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09.47KB
约18页
文档ID:578283975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_第1页
1/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授课设计1.1 会集的看法知识目标:〔 1〕理解会集、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会集的列举法与描绘法,会用合适的方法表示会集.能力目标:经过会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授课重点:会集的表示法.授课难点:会集表示法的选择与标准书写.课时安排: 2 课时.1.2 会集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看法;〔 2〕掌握两个会集相等的看法;〔 3〕会判断会集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经过会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授课重点:会集与会集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授课难点:真子集的看法.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集的运算〔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看法;〔 2〕会求出两个会集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 1〕经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经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交集与并集.授课难点:用描绘法表示会集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集的运算〔 2〕1/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看法;〔 2〕会求会集的补集.能力目标:〔 1〕经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经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会集的补运算.授课难点:会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1.4 充要条件知识目标:认识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经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想能力.授课重点:(1〕对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及“充要条件 〞的理解.〔 2〕符号“〞,“〞,“〞的正确使用.授课难点: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2.1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知识目标:⑴ 理解不等式的根本性质;⑵ 认识不等式根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 ⑴认识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和计算技术.授课重点: ⑴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⑵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授课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 1 课时.2.2 区间知识目标: ⑴ 掌握区间的看法; 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会集.2/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能力目标:经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区间的看法.授课难点:区间端点的弃取.课时安排: 1 课时.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 ⑴ 认识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 ⑵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 ⑴ 经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想能力; ⑵经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术.授课重点: ⑴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 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授课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 2 课时.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目标:〔 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 2〕认识或的解法.能力目标:〔 1〕经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术与数学思想能力;〔 2〕经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授课重点:〔 1〕不等式或的解法.〔 2〕利用变量代替解不等式或.授课难点:利用变量代替解不等式或.课时安排: 2 课时.3.1 函数的看法及其表示法3/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定义; (2)理解函数值的看法及表示; (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掌握利用 “描点法 〞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能力目标: (1)经过函数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2)经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术; (3)会利用 “描点法 〞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 (1)函数的看法; (2)利用 “描点法 〞 描绘函数图像.授课难点: (1)对函数的看法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 “描点法 〞描绘函数图像.课时安排: 2 课时.3.2 函数的性质知识目标: ⑴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看法; 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谈论函数的单调性; ⑶ 理解拥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点,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 ⑴ 经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经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 ⑴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看法及其图像特点; 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授课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3.3 函数的实质应用举例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看法;〔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认识实责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4/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责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授课重点:〔 1〕分段函数的看法;〔2〕分段函数的图像.授课难点:〔 1〕建立实责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1)知识目标: ⑴ 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⑵ 认识 n 次根式的看法; 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能力目标: ⑴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变; 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 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术 .授课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授课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2〕知识目标: ⑴ 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那么; ⑵经过几个常有的幂函数,认识幂函数的图像特点 .能力目标: ⑴ 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 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术; ⑶经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 .授课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5/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授课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4.2 指数函数知识目标: ⑴ 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⑵认识指数模型,认识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 ⑴ 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 ⑵ 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⑶认识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局部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解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授课重点: ⑴ 指数函数的看法、图像和性质; ⑵ 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授课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课时安排: 2 课时.4.3 对数知识目标: ⑴ 理解对数的看法,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看法; 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 ⑶认识积、商、幂的对数.能力目标: ⑴ 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 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 ⑶ 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术.授课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授课难点:对数的看法.课时安排: 2 课时.4.4 对数函数6/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⑴ 认识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点;⑵ 认识对数函数的实质应用.能力目标: 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经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能力和解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授课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授课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责问题的题意解析.课时安排: 2 课时.5.1 角的看法实行知识目标: ⑴ 认识角的看法实行的实质背景意义; 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看法.能力目标:〔 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 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角终边相同的角;〔 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术.授课重点:终边相同角的看法.授课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2 弧度制知识目标: ⑴ 理解弧度制的看法; 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 .能力目标:〔 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术与计算工具使用技术.授课重点:弧度制的看法,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授课难点:弧度制的看法.课时安排: 2 课时.5.3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7/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⑴ 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 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 ⑶ 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力目标: ⑴ 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 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授课重点: ⑴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看法; ⑵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 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授课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4 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能力目标: ⑴ 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 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授课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的应用.授课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5 引诱公式知识目标:认识 “〞、“〞、“180°〞的引诱公式.8/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能力目标:〔 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变成锐角的三角函数;〔 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授课重点:三个引诱公式.授课难点:引诱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5.6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 (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理解用 “五点法 〞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 (3)认识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 (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 (2)会用 “五点法 〞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3)经过比较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 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用 “五点法 〞作出函数y=sinx 在上的简图.