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提要《儒林外史》是我国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它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副18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既正面控诉了封建礼教和道学的虚伪,也隐隐透漏了清代文字狱的残酷,既刻画了统治制度的腐朽,也写出了城乡风俗的腐败,它犹如一面照妖镜,揭露了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的种种黑暗现象的本质,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运用的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如漫画式的外形描写、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自相矛盾的人物言行、出人意料的细节等等,还有它那极富表现力和讽刺意味的语言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讽刺技巧关键词:讽刺揭露人民疾苦社会现实士人百态2 目录一、作品成功的最大特色——“串珠式”的漫卷长轴,尽展士人百态⋯⋯⋯⋯⋯⋯⋯ 3 二、刺人刺骨、揭皮揭魂——独特的讽刺手法,出神入化⋯⋯⋯⋯⋯⋯⋯⋯⋯⋯⋯⋯ 3 ( 一) 把人物融入到社会中,揭示其社会性格⋯⋯⋯⋯⋯⋯⋯⋯⋯⋯⋯⋯⋯⋯⋯⋯⋯⋯ 3 ( 二) 将爱憎情感隐入到人物活动中,让其自暴其丑⋯⋯⋯⋯⋯⋯⋯⋯⋯⋯⋯⋯⋯⋯⋯ 4 ( 三) 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 4 ( 四)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 4 ( 五)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 4 ( 六)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5 ( 七)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 5 ( 八)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 5 三、语言凝练,讽刺力度入木三分,揭其画皮,直刺灵魂,令人警醒⋯⋯⋯⋯⋯⋯⋯ 5 3 揭穿画皮,露其朽骨——浅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李正《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庸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乃至城乡下层人民在这种社会秩序下被歪曲得不成样子的灵魂吴敬梓揭发了这些丑恶的人物和他们的关系,并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艺术形象揭露了造成这些人物的社会制度,因而他的讽刺就给了封建社会有力一击小说也宣泄了作者对善良人物诚挚深厚的爱心,表明了艺术家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态度一、作品成功的最大特色——“串珠式”的漫卷长轴,尽展士人百态全书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了这种特点,鲁迅先生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贴子,虽非巨副而时见珍异”①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揭露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
小说开头标举了一个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的理想人物王冕;接着使“宫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它所描写的儒林人物形形色色,除周进、 范进这样执着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外,还有张静斋、 严贡生那样卑劣的乡绅,有王太守、汤知县那样贪暴的官员,有王玉辉那样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的穷秀才,有马二先生那样对八股文津津乐道而对于美完全失去感受力的迂儒,有一大群像景兰江、赵雪斋之类面目各异而大抵是奔走于官绅富豪之门的斗方名士,也有像娄三公子、娄四公子及杜慎卿那样的贵公子,喜欢弄些“礼贤下士”戒自命风雅的名堂,其实只是活得无聊,, 这些人物并不能简单地概归为“反面角色”,但他们都从不同意义、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极端空虚的精神状态,显示了社会文化的堕落,表现世态的虚伪、人性的善恶,最后以四个市井奇人的故事作结,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的独特结构和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二、刺人刺骨、揭皮揭魂——独特的讽刺手法,出神入化《儒林外史》对中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不仅仅在于它通过儒林丑类的人格失落来揭露八股制艺对中国文化和文人人格的残害,呼唤魏晋人人格的再生,还在于它所运用的前所未有的小说讽刺艺术手法。
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不乏讽喻的传统,但主要局限于对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从明代后期开始,讽刺手法被广泛运用于一些喜剧中,出现了对社会世态的正面讽刺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也采用了讽刺手法,如《金瓶梅》、 《醒世姻缘传》等,但这些小说总体艺术倾向是暴露和鞭挞,讽刺只是其中附带的使用手法 《西游补》和《钟馗斩鬼传》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这些小说的讽刺主要是玩世不恭和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而《儒林外史》对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下面我就浅略地谈一谈这部小说在讽刺方面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一)把人物融入到社会中,揭示其社会性格作者从不孤立地写人物,他在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的时候,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动,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缶这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以周进、范进为例,小说通过二人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如何摧残士人们的心灵,造成了他们人格的堕落周进考到60 岁,胡子花白,4 还是一名童生,只得到薛家集教私塾,受尽了新进秀才梅玖的奚落和举人王惠的鄙视,最后连个教书的饭碗也保不住了。
