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欣迎2010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三( 中 央 电 视 台 1 0 套 《 探 索·发 现 》 栏 目 供 本 报 专 稿 )中国传统文化 “尚中” , 以 “中” 为贵 西周时代, 周公旦营建洛邑 (今洛阳) , 经营 “成周” , 他认为 “此 天下之中, 四方入贡道里均”( 《史记·周本纪》 ) , 也 就是说以洛邑为都城, 既方便四方诸侯贡赋, 又利 于镇抚教化全国 但自春秋以来, 诸侯争霸, 周室衰 微, 昔日的政治都会日渐凋敝, 区域性政治经济都 会迅速崛起 位于今菏泽定陶县的古陶邑, 由于地 理位置优越、 交通条件便利, 一度商业辐辏天下, 成 为当时 “普天之下” 的经济中心, 被誉为 “天下之 中” 古陶邑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 故踪难觅 近年开挖定陶新河, 地下五米挖出故城东南城墙 随着城市扩张, 正在建设的定陶新城, 恰好成为春 秋陶邑故址的新地标商人与国君分庭抗礼打开历史地图, 春秋时期的古陶邑在今定陶县 城西北五里, 居于古济水岸边, 西汉始置济阴国、 济 阴郡 济水是横贯齐鲁大地、 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 为古代四渎之一 后来黄河屡次改道, 侵夺了济水 河道, 今东平以下黄河河道即济水故道。
古济水是 滋养齐鲁大地的主要河流, 哺育了齐鲁古代文明, 以其舟楫灌溉之利造福齐鲁人民 济南、 济宁、 济阳 等城市皆因古济水流经而得名, 由此可见它对齐鲁 大地的贡献 陶邑在西周时是诸侯曹国的都城 古曹国除了 留下曹州、 曹县等地名外, 在陶邑附近还有曹陵仿 山遗存, 正默默无言地叙说着曹国历史: 曹国虽是 一个诸侯小国, 却 “襟带河济, 扼控鲁宋” , 居于要 冲, 诸侯四通, 成为各国往来的必经之地 在春秋诸 侯纷争的政治舞台上, 曹国扮演着一个活跃的角 色, 这里的会盟和征伐频繁, 使得曹国成为诸侯政 治活动的中心地区 曹国毕竟国小势弱, 无力争霸, 终于在公元前 487 年为邻国宋所灭, 都城陶邑成为宋国的城邑 宋 乃殷商后裔, 而 “商” 是较早出现商品交换的部族, 宋国对曹国的兼并, 为陶邑注入了新的商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 铁器和 牛耕普遍使用, 生产力迅速发展, 社会分工扩大, 社 会制度发生变化, 原来 “工商食官” 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 摆脱 “工商食官” 束缚的 新兴商人, 为追逐商业利润,“负任担荷, 服牛辂马, 以周四方; 料多少, 计贵贱, 以其所有, 易其所无” ( 《国语 ·齐语》 ) 。
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使得陶邑的 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 货物所 交易” , 很快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 市陶邑的商业繁荣吸引着各地商贾, 来陶邑经商 的有一位大商人, 复姓端木, 名赐, 字子贡, 孔子的 得意门生子贡既学于仲尼, 退而仕于卫, 废著鬻 财于曹、 鲁之间, 七十子之徒, 赐最为饶益” 子贡在 曹、 鲁之间经商, 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人,“家 累千金” 子贡经商不像小商小贩那样小本经营, 而 是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 贱买贵卖大进大出获取大 利 孔子评价他 “赐不受命, 而货殖焉, 亿则屡中” ( 《论语·先进》 ) 子贡经商财大气粗, 地位也很高, “结驷连骑, 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 国君无不 分庭与之抗礼 ” 到了与国君平起平坐的地步运河开凿使陶邑成财富宝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多新兴的经济都会中, 陶邑 独享 “天下之中” 的美誉, 这说明陶邑的繁荣程度超 过了其他任何城市 陶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城 邑, 一跃成为第一流的经济大都会, 它的兴盛背后 必定有其特殊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运河开凿蔚然成风, 尽管大都 出于战争和会盟的政治目的, 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 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