授课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5.7 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 2〕认识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 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 2〕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术.授课重点: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引诱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9/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授课难点: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课时安排: 2 课时.6.1 数列的看法知识目标:〔 1〕认识数列的相关看法;〔 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授课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授课难点:依照数列的前假设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课时安排: 2 课时.6.2 等差数列〔一〕知识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培养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授课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授课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2 课时.6.2 等差数列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前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授课重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授课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2 课时.10/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6.3 等比数列知识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培养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授课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授课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2 课时.6.3 等比数列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培养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授课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授课难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3 课时.7.1 平面向量的看法及线性运算知识目标:〔 1〕认识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看法;〔 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看法.能力目标:经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术与熟悉思想能力.授课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授课难点: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课时安排: 2 课时.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1/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1〕认识向量坐标的看法,认识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2〕认识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那么 .授课难点:向量的坐标的看法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是打破难点的重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7.3 平面向量的内积知识目标:〔 1〕认识平面向量内积的看法及其几何意义;〔 2〕认识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 .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相关问题确定基础 .能力目标:经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 ,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授课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看法及计算公式 .授课难点:数量积的看法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课时安排: 2 课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知识目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能力目标:用 “数形结合 〞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授课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授课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8.2 直线的方程12/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角、斜率的看法;〔 2〕掌握直线的倾角、斜率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采用 “数形结合 〞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虑问题.授课重点: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授课难点:直线的斜率看法和公式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8.2 直线的方程〔二〕知识目标:〔 1〕认识直线与方程的关系;〔 2〕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授课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授课难点:依照条件,选择直线方程的合适形式求直线方程.课时安排:2 课时.8.3 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解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授课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8.3 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能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题.13/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重点: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授课难点: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的判断及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8.4 圆〔一〕知识目标:〔 1〕认识圆的定义;〔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授课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理解与应用.授课难点: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正确认识.课时安排: 2 课时.8.4 圆〔二〕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和圆的地址关系;〔 2〕认识直线与圆相切在实质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重点:直线与圆的地址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授课难点:直线与圆的地址关系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9.1 平面的根本性质知识目标:〔 1〕认识平面的看法、平面的根本性质;〔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14/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授课难点:对平面的看法及平面的根本性质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9.2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知识目标:(1〕认识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 2〕掌握异面直线的看法与画法,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断与性质;直线与平面的地址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平面与平面的地址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授课难点:异面直线的想象与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9.3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知识目标:〔 1〕认识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看法;〔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看法,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异面直线的看法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看法、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看法、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看法.授课难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看法、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9.4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知识目标:(1〕认识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看法;〔 2〕掌握与平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授课重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与性质.授课难点:判断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课时安排:2 课时.15/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一)知识目标:〔 1〕认识棱柱、棱锥的结构特点;〔 2〕掌握棱柱、棱锥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术 . 授课重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的计算.授课难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相关计算.课时安排: 2课时.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二〕知识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点;〔 2〕掌握圆柱、圆锥、球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术 . 授课重点: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的计算.授课难点: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及其面积、体积的计算.课时安排: 2课时.10.1 计数原理知识目标: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解析能力.授课重点: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授课难点:差异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课时安排: 2课时.10.2 概率〔一〕16/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以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 2〕理解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差异与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解析能力.授课重点:事件的概率的定义.授课难点:概率的计算.课时安排: 2 课时.10.2 概率〔二〕知识目标:掌握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解析能力.授课重点:运用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授课难点:概率的计算.课时安排: 2 课时.10.3 整体、样本与抽样方法〔一〕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个体、样本等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研究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授课重点:整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看法.授课难点:整体、个体、样本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 2 课时.10.3 整体、样本与抽样方法〔二〕知识目标:认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研究世界的辩证唯物观.17/18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设计授课重点:认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授课难点: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10.4 用样本估计整体知识目标:〔 1〕认识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整体;〔 2〕掌握用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整体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研究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授课重点: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标准差.授课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绘频率分布直方图.课时安排: 2 课时.10.5 一元线性回归知识目标:〔 1〕认识相关关系的看法;〔 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思想及回归方程的建立.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数据办理能力,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慎重、认真的学习和工作作风.授课重点:掌握一元回归方程.授课难点:理解相关关系、回归解析看法.课时安排: 2 课时18/1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