因此,当他由于偶然的机会去参观省城的贡院时,半生蕴蓄的辛酸逼使他“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另一个人物范进,从20 岁参加科举考试直到54 岁才中了个秀才,见到报贴后,他竟然痰迷心窍,喜极而疯,丑态毕露周进、范进为什么对科举如此迷恋而不能自拔,以致失去常态?小说作了生动回答原来,当周进中了举,做了官后,“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 ,薛家集做学堂的观音庵也供起了“周大老爷的长生牌”,就连曾经奚落过他的梅玖也冒认他是自己的“业师”而范进一旦中了,了首先是曾经不借钱让他去乡试的老丈人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贺喜,然后“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连曾经“做过一任知县”、 “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的乡绅张静斋也送来“贺仪五十两”,房子“三进三间” 自此以后, “许多人来承奉他: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钱、米不消说了小说通过这些描写,告诉人们: 受尽社会奚落和生活熬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周进和范进们,如果中举, 转瞬间就会一步登天,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周进、范进们忍受苦辱、疯狂地追求科举功名的原因。
正是有了对周进、范进二人由可笑到可悲的感受过程,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因而更撩人心绪、发人深省因此,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的内涵二)将爱憎情感隐入到人物活动中,让其自暴其丑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客观地描述着事件的过程,隐藏着自己的喜怒,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去表现自己通过对他们言行的逼真描绘,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作者并不站出来说一句表示自己褒贬爱憎的话,而褒贬爱憎的感情已经鲜明地体现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描绘之中而且,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言行,给予当场露底如匡超人在牛布衣面前忘乎所以的吹牛,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这五省读书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一‘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 “先生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的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德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短短几句话,就将匡超人不学无术、狂妄无知、自吹自擂的丑态暴露在读者面前其他如严贡生、权勿用、支剑峰、王义安、万中书、胡屠户等的当场出丑,都用了这种手法。
三)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外形、寥寥几笔,人物形象毕现,自己的喜恶也蕴涵其中,而且,他的描写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讽刺态度如作者写范进参加科举考试时,刻画了他的外貌:“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了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这里的描写,倾注了作者对中举之前的范进的同情而在描写范进发疯的表现时,作者的讽刺就变得辛辣了:“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将他狂喜忘形、神智不清、疯劲十足的丑态写得惟妙惟肖四)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鲁迅先生说过讽刺是生命的真实,但艺术的真实并不排除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后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写出了人物可笑又可鄙的形象,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五)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如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吃喝,席上摆的是燕窝、鸡、鸭、鱼之类的菜,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以为是范进“遵制”,忙叫“换了一个碗杯,一双象牙箸来” “范进又不肯举” ,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尚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置办落后看见他的燕窝碗里捡了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方才放心,, ”这里通5 过范进行动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揭露无余又如严贡生在张乡绅面前吹嘘自己“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栗的便宜”时,他家里的小厮就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呢他赖了穷人王大一百斤的一头猪,他的儿子还把王大“打了个臭死,腿都打折了 ”更有甚者,是以云片糕骗诈了20 两银子的船钱,后来又企图侵吞寡妇弟媳家的家产这一系列的描写,将一个横行乡里、专事行骗敲诈的豪绅形象展现出来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但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对胡屠户的描写了作品主要是通过他两次贺喜的对比,勾画出他的形象特征第一次当范进中秀才时,他“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坐下来便挖苦范进“现世宝”“穷鬼”,说范进中相公,是靠他“积了甚么德”,然后居高临下地教训范进,吃、喝加教训到日西时分才离去。
第二次是在范进中举后,他立即带着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贺喜,当众人要他打醒范进以治其疯病时,这个平日百般辱骂、讽刺女婿的他却犯难了:女婿中了举人,“就是天上的星宿” , “是打不得的” 经过众人的怂恿、劝说,他连喝两碗酒壮胆,才颤着手“打了范进一下” ,却不敢再打第二下,而且“不觉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他很懊悔打了“文曲星”,回家途中见女婿衣裳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又高叫“老爷回府了”两次贺喜,态度前倔后恭,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胡屠户庸俗势利、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嘴脸七)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如小说在描写“家有十多万两银子”的严监生去世的场面时,就富有特色:“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