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50KB
约4页
文档ID:204771157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_第1页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作者:顾春杨作者单位: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科;【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作者简介)顾春杨(1973-),男,河北省围场县人,主治 医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外科辽宁医学院学报J Liaoning Med University2007 Feb.,28(1)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4.6 岁初次术式:全椎板切除6例,半椎板切除7例,单纯开窗11例1.2并发症分类硬脊膜撕裂5例,神经根损伤3例,马尾损伤1例,定位失 误1例,椎管内肿瘤误诊1例,椎间隙感染3例,硬膜及神经根周围 粘连8例,腰椎失稳2例,发生率5.83%o1.3结果本组24例中再次手术治疗7例,其余1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 经3~18月的随访,按刘学勇之评定标准,优14例(58.3%),良8例 (33.3%),差 2 例(8.3%)2讨论2.1硬膜撕裂的防治本组发生硬膜撕裂5例,都是在咬除椎板黄韧带时直接损 伤防治方法:(1)估计有硬膜粘连者,采用黄韧带外椎板开窗术2) 小的硬脊膜撕裂可直接缝合,大者用腰筋膜修补并用游离脂肪片覆盖 缝合2.2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的预防本组发生神经根损伤3例,发生马尾损伤1例。

防治方法: (1)扩大椎管时应先在侧隐窝与椎管延续处找到神经根发出部,从狭 窄上方沿神经根走向,用小、尖端薄的枪式咬骨钳打开侧隐窝2) 扩大侧隐窝时,蛾眉凿、椎板咬骨钳配合使用,对粘连勿强力分离或 误切3)对怒张静脉,用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压迫,或用双极 电凝烧灼,待出血停止、术野清楚才继续操作4)硬膜撕裂后禁用 吸引器吸破11处2.3椎间隙感染的防治本组发生3例,再手术治疗1例均有以下特征:(1)术后 症状缓解后2〜4周内症状再发或加重;(2)腰腿阵发性痉挛性抽搐;⑶ 腰部刺激痛和下肢过敏痛;(4)无感染中毒症状,血沉显著升高;(5)CT、 MRI及B超无明显异常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与术中污 染、椎体终板损伤、椎间隙遗留失活组织和积血有关防治:(1)消 除术前隐性感染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止血和冲洗,清除碎 屑,术后有效负压引流治疗:严格卧床,应用消炎镇痛药物,辅以 理疗,症状可缓解,对典型病例保守无效时应尽早手术2.4定位错误的预防本组发生1例误将腰4、5当腰3、4间盘错切,三个月后再 次手术摘除腰3、4突出间盘后,症状消失因此准确的定位是手术 成功的关键预防定位错误应做好以下几点:(1)依据患者症状与体 征、辅助检查定病变节段。

2)术前美蓝标记定位⑶术中用手指触 摸椎板,骨氐椎板有明显的坡度,摇动棘突动和不动之间为腰5-骨氐1 间隙4)术中在手术间隙找不到突出物,要仔细探查,借助”C型臂” 定位若论证定位错误即改正2.5椎管内肿瘤1例误诊本组发生1例术前临床和腰椎CT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 术中仅发现椎间盘轻度膨出予以切除,术后症状不缓解,复查腰MRI 示马尾神经瘤,再次手术摘除肿物后,临床治愈椎管内肿瘤-马尾 神经瘤,无肿瘤特有体征,临床上缺少脊髓传导束型神经功能障碍表 现,突出表现为腰散部根性疼痛,CT提示间盘突出经常和腰椎间 盘突出症难以鉴别,诊断困难需行MRI检查,其对腰椎间盘突出 和椎管内肿瘤鉴别有重要价值2.6腰椎失稳的防治本组发生2例,均为首次术式为全椎板切除,将同一间隙的 患侧上下关节突咬除,损伤的脊柱的后柱结构,从而影响脊柱稳定性 再次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治愈贾连顺等认为腰椎关节突的破坏 与腰椎不稳密切相关所以尽量不选用全椎板切除术式,术中避免损 伤关节突;如需作全椎板切除,可行椎间植骨以增强脊柱稳定性术 后早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有一定意义2.7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粘连的防治本组发生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粘连8例,再手术治疗2例。

其 表现为术后症状解除1〜6月后又出现与术前相似、程度较轻的症状 硬膜外瘢痕组织形成与硬膜或神经根粘连是产生症状复发的重要原 因预防措施:(1)术中多采用椎板小开窗切间盘,减少术后瘢痕形 成2)术中彻底止血3)脂肪片覆盖裸露的神经根,防止粘连4) 术中彻底冲洗,充分引流5)术后早期功能锻炼6)迄今为」匕还 没找到一个完美的预防粘连措施,但应用最多最好的材料是自体脂肪 移植,生物膜及生化药物的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治疗:对于瘢痕粘 连所引起的症状多不主张再次手术,但如患者疼痛严重,丧失部分生 活和劳动能力旦诊断明确,具备手术指征,再手术可获较满意效果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