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教育”的深处漫溯——静宁路小学特色发展撷英 马德佳 谢颖丽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每一年的开学典礼上, 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 (以下简称“静小”) 的千名学子都要现场齐诵诸葛亮的《诫子书》热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诵读声, 会在静小新建的教学楼上空久久回荡……《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寄托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而静小“宁静致远”的校训, 正是从《诫子书》中凝练而来, 意在引导静小全体师生摒弃浮躁之心, 淡泊名利, 志向远大, 潜心学习, 博学广才宁静致远”蕴涵的是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渗透, 无论是学习、生活、心理还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人格品质等等, 都应进行塑造只有“宁静”才能行得更远、更高, 而静小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一种生命的求索与致远, 就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到发展的可能方向和发展的最大可能, 帮助学生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启航所以说, “宁静致远”是静小“幸福教育”的最基本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基因幸福校园———以景育人静小建于 1938 年秋, 是由旧庙观音堂改建而成, 最初名为“横街子初级小学”, 五十年代改名为“庆安路小学”, 1958 年更名为“静宁路小学”。
静小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中心要地, 北邻滔滔黄河, 南依巍巍兰山, 山水环抱, 历史积淀, 孕育了学校深厚的底蕴、笃实的校风新建学校占地面积 6 亩, 约 4114 平方米, 教学楼设计新颖、布局合理, 建筑面积 9500m,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 7.38m, 将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近年来, 学校积极打造“幸福教育”,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适合的教育途径, 使师生的本性、尊严、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 拥有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幸福的能力在谈到“幸福教育”的时候, 校长鱼晓贤笃定地说:“首先要打造一所幸福校园校长鱼晓贤认为, 一棵树的成长, 需要一个适合其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学校发展亦是如此营造以“宁静致远”、“做幸福树上最美的叶子”为主要内涵的宁静、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 给学生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现代、优美的生态环境, 是学校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此, 学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处处体现学校的历史传承及与校训“宁静致远”的联系, 以国学文化、师生校园生活缩影为主要内容, 对校园整体文化环境氛围进行统一规划教学楼顶的透雕墙”、“幸福主题墙”、“三风一训景观主题墙”、“宁静致远墙”“阳光体育标识墙”和“双廊三路” (艺术走廊、科技走廊;成长之路、君子之路、幸福之路) 成为静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鱼校长告诉记者, 静小的校园里处处充溢着精美细致、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每一个景点都能育人, 其中“五墙双廊三路”更是彰显出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师生多彩的校园生活鱼校长说:“‘五墙双廊三路’不能只起到装饰的作用, 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去提升为此, 每年的开学典礼上, 鱼校长都要和全体师生走一走那三条路———学校东楼梯四季轮回的“成长之路”, 学校西楼梯的“君子之路”, 教学楼中间的“幸福之路”, 读一读“五墙双廊”学校三条路中的“成长之路”表示静小全体师生迈出的每一步, 都给春夏秋冬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四季不但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还告诉他们应该加倍珍惜在静小的幸福时光;“君子之路”是通过对“梅、兰、竹、菊、荷”五种植物高洁品质的介绍, 希望静小的每一个孩子“养浩然正气, 行君子之路, 养君子之德, 成君子之事”;“幸福之路”则是学校实施“幸福教育”核心理念的最为集中的体现除了这三条路, 学校的五面墙也时时刻刻告诉静小师生,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教学楼顶的透雕墙“从这里起飞”, 象征着静小学子来到学校, 经过六年的多彩校园生活, 走在幸福之路上, 定会像和平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学校一楼大厅的“幸福教育主题墙”, 寓意静小这棵幸福之树四季常青, 静小师生争做“幸福树上最美的叶子”;操场西边的“宁静致远墙”, 通过阐释校训“宁静致远”的出处和深刻含义, 时时督促师生要做一个“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有情怀的人;“三风一训主题墙”利用时尚典雅的雕塑, 将校风校训展现出来, 使每天随时走过的师生在耳濡目染中牢记校风校训;操场北边的“阳光体育标识墙”则时刻提醒教师要积极锻炼身体, 幸福工作, 督促学生要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校园景观文化中的“双廊”, 则指五楼的“科技长廊”和“艺术长廊”科技长廊中, 装备的 30 套科技体验模型、地面人机互动投影、建成的创客教室、创意搭建教室、太阳能发电设备, 以及 3D 打印机、车床、锯床、磨床、铣床等高精尖科技设备, 让学生对科技的想象与现实中的距离缩到最小, 让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回归到根本与纯真艺术长廊中, 通过对中外艺术名人的介绍、中西乐器的知识普及, 努力培养一批“与世纪同步, 与时代合拍”的艺术人才除此之外, 学校甚至对一至六楼的卫生间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美化, 让洗手间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理念达到统一, 使内在涵养提升的同时达到了外在校容校貌的靓丽整个校园处处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一个个精致的造型, 一首首优美的诗句, 一句句亲切的话语, 一幅幅想象奇特的画面, 一张张隽秀的书法, 徜徉其中, 书韵琅琅, 如沐春风师生们在优雅的文化氛围中思考、感悟、理解,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完善自我幸福学生———润泽生命教育的使命就是要让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实现有意义的发展, 所以教育的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 对受教育者进行真挚的人文关怀, 让学生学会生存, 体验成长的幸福。
