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分析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12.50KB
约6页
文档ID:47326879
天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1/6

天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分析李静江国虹常改杨溢霍飞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天津3 0 0 0 1 1摘要:为充分了解和分析“2 0 0 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天津地区( 河西区、武清区为抽样调查点,分别代表城区和农村) 居民超重、肥胖的人群患病情况,将2 2 7 0 人参加体格( 身高、体重等) 测量人群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体质指数( B M I ) ,按照中国1 8 岁以上:2 4 ≤B M I 2 8 为肥胖3 结果与分析3 .1 天津城乡调查人群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体质指数( B W I ) 的平均水平表1 天津城乡调查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体质指数的均数( i ±s )1 8 ~2 3 .1 ±3 .7 9 ( 4 1 ) 2 3 .8 ±9 .2 ( 1 3 3 ) 2 4 .0 ±9 .0 ( 1 1 7 ) 2 4 .2 ±1 2 .9 ( 1 3 0 ) 2 3 .7 ±7 .6 ( 1 5 8 ) 2 4 .0 ±1 1 .2 ( 2 6 3 )3 5 ~2 5 .9 ±8 .8 ( 1 0 5 ) 2 4 .7 ±4 .9 ( 1 4 9 ) 2 5 .7 ±3 .6 ( 1 5 8 )2 5 .5 4 .0 ( 2 0 1 )2 5 .3 ±6 .2 ( 2 6 3 ) 2 5 .2 ±4 .4 ( 3 5 0 )5 0 ~2 4 .8 ±3 .0 ( 1 0 5 ) 2 5 .5 ±3 .5 ( 1 3 4 ) 2 6 .8 ±1 2 .7 ( 1 4 3 ) 2 7 .4 ±1 5 .6 ( 1 6 2 ) 2 6 .0 ±9 .9 ( 2 4 8 ) 2 6 .6 ±1 1 .9 ( 2 9 6 )6 0 ~2 5 .3 ±3 .7 ( 2 1 3 ) 2 5 .8 ±4 .5 ( 2 4 4 ) 2 4 .8 ±4 .1 ( 1 1 6 ) 2 6 .1 ±6 .1 ( 1 1 9 ) 2 5 .1 ±3 .9 ( 3 2 9 ) 2 5 .9 ±5 .0 ( 3 6 3 )表中的数字表明,城区3 0 岁以上样本人群中各年龄组B M I 的均数超过了超重或肥胖的标准,不同性别出现相同趋势;而农村人群,则从1 8 岁开始,各年龄组B M I 的均数超过了超重或肥胖的标准,不同性别超重和肥胖的趋势相同。

3 .2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超重状况的比较表2 天津市不同性别、年龄超重情况男女合计年龄组调查人数超重人数%调查人数超重人数i ——、磊西0 i ——趸三灭甄—弋合计9 9 84 1 14 1 .21 2 7 24 8 53 8 .i2 2 7 08 9 63 9 .5艨乒1 1 .0 9 5 2P = - O .0 1 1 2矗1 0 .0 2 1 5P = - O .0 1 8 4,总= 2 0 .3 8 0 0P = - O .0 0 0 1结果显示相同性别的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男女超重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是5 0 ~岁组、3 5 ~岁组,分别为4 7 %、4 2 .5 %,且各年龄组超重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调查人群超重率为3 9 .5 %,不表3 天津城乡不同性别肥胖情况成l = o .0 0 0 0 只0 .9 9 4 4乒1 .0 0 9 6P = - O .3 1 5 0,总= 0 .4 1 4 3P = O .5 1 9 8同年龄组超重率差异有显著性( ,总= 2 0 .3 8 0 0P = - O .0 0 0 1 ) ,3 5 ~岁组与5 0 ~岁组最高都为4 3 .3 %。

3 .3 天津城乡调查人群不同性别肥胖状况的比较表3 结果显示相同性别城乡的肥胖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P 分别为0 .9 9 4 4 、0 .3 1 5 0 )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的肥胖率为2 8 .2 %,且城乡与农村肥胖率无显著性差异( ,总= 0 .4 1 4 3P = - O .5 1 9 8 ) 3 .4 天津城乡调查人群不同年龄组的肥胖情况( 见图1 )图1 .天津市城乡不同年龄肥胖情况三条曲线图显示了天津市调查人群中肥胖患者的年龄分布其中城区人群( 蓝色曲线) 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农村人群( 粉色曲线) 的肥胖趋势与城市不同,1 8 —5 0 岁之间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5 0 岁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天津地区总的年龄别肥胖患病率趋势与农村相同,且5 0 ~组的患病率最高3 .5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不同职业肥胖情况表4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不同职业肥胖情况注:,= 2 8 .3 2 1 0P = - O .0 0 0 0该区不同职业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寿2 8 .3 2 1 0P = O .0 0 0 0 ) ,在校学生为1 1 .5 %、家务为3 4 .1 %、待业为2 1 .5 %、离退休人员为3 5 .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2 0 .O %、专业技术人员为2 6 .4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2 1 .4 %、商业、服务业人员为1 8 .3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为2 6 .8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为2 2 .1 、军人为0 .0 %、其他劳动者为2 5 .0 %。

