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 余景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辽、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与北宋时战时和的关系,学会用二幅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进行对比;知道契丹、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掌握岳飞抗金的史实,理解岳飞抗金的正义性了解绍兴和议的内容,与澶渊之盟进行对比,认识和议的屈辱性2.过程与方法:明确戏剧与历史的区别;逐步学会运用辨证历史思维的方法看待澶渊之盟的影响,理解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会用口头语言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敬仰杨家将英勇保国、宁死不屈的精神;认识西夏、辽等少数民族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点与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岳飞抗金 难点: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学情分析]经事先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通过影视剧有一定了解七年级学生喜欢历史故事,学习兴趣较高对历史地图分析能力欠缺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历史时空概念,知道史料的多种形式,初步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辽 北宋时期疆域》地图地图册P27。
《金 南宋时期疆域》地图地图册P30对地图进行观察、比较,阅读“读图指南”,汲取历史信息:1.两宋疆域的共同特征有那些?2.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用投影多媒体展示地图,指导学生找出两宋疆域的共同特征概括指出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为时战时和指导学生对两幅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空间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两宋都面临着少数民族政权的挑战为“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内容的引出奠定知识基础澶渊之盟1.辽的建立《契丹还猎图》教材P109阅读课文:1.找出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概括契丹族的民族特点3.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契丹族对当时中国北方发展作出的贡献指导学生:1.从课本中汲取关于辽建立的历史信息2.从绘画中找出有效信息,反映出契丹族保留了草原少数民族的特点,尤其擅长骑射3.补充说明,契丹族是个开放的民族,吸收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知道绘画是反映历史的方式之一,学会从中挖掘历史信息使学生认识辽和西夏(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都是祖国境内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都作出了贡献2.宋辽之战《宋辽西夏边境形势》地图册P27各抒己见教材P109观看地图,知道宋、辽、西夏的地理位置。
讲述杨家将的故事,敬仰他们英勇保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宋辽初年边境的战争形势明确戏曲、小说既反映历史又有别于历史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通过讲述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表现自我的能力3.宋辽和议—澶渊之盟《床子弩》教材P110澶渊之盟的内容教材P110了解床子弩的外型、构件、原理、作用等讨论、评价“澶渊之盟”概述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指导学生用辨证方法对澶渊之盟和宋夏庆历和议作出客观评价,尤其要引导学生从和平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明确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中国北方的和平与发展培养学生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4.宋夏和议《宋辽西夏边境形势》地图册P27观看地图,阅读教材,了解党项族建立西夏和宋夏先战后和的关系略讲:以辽、宋、西夏边境榷场贸易发展的史实,突出宋、辽、西夏之间的贸易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北方地区,以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知道战争并没有阻止辽、宋、西夏三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岳飞抗金1.宋金对峙《金 南宋时期疆域》地图册P30《辽北宋时期疆域》。
地图册P27对比观看地图,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过渡:如果说澶渊之盟代表了两宋时期“和”的一面,那么岳飞抗金则代表“战”的一面提出问题:1.南宋与北宋的关系如何?2.南宋疆域与北宋疆域有何不同?3.南宋与金的关系怎样?运用对比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南宋是北宋王朝的继续,但南宋统治者毫无斗志,偏安江南宋金之间的战争,是祖国历史上民族间的战争2.岳飞抗金《满江红》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回答问题感受岳飞的人格魅力出示材料,提问:1.“靖康耻”、“胡虏”分别指什么?2.这首词表达了岳飞怎样的抱负?3.岳飞是否实现了他的抱负,为什么?尝试用所学知识诠释历史,解决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保家卫国、坚持正义的历史人物受到人们的尊敬,妥协退让、狭隘自私的小人遭人们唾弃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表达,结合史实阐述自己的观点3.绍兴和议各抒己见教材P112观看《金南宋时期疆域》地图,知道和议内容各抒己见:结合课本提供的《两宋时期和议年表》分析,为什么绍兴和议最为屈辱?提示思考,主要与澶渊之盟对比,对比角度为:1.签约背景2.和约涉及几个方面3.岁币数量,4.两国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多角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对比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绍兴和议是南宋王朝力求偏安的屈辱投降条约民族的融合思考:两宋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的历史场景中交融那么,这“交融”又体现在那些地方呢?(根据已有知识和教师提供资料提取信息,概括总结)出示材料,并提示思考角度: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总结:经济:各族在边境上设立贸易机构——榷场,促进北方经济发展政治:少数民族参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建立了新的国家机构文化:少数民族参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可见,两宋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的历史场景中碰撞、交融,国土的分裂也没能阻挡各族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并存的各个民族都为祖国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板书设计]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西夏(党项) 辽(契丹)两 时 碰 宋夏和议 澶渊之盟 宋 北宋 战 撞 形 西夏(党项) 金(女真) 时 交 岳飞抗金 势 绍兴和议 和 融 宋夏和议 南宋[训练设计]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图二:南宋、金、西夏形势图教材P110——P111)回答:1. 两宋分别与哪两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2. 两宋的版图有什么不同?3. 与唐朝相比,你觉得宋朝的政治处境如何?参考答案:1.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2.南宋退到淮水以南,比北宋疆域更小3.唐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宋朝国土狭小,面临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恰当补充了课外知识和材料,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多次请学生对比阅读地图,从中发现问题,提取信息,培养其空间概念和观察思维能力;观看课本插图《岳王庙》等,感受后人对历史人物鲜明的爱憎,并抒发感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