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意的神经机制ppt课件

世***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50KB
约191页
文档ID:158166508
注意的神经机制ppt课件_第1页
1/191

1,注 意,第一节 注意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2,第一节 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五、注意的神经机制,3,一、注意的概念,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注意总是指向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4,例如,上课时,你正在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有一只小鸟落在你身边的窗台上,你却没有觉察到这是你的心理活动正集中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人在注意时,既可采取综合的方式,又可以采取分析方式,即既可以对某些对象的整体加以注意,又可以对对象的一部分或某种特性加以注意5,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一切对象,而只能感知其中的少数对象在满天星星的夜晚,我们只能同时看清楚几颗星星,而不能看清所有的星星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只能同时思考少数几个问题,而不能思考所有的问题。

6,由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少数受到指向的对象就被清晰地反映出来,而同时作用的其他对象就没有被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当一个人注意到某些对象时,同时就离开了其他对象 集中注意的对象就是注意的中心,其余对象有的处在“注意的边缘”,多数处在注意范围之外 因此,注意的指向性决定心理或意识在哪个方面进行活动,指向性不同,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7,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所指向的对象的专注程度 注意的专注度和注意的效果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注意的专注度越高,注意的效果越好 例如,在上课时,如果你专心听讲,即专注度高,就会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听得清晰,理解得好,记忆得好;相反,如果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对所学习的内容就可能印象模糊8,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发生时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则使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活动上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另外,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相互联系的注意的集中度越高,注意指向的范围就越小,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注意指向的范围越大,注意越难以集中9,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注意活动不单独进行,它总是伴随其他心理活动而进行 例如,上课时教师所说的“注意书本”,“注意老师的讲解”,“注意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是指“注意看书本”,“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注意思考问题的关键”老师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表述简练,将“注意看书本”,“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注意思考问题的关键”中的“看”、“听”、“思考”省略了 由于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所以它没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10,二、注意的功能,注意功能是指注意的作用,它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具体来说,注意的功能有如下几方面11,(一)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即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12,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刺激,这些刺激有的对人很重要,有的对人不那么重要,有的毫无意义,甚至会干扰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 人要正常地生活与工作,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13,(二)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某些信息被选择注意,被选择的信息在注意的关注下,心理活动对其进行加工,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果不加注意,信息就会很快消失,心理活动无法展开,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此外,注意的保持功能还表现在,它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保持在注意选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14,(三)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提高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活动的需要做到注意的适当分配和适时的转移,必要时可对错误进行纠正 这样,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15,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集中注意于某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 注意时主要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16,(一)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例如,人在注意观察某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常常是“呆视着”,好像看着远方一样,对周围对象的感知就变得模糊起来。

17,(二)无关运动停止,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运动会暂时停止 当儿童听讲精彩故事时,会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师 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时,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就不再有交头接耳等小动作18,(三)呼吸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并且会出现吸气变短、呼气延长的情况 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甚至会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的“屏息”现象 此外,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拳头紧握等现象 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断他的注意情况19,但是,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当人的视线落在某个物体上时,他的注意可能指向完全不同的物体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用眼睛盯住教师,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而实际上,他的注意全然不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而指向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事物 可见,只用注意的外部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注意状态,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20,四、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注意和意识的区别 首先,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假如把人脑比喻为一台电视机的话,注意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的过程,而意识则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内容。

注意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而什么东西不可以21,其次,注意比较主动和易于控制,而意识有时是不自觉的人们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调整注意的方向和强度;而意识活动,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自觉的意识活动,整个过程,人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不自觉的意识活动,即无意识活动,人们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能清晰觉知,很难控制22,(二)注意和意识的联系,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在注意条件下,意识和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23,例如,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其意识状态分别处在不同的水平上睡眠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人在睡眠时,他意识不到自己的活动或外部的刺激,或不能清晰地意识到 从睡眠进入觉醒以后,人开始能意识到外部的刺激和自己的活动,并且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但是,即使人在觉醒状态下,也不能意识到所有的外部刺激、事件和自己的行为,而只能意识到其中的一部分24,意 识 概 述,1.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

关于意识的定义,迄今为止没有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定义 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水平,可以将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于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的知觉25,意识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意识是一种觉知觉知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的特征人对于自身、周围事物以及自身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是可以觉知到的如觉察到自己正在说话,觉得头痛,知觉到教师的声音、手势等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意识不只是对刺激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同时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刻,人总是处于某种意识状态26,2. 意识水平,所谓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人对刺激能够觉知的程度意识是一个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中心意识 中心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即为中心意识个人处于中心意识水平时,需要投入较多的心理资源27,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指在某一时刻,给予较少的注意而形成的模糊的意识 例如,当你在集中注意看书中的一个短语时,它周围的词语或图表是不清楚的,处于你的边缘意识水平上28,前意识当前不在意识之中,集中精力努力回忆和经过提醒,才能进入意识,对这些记忆的意识被称为前意识。

前意识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其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29,而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 例如,我们大脑里储存着许多资料,在平时没有使用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些资料的存在,当在使用时,就会对其产生意识30,潜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创造的一个概念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弗洛伊德认为,某些痛苦记忆是被压抑的,即被转为潜意识并继续影响人们的行为,尽管当事人并未意识到这些记忆的存在31,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思想和冲动虽然不能进入意识,但它们会以间接或伪装的方式(如通过梦、非理性行为、怪癖、口误等)影响着我们 弗洛伊德还认为,潜意识欲望和冲动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原因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将被压抑的心理内容召至意识中,来治疗患者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有一些记忆和心理是内省所不能达到的,这些心理现象可以称为潜意识32,3. 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以及主观自身的认识主要的意识状态如下 人的生物节律中大约1/3是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为睡眠。

人们现在主要是通过脑电活动的变化来研究睡眠 研究者通过分析脑电图发现,人在整夜睡眠过程中会周期性地出现脑波显著变化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脑电图模式33,从轻度睡眠、出现“睡眠锭”、肌肉更为放松、进入深度睡眠,这前四个阶段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睡眠周期会持续大约90分钟到第五阶段会出现脑的电活动增加,这个阶段经历快速眼动睡眠,这时人就会做梦,这种过程大约持续10分钟在整夜睡眠中,100分钟周期大约经历46次每个周期,深睡的时间会逐渐减少,而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会增加34,梦对梦解释有不同观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莱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35,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Hobson,1988)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 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认知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36,催眠催眠也是一种意识状态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一般来说,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37,由于是角色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