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备课 - 图文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6.31KB
约30页
文档ID:257183949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备课 - 图文_第1页
1/30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备课 - 图文 1.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6~37页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相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分 2.能依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 在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推理实力 4.在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学问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能依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学问,说说你比照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答复:比的根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学问树呈现本单元的内容 〔师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大家请看大屏幕上呈现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师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相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分 〔2〕能依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昨天我们进展了前置性学习,此时此刻来汇报 二、小组沟通 互学补充 依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番沟通每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

一般的沟通依次是1号、2号、3号,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以备展示用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1〕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其次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 32:4;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都等于8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写成 16:2 = 32:4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我举例说明比例各局部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方在16:2 = 32:4这个比例中,16和4是比例的外项,2和32是比例的内项16:2 = 32:4写成分数形式就是1632? 2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项;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个项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因为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所以关键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师质疑:假如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怎么办?〔生先探讨,答复后师再作一讲解:可以化简比〕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师: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我们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五、稳固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第38~39页的自主练习1、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2.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1页 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1. 探究并驾驭比例的根本性质,会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视察、推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3.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根本性质的应用价值4.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学问探究过程,造就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比拟、判定、概括的实力,开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驾驭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判定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34学生依据比例的意义进展判定。

11老师板书:∶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342、谈话引入:刚刚,你们是依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通过前置性学习,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理解二、小组沟通 互学补充 依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番沟通每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一般的沟通依次是1号、2号、3号,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以备展示用 三、展示汇报 评价质疑 1.哪个小组情愿将您们组的发觉与大家共享一下? 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共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2.汇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课件展示——比例的根本性质 4.验证发觉,共享胜利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特别好的数学方法那此时此刻,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全部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小结:其实我们的发觉与数学家不约而同,他们也发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看来同学们很会视察,很会思索,很会验证,自己发觉了比例的一条规律。

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根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根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五、稳固应用,拓展提高1.自主练习第39页第3、4、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重点谈谈想的过程 2.教科书第39页第6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思索,再进展充分沟通,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同桌俩相互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随意选择多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的根本性质 40∶2 = 6 0 ∶3 外项 内项 内项 80200 25 外项 内项 外项 40×3=120 80×5=400 2×60=120 200×2=40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3.解比例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7页信息窗1,红点3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 2.知道什么是解比例,驾驭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造就谨慎、细致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实力,造就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1.驾驭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2.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谁能来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它有什么性质呢?学生说一说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定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以下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1.5∶0.2=30∶4今日让我们接着学习有关解比例的学问,依据你们的前置性学习,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二、小组沟通 互学补充 依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番沟通每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一般的沟通依次是1号、2号、3号,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以备展示用。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 =25×4. 写这个算式时 要留意强调必须是2内项相乘,2外项相乘 生:展示结果: 板书:解:20x=25×4 x=25?4 20 x=5 师讲解:像这样,利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想: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方法呢?〔沟通方法,加深记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2.解比例时,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先把比例式转化成方程的形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3.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五、稳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根本练习1.出示课本40页,自主练习第9题 〔1〕想一想, 解比例的方法步骤 〔2〕议一议,解题过程中要留意什么问题? 2.出示课本40页,自主练习第10题比拟上一题与这道题的区分,再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3.课本第40页的第16题115×6=3×10 ×12=8×32〔1〕想一想, 等式与比例的关系〔2〕议一议,一个等式可以转化成几个比例? 4.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比例20x=25×4 解: x= 94= 5?25?4 解:4X=5?9 20 x=5 x=11.25 4.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1——42页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受正比例在实际中的存在,发觉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

2、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并依据意义,判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通过视察、比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造就学生分析、判定、概括实力;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感知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改变关系,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一些简洁地实际问题教学具打算:课本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走进啤酒厂参观货车运输大麦芽的状况,相识了改变的量,知道有些量可以组成比例关系今日,我们接着看看啤酒厂还有哪些奥妙吧? 2、提出问题: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啤酒生产车间,看看在啤酒生产环节还有哪些奥妙! 师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描述的是什么,并提出问题 二、小组沟通 互学补充 依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番沟通每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一般的沟通依次是1号、2号、3号,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以备展示用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 1.相识正比例我们发觉啤酒生产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有着必须的关系,工作总量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削减而削减;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工作效率〕必须工作时间改变,工作总量也随着改变,而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必须,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 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下面表格中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长方形的宽 长方形面积 1 6 2 12 3 18 4 5 6 ? ?时间 路程 1 60 2 120 3 180 4 5 6 ? ?正方形边长 正方形面积 1 1 2 4 3 9 4 5 6 ? ? ①当长方形的长必须时,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成正比例关系 ②当速度必须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③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