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家庄园园林审美探析

li45****60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0.79KB
约2页
文档ID:26136952
常家庄园园林审美探析_第1页
1/2

2014年2月 第11卷第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m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eb.2014 Vol_11 No.2 常家庄园园林审美探析 程小琴 (晋中学院旅游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 要:常家庄园园林艺术既有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又不失北方园林的豪放大气,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 结合从美学角度分析其主要特征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常家庄园园林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常家庄园:园林:审美 常家庄园由具有“中国儒商第一家”之称的常氏宅院与 园林组成,位于山西省榆次区车辋村现存宅院及园林面积 达110000平方米,其中园林占地约为80000余平方米,由常 氏家族清代陆续营造的枣园、杏园等各堂花园组成,称为静 园,享有“中国民间最大的私家园林”之称园中顺地势天然 而成的曲觞小溪、湖泊荷池;苍松翠柏、古槐岸柳;低亭高阁、 小桥曲径,相映成趣既有南方园林的精致、娇媚之韵味,又 有北方园林质朴、大气的特色游人游走其间,仿若置身画卷 之中,正所谓“人在园中观画意,亦被他人当画观”【l】。

一、常家庄园园林之自然美 山石在园林中能够“平处见高低.直处求曲折”.增加立 体层次,使景色变化丰富嘲常家庄园之园林——静园中.利 用原有的地形,因势而立,把具有自然之神韵的假山、叠石浓 缩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山林之野趣小石潭边、昭余湖 畔、林荫道上、小路斜径都有山石点缀或卵石铺就,或凸或 凹、或直或曲,自然逼真叠岸的石壁和湖畔与丛林问的点 石.几乎都是取自于太行山大峡谷中经过万年山洪冲刷、被 当地人称为“虎皮石”的巨型顽石静园顽石之美,古雅质朴、 敦实憨厚,恰如雄浑伟岸的北方汉子不仅如此,杏园中的碑 铭石也是取自太行山,因富含亚铁硝酸盐,遇水便会变红,这 在潮湿的雨季无疑给庄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情趣 水是灵气的象征,美感的源泉,是园林的命脉在静园 中,正是以水系为主题,构造出山水相依的自然之美在静园 水系中,琴泉、小石潭、曲溪、昭余湖相互连成一体;洗笔池、 方正池、小荷池则分别独立镶嵌于遐园与书院中昭余湖水 面明亮柔和,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清气爽之美感;叠岸的琴泉 流瀑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可谓“其喷也珠,其泻也连,其响也 琴”;曲溪的涓涓水流,曲折蜿蜒,仿若是婀娜的少女在诉说 着悠悠恩情。

静园中杏树、珍珠梅、牡丹花、月季花、杨柳树、槐树等本 土植物乔灌结合,疏密相问,呈现出变化多端的姿态.充满自 然景象之生机,同时体现常家尊重自然的生态思想傍晚时 分,听雨轩倚栏而望,远处高低变化的林冠线在夕阳余辉的 映透下显得十分美丽园林中的亭、台、楼、榭、轩依存于山 水,并融于山水它们或分散、或穿插、或透、或围、或断、或 续,参差错落、疏密得宜,点缀着园内美景如昭余湖南岸的 听雨轩,左右游廊,歇山顶,如榭似舫,“倚楼听风雨”的意境 -20- 演绎得活灵活现;可园西北方巧妙地构筑长廊,把可园与遐园 连为一体,长廊东端的卧云亭则藏于花台土坡之上造园者巧 妙地运用地形组景,或水系,或建筑,或植物廊道、楼阁因山就 势,一切都是自然得体、气韵生动口1 二、常家庄园园林之空间美 园林艺术是一门空间艺术,园林布局中的叠山、理水、建 筑、花木等,如果进行灵活多变的空问组合,便构成了丰富多 彩的园林空间[4I园林艺术的空间美,主要体现在以有限达到 无限的审美境界 静园的空问艺术处理主要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的造园手 法,把丰富多彩的风景点缀在有限的空间里,游客从任何一个 角度,都能欣赏到园内景色和景深的变化,产生一种悠然自 得、回味无穷的感受。