基于这样的思考, 静小倡导以人本、服务、和谐、创新为灵魂的管理策略, 以抓办学之魂、办学之本、办学之基为重点, 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 努力构建“幸福教育”学校文化, 励志使学校的学生成为“幸福学生”在静小, 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张扬的, 学生的行为是规范的、自律的在静小, “幸福教育点击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与老师们对学生内在关注的温情, 润物无声地交织在一起, 为学生的快乐成长上了一层幸福多彩的底色儒雅、高雅、文雅”的学生外在气质, 静心、静思、静修”的学生内在素养, “成人、成长、成功”的学生发展目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让学生扬自信风帆, 享受七彩童年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幸福, 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坚持以体验活动为载体, 大胆创新搞特色活动, 做到“一个系列”、“两个渗透”、“三个结合”一个系列”是指按主题分层次, 做到一月一主题教育系列化;“两个渗透”是指渗透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渗透于家庭、社区中;“三个结合”是指与校风校纪建设相结合, 与重大纪念日、节日相结合, 与检查评优相结合如, 三月为“文明礼貌月”, 四月为“书海畅游博览月”, 五月为“强健体魄运动月”, 六月为“特长风采展示月”, 九月为“爱生重教尊师月”, 十月为“爱校爱家爱国月”, 十一月为“科技实践创新月”, 十二月为“快乐成长迎新月”。
在主题活动中,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快乐, 感受童年的幸福生活学校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及特殊纪念日等节日,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如,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 同时还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等,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有力切入点, 以“走、立、坐、读、写、听”和“知、情、意、行相统一”为重点, 制订了《静宁路小学一日常规四字令》, 将早上到校、在校期间及晚上放学回家等所应该做的、如何去做具体化每学年在一年级新生报名时, 给每一位新生发一本《新生入学手册》, 明确指出家长应注意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养成的学习、行为习惯及注意事项同时, 学校还利用“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和“金种子”工程系列活动, 大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养成, 拓展家、校、社会共同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此外, 学校还在多方考证、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 联系厂家, 多次修改学生校服的款式, 旨在通过优雅统一的校服彰显学校团队精神和学生精神风貌, 这成为打造校服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校赋予校服“静”的文化内涵, 校服上装以蓝色为基调, 配以洁白的衬衣及深红蓝格百褶裙和卡其色裤子深蓝色是大海的色彩, 象征着幸福的学海、宽广的胸怀以及幽静深远的文脉;白色是云朵的色彩, 放飞着孩子们的理想;深红色既能传递少年儿童的活泼热情, 又能传达出稳重与成熟的气质;卡其色是一种都市色彩, 它优雅大气, 清爽宜人, 具有白色的纯净浪漫, 但又比白色多了几分温暖高贵这样的搭配寓意着:所有的孩子在知识的乐园里, 博学静思, 快乐成长同时, 将校服文化衍生到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礼仪规范如, 升降旗仪式、团队活动、放学路队等方面,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是爱的艺术爱是无条件的关注、信任与支持, 爱是关切一切孩子与孩子的一切学校坚持追求全面发展, 以孕育幸福学生为宗旨, 构筑幸福课堂, 让每一个孩子眸子发亮、笑容灿烂、信心满满;创造幸福生活, 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充实、自主成长、健康身心, 努力培育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幸福学生以爱育爱, 教会孩子热爱生活, 热爱他人, 热爱生命是静小教师的使命幸福教师———潺潺兴校“一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承载着赋予学生“幸运”、学校“光荣”、民族“希望”的老师,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生命歌者, 更是一所学校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可是老师首先是一个人, 有所有人都有的情感, 所以鱼校长说:“学校要办好,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为此, 学校通过价值文化树立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凝聚教师团队力量;通过培训文化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活力, 通过学校课程文化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而引领广大教师主动发展学校构建以“爱”为核心的教师价值文化, 提倡每一位教师爱学生、爱课堂、爱自己的职业, 用爱感染学生、升华思想通过师德承诺活动, 深化教师“珍惜岗位、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团结协作、容纳他人”的意识, 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每学期开学, 鱼校长都会围绕“教师、孩子、课堂、校园、态度、心态”等关键词中的某一个作为话题, 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什么是幸福和价值, 让老师们切实明白: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学校提炼出“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教师精神, 要求教师们要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 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和欣赏;教师的童心回归, 会给与学生平等、宽容、信任和理解;教师间的友爱与尊重, 会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崇尚博爱、责任、荣誉和幸福的价值追求。
学校按照“三重培养”的思路, 实施教师全员培养一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是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培养, 三是骨干教师推优培养, 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有所提升在基础课程中, 学校通过对生本教育、幸福课堂的大胆实践, 促进着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促进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践行着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共同成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教师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撰的整个过程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相关的知识, 形成合理的多元知识结构等, 帮助教师在可持续发展的历程中, 找到提升自己职业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是一条飘满阳光的河流, 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