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的历史典故团结的历史典故 篇1 1、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 2、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竭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承受了建议,接收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3、有感于古语说,“势单力薄联络诸侯”也有经济学者说“实力未够,就自己做车箱,挂人家的火车头”可想而知合作的重要 任何大一点的事都是群体完成的,决不是个人的能力问题没有汉初三杰及屠夫豪杰们的合作刘邦不可能建立汉朝;没有桃园三结义,卖履小儿怎可能三鼎天下;没有瓦岗排座次,那来成就褐衣公子。
还有古语说:“一箭易折,五箭难摧”可见结伙合作的重要性一定要求和存异地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业务 4、(1)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摇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5、上帝分给两个家庭两把长筷子第一个家庭把长筷子当作普通筷子使用,把食物只往自己嘴里送,可是筷子太长了,他们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结果都饿死了而第二个家庭却把食物往对方的嘴里送,他们互相喂食,互相帮助,他们一家就活了下来所以这告诉我们:要生存就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团结进步 6、事实上我们中国人民却没团结合作起来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战”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一,但总分却非常落后 7、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
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诲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导,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导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终究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有一天,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
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就放心吧!”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团结的历史典故 篇2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汉、满、蒙等各族将士为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互支援,并肩作战1841年1月初,英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土家族将领陈连升、陈举鹏父子及土家、苗族守台官兵6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陈连升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1842年7月,英军进攻***,副都统海龄(满族)率4000余名满、蒙、汉族将士殊死抵抗,终因力量悬殊,全部战死 恩格斯在赞扬***守军的英勇精神时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还有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回族)、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等 为国捐躯的汉族将领更多。
这说明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神圣事业在此后的其他几次大的反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中,都活跃着各民族将士的身影,也都有各民族将士流血牺牲 尤其是**各族人民,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就多次抗击过外国侵略者的侵犯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 当**各族人民得悉清政府已将**割让给日本的消息后,“骤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他们相继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在保卫**的战斗中,不畏强暴的**各族人民在外援尽失的艰辛条件下,先后战斗100多次,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直至因弹尽粮绝而失败各族人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2、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牢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某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同意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
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4、古时候,有一位勤劳聪明的老猎人,家里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嘴、打架,平时好吃懒做,除了自己,他们谁也瞧不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有本事 当两个儿子打架时,另一个儿子不仅不劝架,还在旁边看热闹,家里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日子也越来越艰难。
老猎人常常摇头叹息道:真是作孽哟,养了三个儿子,不争气,只顾自管自,这样下去日子可怎么过哟! 老猎人决定想个方法来教育他们,他先叫三个儿子每人折一根筷子,兄弟三个轻轻一折就断了,老猎人又叫每人折一捆筷子,兄弟三人用尽全身力气,脸涨得通红,怎么也折不断 老猎人意味深长地说:“就向你们刚刚折筷子一样,你们三兄弟,认也离不开谁,大家团结起来,就好比一捆筷子,合起来谁也折不断,如果你们都自以为了不起,那就什么本事也没有 兄弟三人明白了折筷子的道理,从此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劳动,日子过得很幸福 5、唐朝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当副将,一天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此后见面很少说话 后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朝廷提拔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这样一来郭子仪就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紧接着朝廷又令郭子仪带兵征讨安禄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怕郭子仪整到他们全家,就硬着头皮去郭子仪那里去赔礼去说:“过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对了,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您怎么处分我都行,只要您放宽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实郭子仪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见李光弼这样说,赶紧从座上下来抱着他说:“您说哪去了?,我怎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再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现在,国家正处在动乱之机,我们更应该严密团结,共同对敌才对啊。
从此两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处理 团结的历史典故 篇3 黄巢起义以后,唐朝召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帮助镇压起义军李克用武艺高强,但瞎了一只眼,人们称他为独眼龙因为他镇压起义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东节度使,后来又封他为晋王他占领现在的*****一带,成了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败黄巢起义军,在返回河东途中经过朱温的驻地汴州朱温害怕李克用的势力强大,对自己不利,一心想消灭他李克用一到,朱温表面上对他非常客气,把他接进驿馆,设宴招待,暗地里却在驿馆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杀进馆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幸好他的随从拼死相救,用褥子把他裹起来,藏在床底下,才没有被杀就在这时,突然来了一阵闪电雷雨,李克用和随从乘机逃出驿馆,狼狈地回到军中打这以后,李克用就和朱温结下了深仇,两人经常打来打去 朱温灭唐建梁,李克用不服,仍旧用唐朝天年号,打着兴复唐朝的旗子,跟后梁对抗当时,北方的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它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了政权他带着三十万军马,攻打云州(今**大同)李克用决计利用契丹的力量,一道对付朱温因此,李克用派人和耶律阿保机联系,在云州东城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