静园中的昭余湖,岸边如画的风景倒映 其中,有限的空间被无限化:站在观稼阁,园外千亩良田尽收 眼底,静园的空间被扩大化;静园的围墙都被高大的槐柳等乔 木所掩盖,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空间感在杏林中,八卦影壁 两端的云墙上形态各异的漏窗,就像一个个取景框,把园内景 物有意识地加以屏障,产生一种似隔非隔的感觉,增强景区的 灵透性,引发人们的兴致与联想静园中雕刻图案丰富多样的 影壁,除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之外,还有隔景的功能,起到“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静园的空问美还体现在整体空问美,如可园中的知昧轩, 既可从亭中北望景区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又可东望可园 中万紫千红的名花异草听雨轩与观稼阁则构成明显的对景, 使人油然产生“相看两不厌”的审美感受园中曲折的长廊,或 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建筑,花影移墙,峰回路转,如同音乐的节 奏与韵律,极大地丰富了空间之美的内容 常家在造园时还采用了风格互补来扩延空间的方法如 遐园既有北方特色的窑洞与龙背墙呼应又有体现南方特点 的“引水为池,叠石为山”的洗笔池与虎皮石,不仅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遐园的灵气,而且南北风格的突变,让人宛若穿行于天 南地北.从而达到扩大游人精神空间的目的。

三、常家庄园园林之意境美 中国园林从传统的画论、诗论中汲取艺术精华,把山水 诗、山水画的意境与建筑、山石、造园艺术结合在一起,自然美 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统一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51 静园中的每一处园景仿佛都是一首诗、一幅画,有道不尽 的意韵静园”就是取自老子《道德经》中“归者日静”之意;八 卦影壁与杏园镌刻老子格言,体现了园主人返璞归真、天人合 一的精神追求杏园中的砖雕八卦影壁,中心为太极八卦图, 两侧壁挂为分别代表四季的水仙、夏荷、秋菊、冬梅,寓意世事 变迁的人生境界其中在秋菊的雕琢图案中伴有猫和蝶,正是 “耄耋”之谐音,寓意长命百岁诗情画意的意境体现常家注重 内修.善领悟、重启发,尊儒重教的儒家风范杏坛之上老子讲 学之雕像就是常家尊老子为师的佐证 静园仿佛是“凝固的诗,流动的画”园林中将“曲”、“隐”、 “藏”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高大的楼阁或是小巧的亭榭,半 藏半露,含蓄深远,既是画境,又是园林追求的意境静园中门 的设计都采取“藏”的艺术手法人口较为狭窄幽深.营造一种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意,如百狮园的园门,外观极为小巧、 朴素进入园门以四狮影壁作为“小委屈”,把园中的景致“藏” 起来。

四狮影壁表现主体是一头母狮子与三只小狮子其乐融 融的情景,寓意“子嗣昌盛”绕过影壁,近百只神态各异的大 小狮子突然蹦到游人的眼前.奇趣别境之美感顿生.创造了一 种出其不意、豁然开朗的意境 静园使游客时刻都能感受到意与景、情与景、神与物的相 互渗透,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天然之趣”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萧瑟声境;“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审美享受:“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盎然春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月夜静坐听 雨轩,虫声、蛙声、泉声、风声;月光、清风、松香,隐隐飘来石云 轩的吟诗声,仿佛游走在诗里、画中独行曲溪边,“溪边照影 行,天在清溪底,天下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感觉油然而生, 仿若游走在漫无边际的仙境 《红楼梦》中有日:“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 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园林景观,一经题识,顿时生 色增辉,平添几分诗意知味轩”、“听雨楼”、“静园”、“石云 轩”,多么富有诗意的景名;“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 春”,游人至此读联观景,无不浮想联翩,深深为之动情,在一 种纯净和谐意境之中,往往想起“戏楼里的善心”的故事,唤起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静园无论园林布局,还是建筑、山石、草木,每一处都显示 出浓郁的自然美、艺术美,举目皆诗意,步步可寄情。

游人至此 纷纷赞美其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观赏、可游 览、可遐思、可咏怀”的八可庄园,真应了“虽由人作,宛白天 开”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张文祥.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旅游教育H_{版社,2007 f2]沈祖祥.旅游美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上接第19页)第10页 ③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85页 ④希腊文catharsis有两种释义:做宗教术语讲是“净化”(涤罪)的含 意;作为医学术语讲则有“宣泄”之意关于亚里士多德使用这个 词的用意,历来众说纷纭国外学者大致分为“净化说”和“宣泄 说”两大流派,前者多将词译为“purgation”,后者则翻译为“release of emotion”国内学者也对此存在分歧,有不同的译法此处采用 甘阳先生的翻译形式 ⑤希德布兰德:《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马克思.迈耶和奥格登的 英译本,纽约,1907年版,第l2页 ⑥古罗马的风气,新诗都张贴在书店外面的柱子上 ( 参阅鲍桑葵《美学三讲》以及亚历山大的《美与其他价值形式》 ( 恩斯特·卡西尔:《人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10 页。

参考文献: 【1]张金海.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王岳Jil.艺术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恩斯特·卡西尔.人伦f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