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精神分析取向的大学生失恋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网 论文摘要: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一则大学生失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失恋,精神分析取向引言精神分析既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说,又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经过百年发展,已经演化成客体关系学派、自我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发展,对精神分析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的学说,客体关系理论日益受到重视客体关系理论与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已经有很大的区别最能区分精神分析流派的争论问题,是关于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是先天还是后天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潮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是由其它物种进化而来,而并非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物弗洛伊德用动物作为投射的屏幕,描绘了人类外表下的动物驱力是受掠夺的性欲和攻击驱动的生物,人类过于压制个体能量并使能量扭曲转向针对个体自身的社会中的挫折和愤怒1897年弗洛伊德抛弃了诱惑理论,强调心理病态的成因是先天因素冲突的驱力与俄狄浦斯情结这是他所处的社会和历史习俗限制造成的客体关系心理学不反对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获得灵感,但是吸取的是另外一个纬度,即适者生存的过程,动物被打造成高度适应自身的环境,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持续的交互作用关系。
所以,客体关系心理学不那么强调先天的因素,更强调后天环境因素费尔贝恩和温尼科特等都认为理想的发育不太看重本能的满足,而是满足早期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条件塑造了所浮现的人格是“真自体”还是“假自体”,幼儿的经验从一开始就受到照料者的节律、价值观和人格的强有力的影响并强调,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具有核心重要性的是,来访者真实的个人声音从对社会力量和重要他人的内化中发展和浮现出来心理咨询的重点是帮助来访者找到、发展其真实的个人声音,和谐其内部客体关系文中通过对一个大学生失恋障碍的理解与咨询过程,试图展示改良后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取向心理咨询模式的一角面纱一、案例背景描述夏雨,大二女生来自农村,自觉不是十分漂亮,也不活跃原来的男友,在大一时拼命追求她,几天不见就会发短信给她,向她诉说自己得思念慢慢地,她接受了他有一段时间,她与他无论上课、吃饭,还是去图书馆抢位子,都走在一起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她全心全意地依赖他,把一颗心全都放在他的身上他们曾经有美好甜蜜、如胶似漆的一段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女孩越来越感到不对后来男孩总会找理由不与女孩一起去自修,上课经常不与她坐在一起,即使应她要求坐一起,也好像不亲密,少了什么东西!仅仅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会有很亲热的动作,但是碰到他的朋友却不自觉会远离那么一点点,也不介绍说“这是我的女朋友”。
女孩有些害怕了!女孩想挽救她对他无条件的好,希望用这种好来证明她的心是真诚的爱着他只要那个男生让她做的事,她宁可放弃自己各种学习的时间、学生会工作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帮他去做他们俩吵架,她总是先妥协即使自己非常生气的时候,夏雨也不对他发火,而只是事后指出他的不对,且他也能承认夏雨觉得男孩有时对她好一些了于是更加努力然后,该发生的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也发生了:女孩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觉得自己活得太累了,她发现自己的成绩在往下降,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他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她做什么都无怨无悔可尽管这样,她还是没有如愿有一天在电脑教室,她无意中发现他和一个女孩子坐在一起,他的手搭在那个女孩子的肩上,他们两人谈笑风声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个教室的,她只觉得自己的身体是轻飘飘的,脚下也是软棉棉的她回到寝室后,早已成了一个泪人她不敢去责问他,因为她太害怕失去他了她只有对他无条件的好,希望用这种好来换回他的心在那个男生生日那天,她用她攒了一个月的零用钱给他买了一个蛋糕,并在一个酒店订了位置,希望和他共度生日,可他居然中途借故离开,后来她得知,是和那个女孩子在一起终于她愤怒了,情绪非常激动,并向男友表示:“如果我得不到你,也决不会让她得到你。
