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于标准色时,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不应低于0.95注:1、泥块系指砂中粒径大于1.25mm的颗粒,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mm的颗粒; 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3、当砂中法相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仅在确认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可使用4.4粗骨料4.4.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某轨道交通十号线普通整体道床最小净距为64mm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混凝土采用C40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4.4.2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与所选用输送管的管径相适应,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按表4.4.2规定选用表4.4.2 泵送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mm)序号混凝土泵的导管内径卵石碎石12345200180150120100807050403070604030254.4.3粗骨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表4.4.3规定表4.4.3 粗骨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项目≥C30<C30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按重量计,%)≤10≤10含泥量(按重量计,%)≤1.0≤2.0泥块含量(按重量计,%)≤0.2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重量计,%)≤1.0≤1.0氯化物(以Nacl计,%)0.03—卵石中有机物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95注:1、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应符合表中大于C30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2、当粗骨料中发现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查,在确认能满足耐久性要求时方可使用;3、凡颗粒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4.5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中有害物质应符合以下规定:含量混凝土种类有害物质名称钢筋混凝土PH值>4不容物(mg/L)<2000可溶物(mg/L)<5000氯化物(以CL--计,mg/L)<1200硫酸盐(以SO42- 计,mg/L)<27004.6外加剂4.6.1混凝土可按其不同要求分别掺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外加剂4.6.2外加剂在掺用前应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性质、有效物质含量、溶液配制方法和最佳掺量在掺用过程中应调拌均匀,并定期进行检查4.6.3当道床混凝土内掺用含氯盐类外加剂时,氯离子含量(按水泥重量百分率计)不得大于0.12%4.7掺合料4.7.1拌制混凝土时,可根据施工需要掺用掺合料,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7.2用作掺合料的粉煤灰,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7.2规定表4.7.2 粉煤灰掺合料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粉煤灰等级细度(45μm方孔筛余,%)烧失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Ⅰ≤12≤5≤95≤3Ⅱ≤20≤8≤105≤3Ⅲ≤45≤15≤115≤3注:(1)干排法获得的粉煤灰,其含水量不宜大于1%,湿排法获得的粉煤灰,其质量应均匀; (2)Ⅰ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 (3)Ⅱ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4)Ⅲ级粉煤灰适用于混凝土;(5)C30及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Ⅰ、Ⅱ级粉煤灰;(6)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所采用的粉煤灰,可不受本表限制4.7.3掺合料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杂,也不得受潮和污染环境4.8混凝土配合比4.8.1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原材料质量检验结果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等要求确定 混凝土施工前,应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并应有混凝土配料单4.8.2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8.2规定:表4.8.2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15℃~5℃高于-5℃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³)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³)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³)受水流冲刷、水冻作用的混凝土0.553000.602750.65250最低冲刷线以下的部分,不受水流作用的地上部分及不致遭受冰冻作用的混凝土0.602750.652500.70230注:(1)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对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2)本表最小水泥用量(含掺合料)是指混凝土而言。
钢筋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³预应力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应为300kg/m³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³内部填充或C10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4.9混凝土的拌制4.9.1拌制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应该重量投料,每盘混凝土材料的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9.1规定表 4.9.1每盘混凝土材料的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材料名称允许偏差(%)工地拌制工厂或搅拌站拌制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合料±2±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1±1注: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4.9.2使用机械搅拌时,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表4.9.2规定表 4.9.2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搅拌最短时间(min) 搅拌机出料量(L)搅拌机类型≤500>500强制式1.01.5自落式1.52.0注:(1)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制细砂或机制砂的混凝土时,宜延长搅拌时间; (2)当掺用外加剂时,拌制时间宜延长; (3)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工艺时,搅拌时间应按工艺要求办理;(4)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爱你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办理,或经试验确定。
4.10混凝土的运输4.10.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输至浇注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4.10.2运输混凝土设备的内壁应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水,并应经常清除粘附的混凝土必要时,应对运输设备加盖或保温4.10.3用吊斗(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出口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大于2m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4.10.4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运输已拌制好的混凝土时,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搅拌2)在运输中同时拌制混凝土时,从加水后算起,至全部卸出所经过的时间,不宜大于90min3)每天使用完毕后应清洗4.10.5混凝土运输的允许延续时间不宜大于表4.10.6的规定:表4.10.5混凝土运输的允许延续时间从搅拌机倾出时的混凝土温度(℃)运输允许延续时间(min)20~304510~19605~990注:1、本表适用于初凝时间不小于1h时的水泥所搅拌的混凝土当用快硬水泥时,其运输允许延续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及其施工条件确定;2、当掺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时,运输允许延续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3、使用带有搅拌功能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时,其运输允许延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