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硬性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摘要】十硬性混凝土由于其拌合物本身的性能特点,对施工也有较高的要 求密实成型后的干硬性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折,耐冲击、耐磨,抗压等显 著力学性能本文就干硬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生产及施工方法做以探讨关键词:干硬性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abstract 】 dry, rigid concrete due to the thing itself a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lso had higher requirements. After forming of dry density rigid concrete structure has the very good bending, impact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wear, compres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other significant. This paper is dry, rigi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concret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o explore.Keywords: dry, rigi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一,干硬性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干硬性混凝土是: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30MM且须用维勃稠度表示其 稠度的混凝土.1、干硬性砼要求维勃度20S--40S,以抗折强度为设计特征值,保 证道面砼设计强度在28天龄期抗折强度达到5.0MPa-5.8 MPa。
其相对应的强度 等级为C35-C452、 干硬性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能的内在规律与普通砼不尽相同,特 别是由于水灰比变化较小,因此,水灰比对干硬性砼抗折强度影响不大而影响 干硬性砼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除水泥强度外,便是砼集料(主要指粗细骨料)的 理想级配和质量对干硬性砼配合比设计尤其要重视砂石集料理想级配及材质的 选择,使之有良好的嵌锁能力,确保砼质量3. 干硬性砼要求抗折强度高、耐磨、胀缩率小,耐久性好,道面平整度要求 高,并且要有一定的粗糙度故要求混凝土拌合物要有一定的工作性,粗集料要 有一定的嵌锁能力,水泥用量较少,表面还要形成3mm--5mm之砂浆保护层 道面干硬性混凝土的级配应满足上述既矛盾又统一的特征,最大限度的节约水 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二、干硬性混凝土所用材料要求1. 对水泥的要求:一般是应采用抗弯拉强度高、耐磨、耐疲劳、抗冻性能好、 收缩小的水泥2. 粗骨料:对于品质良好的碎石、碎卵石、卵石均可以应用在干硬性混凝土中 一般满足5.0MPa抗折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应满足下表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指标% 2500松散密度> 1350孔隙率< 4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1.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 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 Mpa,水成岩 不应小于60 Mpa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小于0.10%此外,要求粗骨料有较好的级配,好的级配使结构在振捣后,逐级相互填充, 达到最大密实度。
从而形成高弯拉强度所要求的较大嵌锁力,同时,粗骨料级配 还影响到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因此应使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对于骨料最大粒 径的要求,根据所用的石料品种不同,要求最大粒径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国现行 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规定:卵石 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碎石最大 粒径不应大于31.5mm3.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和级配要求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来说,宜选用二区中砂,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4-2.7比较 合适,同时,干硬性混凝土由于其特殊的施工部位,对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 硬度及磨光值、氯离子的含量、云母的含量有较高要求三、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干硬性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按“三低一高”原则设计即:低水灰比,低 砂率,低塌落度,高掺量减水剂此外尽可能的使用水泥一种胶凝材料,避免混 凝土搅拌及施工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的不均匀,使结构内部产生力学 性能差异,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四、干硬性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1)混凝土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性搅拌机在搅拌时应减小单盘生产方量,适当 延长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2)混凝土运输由于干硬性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保持搅拌状态,而且在运输中颠簸和 振动使混凝土在自卸翻斗车内变得密实,卸车困难,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保证混 凝土的工作度,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散 失(用东西将其表面盖上)五、干硬性混凝土施工干硬性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对模板的高度、间隔、 支撑情况和基础的平整度、润湿情况等进行检查,首先必须保持施工的连续性, 其次应严格控制浇筑停歇时间和浇筑层厚度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超过240mm 时,可一次性摊铺;超过240mm时,应分两次摊铺,下层厚度宜为总厚度的五 分之三混凝土送到时,应用铁锹均匀摊铺,禁止刮浆或分离石子在模板边角 部位摊铺时,应在此部位用铁锹插捣数下,直至混凝土出浆,以免蜂窝现象出现摊铺好的混凝土,应立即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振捣平板振捣器 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20mm左右不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时,宜采用2.2kw 的平板振捣器;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可采用功率较小的平板振捣器采用 插入式振捣器时,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振捣时应快插 慢拔;若混凝土厚度超过220mm,则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同 一位置不宜少于20s。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经的1.5倍,其 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分两层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时, 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混合料50mm,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振捣 达到混凝土以不再冒气泡并泛浆为准混凝土在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 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振动梁往返施拉2〜3遍,使表面泛浆干硬性混凝土一般在道路施工中使用真空脱水工艺比较多,目前,混凝土施 工中也在普遍使用该项技术因真空吸水工艺利用真空负压的压力及脱水作用, 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了水灰比,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 高了混凝土的抗折、抗拉、抗压等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总之,干硬性混凝土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流动性混凝土而言要大一些,但是, 只要按照规范的生产及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综合控制,全面全方位的做好过程管 理,就可以打造出良好的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