话还没说完,就使劲去推男友由于没有防备,一不小心,男友就掉进小河里两人的恋情也就到此结束而男友落水这一件事情在学校里也被传得沸沸扬扬夏雨是一位本应很漂亮的女大学生,1.60左右身高,长得比较丰满但是首次走进咨询室得她却十分憔悴尽管穿着时髦,但是脸色灰暗,神情疲惫,佝偻着坐在沙发上,微微缩着脖子,抬着头夏雨寒暄过后很久不说话,不时低头我看看她,静静地等着,也没有说话,咨询室气氛有些凝重慢慢地,她的大眼睛四周有些发红,游离的眼神有些呆她以有些呆板的语气告诉我,她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白天心情也不好,喜欢吃东西,3个月体重增加了12斤叙述过程中,我感觉夏雨象在说别人的故事,神情没有什么变化,交谈到这里,夏雨还是没有流一滴眼泪咨询师递过一张白纸:“如果要用一种颜色用代表你现在的心情,你会选用哪一种?”咨询师顺便递过一盒24色的颜料笔让她选择她拿起了一支蓝色蜡笔接受了指导的夏雨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比了比,稍微停留,画到纸上,越画越快,越画越用力,随着涂抹的痕迹的加深,她情绪越来越激动,眼泪慢慢流了下来到后来,她低头一手按住纸,一手拚命的左右涂抹无声的泪水顺着鼻子流得越来越多,有些滴到纸上,她也顾不上了。
面对泪人一般的夏雨,治疗师递给她一张餐巾纸夏雨忍不住大哭,又不敢发很大声音,边哭边抽泣,有几次哭得似乎上气不接下气过了大约十分钟,哭声渐止夏雨说,她觉得这世界上从来也找不到依靠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对任何人都不满意的母亲的身边母亲表现得最多的是对父亲的不满母亲对自己也是如此从夏雨开始上学起,母亲就给她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她每次考完试,都提心吊胆地知道自己的名次排在前边,母亲就千叮咛万嘱咐,下次还得往前冲;排在后面,母亲就重复着这样的老调:完了,排得这么靠后,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考不上好高中,能考上重点大学吗?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下来,一直听着这样的唠叨磕磕碰碰地总算进入了大学可是母亲不满的眼神还总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她甚至母亲打来,夏雨的声音要是不响亮,母亲马上就表现出不满,下面要说的话和一脸的怒气夏雨都能想象出来有时,母亲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冷水,不分场合地点,劈头盖脸朝夏雨泼过来,让夏雨自卑那可真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扎着夏雨,让夏雨流血还不敢喊疼夏雨现在不论做什么事,出一点儿差错就紧张得要命,不由自主就会立刻联想出一大串可怕的后果她也想依靠父亲,可是父亲帮不了自己她发现父亲被妈妈骂得更惨,心里有点同情父亲。
尤其到了初中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夏雨知道了,父亲不是亲生的父亲,在夏雨很小的时候,妈妈与亲生父亲离婚与现在的父亲结婚而且,据说是妈妈与现在的父亲婚外恋才离婚的从此,她恨透了现在的父亲,开始寻找亲生父亲高中二年级,终于找到亲生父亲父亲高大帅气,还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有自己的车子父亲开车接她去吃饭,她很高兴!可是,父亲太忙了,也从来没有带自己到家里去玩尽管她觉得亲生父亲很棒,很令她自豪,但她感到与亲生父亲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远她需要一份感情大一时男生追她,呵护她,她很开心,她觉得这下终于找到可以依靠的岸,她觉得这就是爱情两个人开始逐渐走向亲密过程中,夏雨始终在把他与自己的父亲相比夏雨处处依赖他有时,她也出现了一些担心,母亲会不会接受他?但忧虑很快被两人快速的感情进程冲淡了反正,他要娶的是自己,自己绝不会像母亲对父亲那样,自己一定会好好待他的夏雨希望自己的爱情不要像父母的一样可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二、评估与分析1、问题:与男友分手,体验到被抛弃2、症状:(1)没有表现出自杀与杀人的行为2)焦虑伴抑郁倾向:心情不好就吃东西可能是她处理焦虑的方法,潜意识原因可能是出于对于爱的需要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口唇满足是发展最初阶段口欲期力比多能量的体验点,提示来访者被激活的问题可能0-1.5岁左右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前俄狄浦斯期。
