动是――“我好,你坏可是你和我的关系又很亲密,我不能没有你我和你一样坏,这太糟糕了吧 ”如果这个过程经过了包容等治疗手段的处理,就变成“我好,你坏。
可是你和我的关系又很亲密,我不能没有你我和你一样坏,这太糟糕了吧……原来你认为只要坏一点无所谓,那么看来我也可以坏一点点,不过份就行……原来你不坏,你只不过是个有好有坏的人而已,原来我也不是那么好,我也是有好有坏那是不是我以前把你看错,也把我自己看错,也把其他人看错了?”2、为什么要学投射-认同?如果大家逐渐理解投射-认同,特别是单元的、发展性的投射-认同就会知道,对于个体内心来说,世界就是通过投射认同形成的所谓客体,便是一个“容物纳垢”之所,便是承受投射出来的东西客体这个词,object,本意有反对,对立的意思,在动力学中,客体由两个成分组成,一是被投射出去的心理内容,一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人物自体或者说,自身(self)是和客体相依存、相矛盾的另外一部分心理内容,没有客体就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客体边缘人格者经常说, “我觉得没有自我 ”其实他的心理面也没有别人,什么都没有整个内心世界就是通过投射认同建立起来的任何流派的心理治疗,只要是注重内心世界的,必然涉及到对投射认同处理所谓无意识、原型、核心信念、自我、客体关系、俄狄浦斯情结、非理性思维,统统都是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在内心世界的建成、传播都离不开投射认同。
而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无论是深层次的、系统的精神分析,还是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都会涉及到对投射认同的处理在治疗中,最常遇到的由投射认同形成的现象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关系,特别是移情-反移情关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经由投射认同形成的移情、反移情、阻抗这些术语其实只是现象学术语,它们只描述了一些现象,并没有说明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了解这些现象,能够让你快速的进行条件反射式的处理,但是如果你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你就可以不再追究到底有多少种移情模式,而可以更加直接快速处理,并且遇到新的、教科书上没说过的移情现象也知道该如何处理投射-认同是一种防御机制,而且是最主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其实它是所有的原始性防御机制的总称,原始理想化、分裂、否认、贬低等其他防御机制的名称不过是它的一个侧面而已,其实投射认同便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原始性压抑据我所知,大家现在所学到的压抑(或者说潜抑)的概念,大部分是指神经症性的压抑,神经症性的压抑是超我认同的一个成分,而超我认同其实是建立在投射认同的基础上的二是认知偏差绝大部分非理性思维、所有不适应的核心信念都是投射-认同的产物第三,如前所述,涉及家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必然涉及投射认同。
换句话说,其实投射-认同的现象在临床中你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只不过你不知道这叫做“投射认同” ,而在用其他的词语称呼它们如果你多看一些人格障碍或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你便可以非常清晰明确地看到投射认同的原始面貌,特别是负性投射认同的攻击性会让你感受颇深,对你的内心世界的修整重建有一定好处1)(2)(3)(4)(5)更重要的是,学习投射认同理论可以让你自己保持心灵平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防治感应性精神病外科医生的职业病是胃溃疡,中学老师的职业病是下肢静脉曲张心理医生的职业病就是感应性精神病,这实际上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不过不愿意承认罢了就像粉尘作业的工人经常接触粉尘,难免染上矽肺心理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抑郁、焦虑、创伤、暴力、烦恼、痛苦,其中经由投射认同和内摄认同,自然吸收了许多东西正如 scharff 所言,精神分析界没有深入研究内摄认同,也许是认为人们不愿意承认,其实分析师会认同患者如果我们吸收、认同了成百上千的患者的因素,而又没有自己识别、消化、包容这些成分,轻则出现所谓的“耗竭综合征”――所谓耗竭综合征,其实就是心理医生们给自己的抑郁障碍取的别名――重则同一性混乱,乃至人格障碍心理医生的高自杀率一直是榜上有名,相信大家早有耳闻。
所以身为心理医生,必然要注意自己的心理保健及早看到自己的心理病理成分,及时识别自己和患者的投射认同,进行处理从事这个行业,将会改变我们的整个生活,我们的内心世界、人格特征、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必然会被这个行业改变二,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际关系即便你不做这个行业,投射认同仍然会在你生活中无处不见,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中这些关系中的狂喜和暴怒,热爱和嫉妒,冷漠和贪恋基本上都和投射认同有些关系有时候是你对别人投射,有时候是别人对你投射中国人就是靠拉关系吃饭的这里所谓“拉关系”不是指财物贿赂,而是“情感贿赂” ,你总不希望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太多冲突和烦难吧,那就要学会如何把投射认同转变成理解和包容总之,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处理分裂和投射认同3、如何在临床上识别投射-认同?最简单迅速识别投射认同的方法就是觉知自己的反移情,一般来说,和投射-认同相联系的反移情的反应有以下这么一些:(1)感觉自己的“心乱了” ,比较焦虑或者抑郁,而且比较难调整过来而这并不是你工作的常态2)使用过多的、无效的“改变技术” ,如解释、认知辩论等虽然屡次尝试无效,患者不接受,仍然乐此不疲和患者在“较劲” ,而不是治疗。
3)和患者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同盟,但是不是“治疗同盟” 没有治疗目标,出现了很多突破治疗界限的征兆如经常问候、互送礼物、游说对方亲属根据患者的需求无条件改变等4)拯救幻想这是治疗师色情性反移情的前兆,对性创伤患者容易出现5)过多的、无效的、时机不恰当的自我流露甚至要求患者理解自己6)无效的安慰,却仍然坚持害怕使用改变性技术,或者本来使用改变性技术已经有效,因为患者抱怨自己“冷漠、不理解”就突然转变成全面的安慰7)对患者充满抱怨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