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说课稿(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学习好资料接待下载 四年级奥数 《高明求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明求和》 首先我对教材举行简朴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奥数读本》四年级第十二讲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加减速算的根基上,进一步学习速算方法——简朴数列的求和简朴数列的求和,不仅为计算供给了简便方法,同时也为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供给了简朴有效的方法这一节的内容,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概括表现在对学习五年级第十讲“速算的方法”和第十五讲“谈等差数列”具有铺垫作用 新课改要求,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的原有学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并且提防与生活实际精细连接,学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首项、末项以及项数的概念;掌管数列的求和公式 以及项数的求法 2、利用数列求和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方法与过程 学习好资料接待下载 1、采用查看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查看才能和探究才能。
2、通过老师设疑——学生查看——师生交流——得出结论的学习 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查看与探究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察觉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察觉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管数列求和公式以及项数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扶助学生意义记忆 二、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学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进展的引导者和扶助者;在教导方式上,也要表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而不是学识的奴隶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查看察觉法、合作竞争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构建学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与机械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有意义,主动建构学识的过程,为此我特别提防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查看察觉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查看中获得学识 学习好资料接待下载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已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的原有熟悉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安置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数列求和的学习形成一种需要 在本节课开头,我结合学生已有学识与生活实际,用课件表示数学情境:有一堆水泥电线杆,总有有十层,,从上往下,第一层一根,其次层两根,以后每往下一层,增加一根,这堆电线杆一共有多少根?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留神力学生凭已有学识和阅历,回复出算式教师抓住机遇,进一步询问学生,如何快速算出答案?有没有简便方法?这就使得对于数列求和的学习自然地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二)由浅入深,引导查看 解决引入 让学生带着疑问,持续学习拿出课前打定的教具给学生查看课前制作写着1——10的十个自然数的圆形卡片链按照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分成5组,每组卡片的颜色一致引导学生查看一共有几种颜色?同种颜色的两个数相加的和是什么关系?把一种颜色看成一组,那么可以分成几组?每组的两个数的和有什么关系?通过一系列设疑,让学生了解分组求和的思想 深入查看 老师教授首项、末项以及项数的概念首项是数列中第一个数, 学习好资料接待下载 末项是数列中结果一个数,项数是数列中数的个数。
在水泥电线杆问题中,首项是1,末项是10,项数也刚好是10每组的两个数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来表示,组数可以用“项数÷2”来表示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扩展学习 课件表示例题2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20页,从其次天起,每天读的页数比前一天多2页,结果一天读了78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利用这个例题,引出当项数不能直接时,如何确定项数的问题拿出课前打定的“开心小帮手”,得到确定项数的方法项数=(末项-首项)÷相邻两数的差+1 (三)稳定练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时的复习能够加强新授学识的记忆同时,适量过度的练习(通常为150%),也有助于学生掌管课堂内容所以,我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挑拣了如下两个例题 (1)9,10,11,12,13,14 (2)1,3,5,…,97,99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