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宋元明清诗人(全)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02KB
约19页
文档ID:509654413
唐宋元明清诗人(全)_第1页
1/19

唐宋元明清诗人一、先秦至隋屈原(约前340—约前 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 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 杀秦王不中,被杀项羽(前 232—前 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刘邦(前256 或前 247—前 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 者公元前 202—前 195 年在位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 年在位李延年(?—约前 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刘桢(?—217),字公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徐幹(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 安七子”之一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 者,公元 220—226 年在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左思(约 250—约 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陶渊明(365或 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中书侍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东晋后期著名廉吏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鲍照(约 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擅长七言诗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人南朝宋诗人谨重好学,以忠厚见称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南朝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为李白所推许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信阳)人南朝诗人齐代官至广州刺史,梁代为吏部尚书释宝月,南朝齐时僧人,生平不详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撰《四声谱》,倡声病说,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诗风与谢朓相近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诗人其文体清拔,有古 气,当时称吴均体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有山中宰相之称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诗人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主要倡导者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朝陈文学家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与何逊诗风相近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与庾信齐名,世称 “徐庾”编有《玉台新咏》邢邵(496—?),“邵”一作“劭”。

字子才,河间(今河北任丘)人北朝魏齐时无神 论者、文学家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北周文学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 被扣留北周时官至开府义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陈诗人,随后主游宴后庭, 多作艳诗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人隋朝诗人历仕齐、周,至隋 累官司隶大夫孔绍安(577—约 622),隋唐之际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唐代王绩(约 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隐居东皋,号东 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 无功文集》骆宾王(约 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李峤(约 645-约 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他写的多为咏物 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王勃(650 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 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宋之问(约656—约 713),唐代诗人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他的诗讲究声律 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完善和发展有较大贡献有《宋之问集》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 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他和大诗人李白 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贺知章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隶书和草书张说(667—730),唐代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睿宗、玄宗朝 官至宰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 笔”有《张燕公集》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他的诗流传不多, 相传宰相张说把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在政事堂上,让当时的读书人作榜 样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人他的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有《曲江集》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 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有《孟浩然集》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 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 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 与王维、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刘长卿(?-约789),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年间进士他的诗 多表达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 长城”的美誉有《刘随州诗集》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作品以描写山 水自然为主,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擅长状景绘物有《祖咏集》李颀(?—751),唐代诗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

有《李颀集》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年间进士早期诗多写闺情,后 来去过边塞,风格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高適(约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生活贫困, 流落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后受人推荐,做了个县尉安史之乱”后,官至散骑常侍, 世称“高常侍”他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人早期的诗题材丰富,积极向上, 体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不时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他的诗写景 如画,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裴迪,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其诗多描 绘自然美景,风格与王维相近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 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大诗人, 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想象力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是屈原以来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有《李太白全集》崔曙(约 704—739),唐代诗人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 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其诗多写景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 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一生坎坷,备尝艰辛其诗真 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擅长各种诗体,尤其以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有《杜工部集》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 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历来被认为 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与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 祠部员外郎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 桥夜泊》最为有名有《张祠部诗集》韦应物(约 737-约 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 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他的诗以写田园山水居多,寄情悠远, 语言简淡;也有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品后世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都继承陶渊明而 各有特色有《韦苏州集》卢纶(748-约 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 一他的诗多为送别和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有《卢纶诗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 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武宗时做 过宰相与白居易、元缜等诗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诗追求通俗平易《悯农》二首是 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 陕西渭南)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为现实服务,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弊政他的 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诗风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