陶邑在济水岸边, 原本就有 舟楫之利, 而古运河菏水的开凿, 又进一步提升了 陶邑的水道交通枢纽地位 春秋末年, 吴王夫差争 霸中原, 首先开凿了沟通江淮的邗沟, 这是京杭大 运河最古老的一段 公元前 482 年, 夫差为参加晋、 鲁等国的黄池之会, 又在泗、 济之间凿出一条运河,“阙为深沟, 通于商鲁之间” ( 《国语·吴语》 ) 这条运 河是从宋国陶邑东北的菏泽引济水东南流, 在湖陵 (今鱼台县北) 附近合于泗水, 因其水源来自菏泽, 故称菏水 济水分水黄河、 泗水乃淮水支流, 菏水的 开凿使原本独流入海的江、 淮、 河、 济四渎得以互相 联系起来, 这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自定陶西溯济、 河而上, 可达秦、 晋; 顺济水东北 而下, 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一带; 东经菏入泗, 再由泗 入淮, 可到南方的吴、 楚地区 菏水开凿后的一百多 年里, 它是往来江、 淮、 河、 济的唯一航道 陶邑处于 菏水和济水会合的地方, 正处在这个水道交通网的 枢纽, 也就成了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市, 因而能够很 快繁荣起来 战国时期开凿 “鸿沟” , 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 添花荥阳下引河, 东南为鸿沟, 以通宋、 郑、 陈、 蔡、 曹、 卫, 与济、 汝、 淮、 泗会”( 《史记 ·河渠书》 ) , 鸿 沟会合济、 汝、 淮、 泗诸水, 使陶邑水道交通的联系 范围更加扩大, 促使陶邑更加繁荣。
吴王夫差开凿菏水后不久,吴越争霸的另一 位主角——— 范蠡也来到陶邑公元前 473 年越王 灭吴后,范蠡急流勇退,浮海出齐,辗转至陶 这时的陶邑已经发展成为“天下之中”的经济都 会,他认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 生可以致富矣”(《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于是自谓陶朱公,毅然选择了治产经商,“十九 之中,三致千金”范蠡来陶经商距菏水开凿也 就是十几年的时间,由此可见运河对扩展商业的 巨大作用合纵连横必争的 “午道”战国时期更是战乱不休, 争战的目的是为了兼 并城市和土地, 繁荣的陶邑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诸侯 间的争夺, 因而发生了一系列合纵连横的战争 公 元前 286 年, 齐缗王发动合纵战争, 齐、 楚、 魏灭宋, 三分其地, 齐国得到陶邑 公元前 284 年, 燕、 韩、 赵、 魏、 秦五国连横攻齐, 秦国首先攻取了陶邑, 并 把它作为秦相魏冉的封邑 公元前 254 年, 魏安厘 王救赵败秦, 乘机攻占了陶邑 “合纵” 、“连横” 都涉及到陶邑, 是与当时的地 理形势有关 齐和秦两大强国位居东西, 楚、 韩、 赵、 魏、 燕五国南北排列 所谓合纵连横, 南北联合为 纵, 东连齐或西连秦为横。
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 对齐, 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 这一纵一横在 地理空间上形成十字交叉, 陶邑恰好处在交叉点 上, 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战国时人们常说的 “午道” 在合纵连横的纷争中, 陶邑的战略中心地位不断上 升, 进一步扩大了其 “天下之中” 的历史影响 列国的反复争夺, 阻滞了陶邑的繁荣发展 但致 使陶邑衰落的根本原因, 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 境的变迁 秦汉以后, 由于黄河屡次决堤泛滥, 淤塞了 济水与菏水, 陶邑失去昔日的交通中心地位, 商业贸 易因失去交通支撑而萎缩, 持续繁荣数百年的陶邑 开始走向衰落 后来就连陶邑城池也深深湮没在地 下,“天下之中” 的辉煌从此成为历史的记忆■史海钩沉 春秋战国时期的 “天下之中”□本报通讯员陈尔民本报记者石奇亭1922 年 4 月下旬,在漫无人烟的蒙古高原, 一支浩荡而神秘的队伍,打破了戈壁滩以往的沉 默与苍凉他们希望在这里找到人类的起源,却 意外获得了举世震惊的发现从此中亚腹地二 连,迎来了古生物科考活动的序幕□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争论由来已久有 人说,人类起源于亚洲;有人认为是非洲,甚至 说非洲大陆原本就像一个古人类的头骨然而,在 19 世纪末,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依 然十分严重。