梅兰妮.克莱因认为婴儿的客体关系发展的第二个状态是抑郁心位(depressiveposition),会产生抑郁性焦虑(depressiveanxiety),因为这时婴儿需要关心这个爱过和需要过的客体,体验到对于先前朝向爱的客体的攻击性的罪恶感,产生矛盾的情感与压抑的焦虑3)关系模式:与男友相处中的过分依赖、讨好行为,甚至为讨好男友而怀孕流产提示来访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讨好母亲为主这与她后文所说的幼年经历中母亲对她惯用指责的沟通模式有相吻合之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将母亲内化,当母亲不在眼前时,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表象这样的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表象的发展,使得儿童可以独立于主要抚养者之外活动但是如果内化的客体关系是不健康的关系模式,就不能体验、承受人际间的分离,来访者便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男友的健康关系,而是一种依赖、讨好的关系4)内部客体关系根据温尼科特(D.W.Winnicott)的理论,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好的母亲(goog-enoughmother),产生了虚假的自体(falseself)足够好的母亲会提供容纳(holding)、爱抚(handling)、客体呈现(objectpresenting)的成长环境,使得婴儿能够整合、人格化、建立健康的内部客体关系。
而来访者的母亲是个对谁都不满意的母亲(妈妈表现出她自己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不能提供足够好的妈妈的功能,来访者的自体在婴儿期无法内化一些正常的心理功能来访者内心有费尔贝恩(W.R.D.Faibairn)说所的两种形式的坏的客体(badobject)一种是令人兴奋的客体(excitingobject),对他人、对男友产生过于理想化的期望,过分的期望会经常导致落空,引起沮丧、空虚,心理上一直有感到饥渴但从未被满足的那一部分;另一种坏的客体是拒绝性的客体(rejectingobject),来源于对母亲指责的体验感到母亲的指责的敌意,感到自己是不被人爱,不受欢迎,引起愤怒,同时渴望拥有接纳感,害怕自己是不被人爱、不受欢迎的这种潜意识的模式一直带到成年假自体就会不断运用讨好、依赖等不健康的方式与男友等建立亲密关系,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问题,产生痛苦5)愤怒:来访者一怒之下推男友的力量之大,提示她有愤怒来访者希望被爱、被保护,并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在童年时代通过满足他人的愿望来获得爱和安全感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来访者调整自己的感情去适合他人,以确保自己更受欢迎甚至放弃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真实的声音,以希望换取他人的爱。
但是,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自体受到伤害,又会产生一种失去自己的失落感尤其经过竭尽全力的讨好仍然不能奏效,仍然不能成为自己可依赖的一部分时,经常会歇斯底里地突然发怒3、人格特征尽管最早问题根源可能来自于口欲期,也有冲动性、不可控制的愤怒,但是来访者没有达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程度愤怒出现频率非常低,只在她觉得忍无可忍之下,才偶尔表现愤怒更多的是依赖性人格的特征表现为: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服从男友(他人)的意志;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可怜巴巴;对男友有婴儿式要求,过分依赖男友,把男友作为自体客体(selfobject),要求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导致男友难以承受而逃跑;恐惧被抛弃;应对逆境时要求咨询师教她怎么办,把责任推给别人三、咨询过程根据上述分析,心理咨询的思路是调整来访者内心的客体关系,尤其是与重要他人客体关系中的情感色彩1.处理与前男友的关系团体治疗时咨询师请夏雨坐到前面,面对咨询师咨询师请她看着自己的眼睛看着我的眼睛放松,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