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尾鳠与大宗淡水鱼网箱养殖模式的关联性分析4300字 关键词:丝尾鳠;大宗淡水鱼;养殖模式;产量;经济效益 丝尾鳠为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鱼类,有白色、黄色两个品种白色丝尾鳠俗称白须公,生长快,个体较大;黄色丝尾鳠分别由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广州市白云区水产所先后从东南亚引进,体色、头纹、脂鳍相对长度等与白须公十分相似,称之为红白须公、密斯特黄彩鲶,个体较白须公小由于黄色丝尾鳠背部金黄色,腹部白色,在广州观赏鱼市场上被美名为"黄金招财猫";、"金骨鱼";,是一种新兴的观赏鱼品种同时,据测算黄色丝尾鳠粗蛋白高达83.59%(风干样),氨基酸组成丰富,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是一种具有良好养殖前景可供食用的名优品种本试验旨在探索出黄色丝尾鳠增产增收的健康养殖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场环境 本试验场地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黎溪铁溪路口库湾渔排基地该示范基地位于飞来峡库区英德市黎溪镇铁溪路口库尾,水交换平稳,无污染,水深最浅时也有5 m以上,是建立渔排基地的良好场所,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在此建有2片350多格渔排,其中大部分规格为5 mx4 mx2.5 m。
1.2 试验渔排的选择 选择试验基地最普遍使用的渔排网格5 mx4 mx2.5 m,网箱网眼直径3.5 cm为减少误差,选择相邻并排的4格渔排作为试验渔排网箱,试验前认真检查网箱网格,确保无破损 1.3 鱼种放养 试验用鱼为本基地繁育的苗种培育而成,鱼种规格分别为丝尾鳠5~6 cm,平均97条/kg;草鱼10~12 cm,平均32条/kg;鳙10~12 cm,平均34条/kg;鲢9~12 cm,平均38条/kg;鲫6~10 cm,平均65条/kg为确保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分析,4个试验网格均放养115 kg鱼种,放养条数、重量及鱼种见表1Ⅰ号网格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Ⅱ号网格单养大宗淡水鱼,Ⅲ号网格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Ⅳ号网格单养丝尾鳠 1.3 饲养管理 试验时间6个月,从2014年5月1日开始,2014年10月31日结束投喂时注意观察鱼体活动状况,如发现异常则立即检查网箱,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鱼种投入网箱试验后前2个月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8:30,投喂量依据占鱼体重5%~8%执行,早上投喂总量的2/5,中午1/5,晚上2/5。
试验后4个月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依据占鱼体重4%~6%执行,分别是早上8:00投喂总量的2/5,下午17:00投喂总量的3/5投喂饵料以市售的鮰鱼专用配合饵料为主,蛋白质含量28%~30%每个网格设2个饵料台,防控饵料溶蚀下沉水底污染水质,也影响试验结果同时每个网格四周编织沉入水体25 cm的防饵料扩散的网布 每天记录投喂量,计算残饵,及时调整投喂总量;发现死鱼记录总量,登记条数 1.4 病害防治 一般丝尾鳠在饲养过程中不易得病,尤其是在养殖环境优良的环境中,发病率很小但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实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⑴网箱网页清洗干净,网衣、网布使用前用3%盐水浸泡30 min;⑵鱼种下塘前用2%的盐水洗浴5~10 min消毒;⑶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鱼种;⑷投喂新鲜、优质饵料,坚持"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⑸定期泼洒漂白粉等消毒水体、食台;⑹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发现鱼病,参照《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大全》积极治疗,对丝尾鳠比较敏感的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要慎用 2 养殖结果 2.1 养殖成活率及产量 单养丝尾鳠网格组早期可能因为投饵不足发生彼此撕咬、摩擦,导致身体表皮感染发生溃烂病,养殖成活率只有71%;单养大宗淡水鱼网格组鲢可能因为水质清瘦,养殖成活率只有59%;其他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养殖成活率均在75%以上。
各试验网箱的养殖产量及养殖成活率见表2养殖产量最大、总成活率最高的是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的第Ⅰ号网格的网箱;而养殖总产量最低、成活率也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的第Ⅳ号网格网箱 2.2 交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根据试验结束时成品鱼的规格和大小,当年交易价格为:丝尾鳠26元/kg,鲫9.8元/kg,草鱼9元/kg,鳙7.9元/kg,鲢2.3元/kg,Ⅰ-Ⅳ号网箱渔获销售收入分别是14 989.14元、13 759.42元、31 439.71元、25 945.4元由于试验鱼在网箱中养殖,水电费可以忽略不计,加之只有4格网箱,人工费及网箱折旧等成本也没有计算在内依据购置鱼种价格和消耗饵料价格计算的Ⅰ-Ⅳ号网箱养殖总成本分别是5 142.83元、5 230.38元、7 878.15元、9 192.39元由此可知,Ⅰ-Ⅳ号网箱养殖净利润分别是9 846.31元、8 529.04元、23 561.56元、16 753.01元,折算成每立方米水体净利润分别为196.93元/m3,170.58元/m3,471.23元/m3,335.06元/m3其中,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Ⅲ号网箱净利润23 561.56元比单养大宗淡水鱼Ⅱ号网箱净利润8 529.04元高出15 032.52元,如果折算成网箱水体5 mx4 mx2.5 m,则Ⅲ号网箱比Ⅱ号网箱多产出300.65元/m3的利润。
3 小结与讨论 从上述结果看,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的模式效益最高而且本试验证明了无论是采用单养模式还是采取套样模式,网箱养殖丝尾鳠都是可行的,且养殖效益高,利润大,养殖前景广阔由于未见丝尾鳠网箱养殖的试验报道,本试验填补了这方面养殖资料的空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主养丝尾鳠的网箱套养大宗淡水鱼等滤食性鱼类经济效益较高由于丝尾鳠杂食性,饵料不足时有大吃小的现象,所以单养丝尾鳠成活率较低而混养时,丝尾鳠可以清除病残的其他鱼类,既避免了同种相残,又可以减少病残鱼的污染和疾病扩散;同时要注意放养的其他鱼种规格要比丝尾鳠稍大,以免丝尾鳠摄食其他健康鱼种 由于网箱养殖水体空间十分珍贵,在选择套养鱼种时要考虑水层的空间分布,如本试验选择水体上层的鲢鳙,水体中层的草鱼,水体下层的鲫水体空间有效利用的同时,也确保饵料能更充分利用,既节约饵料成本,又防控了水质污染 相对于单一食性鱼类养殖,多种鱼类混养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