对于白人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的 说法,让他们感到耻辱,而无法接受可是那个 时候,在美洲没有任何人类起源的信息,于是他 们宁愿退而求其次,希望在亚洲找到人类起源的 证据 当时,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古生 物学家奥斯朋博士,就极力主张人类起源在亚 洲,而且他认为,在蒙古高原很有可能找到人类 起源的证据 早在 1916 年和 1919 年,纽约自然历史博物 馆就组织了远征队,在中国进行了两次探险考 察尤其是 1919 年,美国远征队在蒙古高原,已 经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使得奥斯朋等 人更加坚定了去蒙古高原寻找人类起源的想法, 准备到中国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探险考察 当时的考察团有 37 名考察队员,配备了 8 辆 福特牌汽车和其他装备,于 1921 年 10 月开始了 他们漫长的探险考察 河北省张家口是美国中亚考察团向蒙古高原 进发的基地他们雇用了一些汉人和蒙人做向导 和工人,同时征用了 105 头骆驼这个考察团成 了有史以来在亚洲进行古生物考察最庞大的科考 队伍 1922 年 4 月初,他们从张家口出发,沿着 “草原丝绸之路”——— 昔日通往今天蒙古国首都 乌兰巴托的唯一通道,浩浩荡荡地向蒙古高原进 发,于 4 月 25 日抵达蒙古高原的额仁大巴苏。
额仁大巴苏是蒙语,就是二连盆地,二连是 额仁的汉语音译这片被蒙古人称作“沙漠幻 境”的神秘戈壁,正是美国考察团探险考察的重 点区域之一这里有一个内陆湖,汉语叫二连盐 湖美国中亚考察团的营地就选择在了盐湖旁 美国科考队员整理好营地之后,立即在周围 区域展开了发掘工作仅仅几个小时,他们就在 营地附近找到了古动物的化石这让他们兴奋不 已,也使得他们寻找人类起源的欲望更加强烈□美国这次中亚考察总共进行了 10 年,先后 五轮来到蒙古高原,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 收获,令世界为之震惊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 的化石标本,其中有不少是美国第三次中亚考察 时,在中国蒙古高原发掘到的恐龙化石标本然 而,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纯属意外收获,它与 美国中亚考察团的最初目的毫无关系 对于现代人来说, 恐龙化石已经是见怪不怪 了, 但在 20 世纪初却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发现 这 些恐龙化石不仅是中亚地区的首次发现, 而且有 些化石还是新发现的恐龙属种, 有的则十分珍贵, 它们填补了世界恐龙化石发掘与研究的空白1932 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式公布 了中亚考察报告——— 《中亚新征服》,详细记载 了他们三次中亚考察的经历。
虽然在考察中,古 人类的化石终究没有发现,但他们却找到了不少 史前人类使用的石器奥斯朋博士还认为,人类 起源的证据仍有可能在蒙古高原找到 研究证明,这些恐龙生活在 8000 万年前的晚 白垩世,那时蒙古高原二连盆地一带,完全是另 一种景象 这里遍布湖泊、沼泽,一派温暖、潮湿的亚 热带风光植被非常茂盛,蕨类植物、高大的乔 木、低矮的灌木,以及早期的被子植物,共同构 成了一个生命的乐园和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一 样,这里也是恐龙统治的王国 到了 6500 万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恐龙王国 神秘地消失在这片土地上历经沧海桑田的变 迁,它们演变成了永恒不动的画面 由于上亿年的大陆漂移,南北极的多次变 更,距今 1000 万年前,中亚地区地壳又开始隆 起,从而变成了现在的蒙古高原□现在对恐龙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恐龙和 其他爬行动物一样,都是卵生的然而,恐龙蛋 化石是如何被确定的,又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被 确定的,大概就知之甚少了而这正是美国中亚 考察团的重大收获他们在蒙古高原采集到了恐 龙蛋化石,并得以确认,使其成为中亚考察的重 大成果其实,美国考察队最初也没有加以注意 1923 年,美国中亚考察队队员欧森,在营地附近 首先发现了恐龙蛋化石,他激动地跑回营地向队 长安德鲁斯喊道:“恐龙蛋!恐龙蛋!”可是, 不仅没有人欢呼雀跃,反而有人嘲笑他挖到的是 “石土豆”。
在欧森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安 德鲁斯等人才跟随欧森来到了化石点他们仔细查看那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