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1.50KB
约6页
文档ID:206489330
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_第1页
1/6

类别考点主要内容政治与外交(1) “文化大革命”(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⑴“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经济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践(1) 探索与失误(2) 国民经济的劫难思想文化(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 教育事业的发展(1) “两弹一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人工 合成牛胰岛素(2) “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3) 教育方针;动乱中的教育1・能力要求:1956—1976年的20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0年, 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本单元高考考查较多,高考能力要求层次也就相对较高,四个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2 .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属于高考热点章节2)从内容看,中关、中日关系的改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属于高考热点3)从考查角度看,中美关系的改善多从过程和影响的角度考查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多从“左”倾错误的角度考查;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多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角度考查;科技多从“两弹一星”及其意义的角度考查。

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综合性考查特别多,难度和跨度都较大3・热点联系:关注大国关系走向、关注世界热点问题4 .备考建议:(1)本单元内容较为琐碎,注意归纳其中重大的历史事件2)注意与其他单元相应知识点的联系把握3)注意梳理本单元的线索和重大事件1・单元阶段特征1956-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0年这期间,有正确的探索,也有失误,甚至是严 重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政治上1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礼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 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科技文化上F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956年,毛泽 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外交上: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 面O考点政治与外交一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背景(1) 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 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动“文化大革命:2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 大批党和政府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2)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4) 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5) 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由于美国采取抵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⑵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 •恢复1974年4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3•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中美关系正常化(1) 从美国方面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以及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2) 从中国方面看: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

遏制苏联,必须改 善同美国的关系1)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美国乒乓球队访华(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瞇 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四中日关系正常化1 •过程: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伯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并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 明2.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使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外交思想以国家利 益为出发点,忽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考点经济建设1.中共八大(1) 内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 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 意义: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 “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和农业,赶超英国和美国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4)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了 1959 -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充实、提高”方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自留地)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 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考点思想文化4・新中国的科技成果(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时,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杂交水稻"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3) 生物技术"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 背景"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2)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3) 影响:它是新中国科技和文艺的基本性、长期性方针,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4) 曲折f文革冲: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许多知识分子 受到政治批判3・教育事业(1)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2) “文革”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高考废止,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专门人才缺乏,民族文化素质下降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客观原因:巾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 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正确认识“左”的错误,致使政治上“左”的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

教训(1)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2)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4)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5)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综合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成因及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时期特征成因二战后到60年代末对抗状态美同推行、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 权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入侵台湾海峡、侵朝战 争、侵越战争等,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反 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美同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和 国际地位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扩大2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1)外交环境彻底崩溃中美关系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2)经济建设中国开始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贸易,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3)祖国统一造了条件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4)文化教育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生目的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

美国的音乐、饮食、电影、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