肥胖率最高的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其次是家务人员和农民;军人调查了3 人无人患病3 .6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不同文化程度肥胖情况表5 天津地区不同文化程度肥胖率注:毒1 2 .2 6 4 5P = - O .0 6 3 2表5 结果可见天津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肥胖率无统计学意义( 垂1 2 .2 6 4 5P = - O .0 6 3 2 ) 3 .7 天津地区调查人群不同经济水平肥胖情况表6 天津地区不同经济水平肥胖率家庭年人均收入/人/年调查人数患病例数%低于8 0 0 元2 9 18 02 7 .58 0 0 —1 9 9 9 元5 3 21 4 02 6 .32 0 0 0 —4 9 9 9 元6 8 91 9 62 8 .45 0 0 0 —9 9 9 9 元5 1 81 5 02 9 .01 0 0 0 0 —1 9 9 9 9 元1 6 65 33 1 .92 0 0 0 0 元以上2 782 9 .6不回答4 71 32 7 .7注:赤6 .4 7 8 9P = O .3 5 6 4表6 可见天津地区不同家庭收入人群的肥胖率无统计学意义( 乒6 .4 7 8 9P = O .3 5 6 4 ) 。

4 讨论及建议:4 .1 本次调查,天津地区成人超重率为3 9 .5 %,高于2 0 0 2 年全国营养调查大城市成人超重率3 0 .O %的结果∞1 ,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差异有显著性( ,总= 2 0 .3 8 0 0P = O .0 0 0 1 ) ,3 5 ~岁组与5 0 “ - - 岁组最高都为4 3 .3 %;该区肥胖率为2 8 .2 %,高于2 0 0 2 年全国大城市成人肥胖现患率1 2 .3 %的调查结果盼3 ,1 8 —5 0 岁之间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5 0 岁之后,出现下降趋势,5 0 ~组的患病率最高;此结果显示天津地区超重肥胖的严重性有年轻化的趋势( 3 5 ~岁组超重率即已达最高) ,此外,5 0 ~岁组的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都最高,且这部分人群的B M I 均数在各年龄组中也最高,说明中老年人群有潜在成为肥胖患者的危险性,应尽早对该人群采取预防肥胖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肥胖的发生4 .2 天津地区不同职业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率最高的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其次是家务人员;肥胖率为0 的职业是军人由此说明肥胖的发生与人们从事的职业特点和种类有关:年龄较大、平时动态运动量甚少,并且主要以坐、躺等静态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肥胖患病率最高。

如同这次调查中的结果( 离退休和家务人员) ;相反,脑力、体力劳动较多职业的人群,其患病率最低甚至为0 ,如本次调查的结果( 军人及在校学生) 说明居民的劳动强度普遍下降,身体锻炼减少,可能是造成肥胖的比例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肥胖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由于近几年改革开发、经济搞活,农村的生产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从事副业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伴随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的劳动强度越来越低,导致肥胖率的升高( 农民达2 6 .8 %) 众所周知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诱因,这预示着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将会有上升的趋势4 .3 该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水平肥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肥胖现象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中均普遍存在,应引起广泛的重视;随着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食品市场供应丰富,人们更易选择动物性食品,而忽略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摄入的动物性食品增多,从而使肥胖的比例上升,应当说膳食模式的变化是导致健康状况改变的主要原因4 .4 肥胖的危害:由于近二十年年肥胖和慢性病呈伴随性升高,许多医学工作者对其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肥胖与高血脂、高血压密切相关,即B M I 指数与血脂、血压强相关;另有研究显示超重与肥胖可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引起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凝血纤溶平衡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肥胖与糖尿病、某些肿瘤也存在相关关系。

4 .5 本次调查f 向不足:研究显示并非任何种类的肥胖都是危险的,有着肥胖外表的个体,即脂肪主要分布于臀腹部皮下区域和下腹部者,很少或没有普通医学上涉及的超重并发病的危险,但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上部和中部的个体,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皮下和内脏者,易发生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内脏区域有过量的脂肪时更是如此H 1 ;也有研究显示:B M I 指数反映的是调整身高后的体重,它与血压相关性较强,而腰臀围比例( W H R ) 反映的是脂肪分布,它与血脂相关性较强n 3 ;另外众所周知糖尿病与W H R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上述结论说明腰臀围比例的体检结果比单纯B M I 指标对慢性病的意义更大,但本次调查中未涉及腰臀围比例的体检,希望今后在调查中考虑此项体检内容4 .6 肥胖必须防治,它不仅损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与慢性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干预过程中,应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因此针对本次超重、肥胖的调查结果,特此提出如下干预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4 .6 .1 普遍性干预:作为一般人群预防,监测和控制超重、预防肥胖发展以降低肥胖患病率,定期监测抽样人群的体重变化,了解其变化趋势,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应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更加注意膳食平衡,有意识地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4 .6 .2 选择性干预:针对有肥胖的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应重点预防其肥胖程度进一步加重,和预防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要强调对高危个体监测体重和肥胖患者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高危个体合理安排饮食,包括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应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设计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5 小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天津地区人群肥胖的特点,也发现了调查工作的不足,同时为今后开展营养与慢性病干预提供了基础数据的依据目前,肥胖危及的主要人群提前到3 5 ~年龄组,高危人群也相应提前到5 0 ~年龄组,对于这两个年龄组的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当务之急总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已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而超重、肥胖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而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有益的体育活动是降低人群肥胖发生率,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该得到提倡和促进。

6 参考文献1 .2 0 0 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