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1493字) 本节课学生要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能根据图意列出乘加算式,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难点是能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中发现规律,并能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下面我谈几点对本节课的反思: 本节课利用金鱼一共有多少条来导入,先出示3个鱼缸,每个鱼缸里都有4条金鱼,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条?”这里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接着出示一个鱼缸,可是这个鱼缸只有1条金鱼,现在提出疑问现在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学生就很容易由前面的经验引出乘加算式。
有了情境图的理解,学生较容易的就知道乘加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减则是个难点,学生比较难想到,这时候需要引导,假设:最后一个鱼缸也有4条金鱼,就是4个4,可是其实鱼缸里并没有4条金鱼,所以要把多补的3条去掉利用这样的情境来理解乘减算式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这对学生思维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够妥当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其他题目中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果园的一角有美味的水果,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主要的设计意图就是学生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与需改进之处: 1、学生动手计算偏少,大部分由学生口答 2、在新授课讲解从情境图中引出乘减算式这一步骤时,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思考时间太少,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对于例题中学生想到的可以补上3条金鱼,其实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上3条金鱼,列出乘法算式,4×4,接着再去掉补上的3条金鱼,这样学生可能更好理解乘减的这种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中,最后一盘只有2个桔子,也可以引导学生补上3个桔子,列出乘法算式5×5,再去掉补上去的3个桔子,最后列出乘减算式5×5-3=22。
我想这样是不是能更好的达到本节课“图式结合,以明算理”的效果 3、在练习环节中的摘苹果游戏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有待思考例如:在练习中课设置贴红星:每次贴3颗,1次,2次、3次,最后再贴一颗,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4、乘减部分是本课难点,在这部分处理的太仓促要是能进行乘加算式与乘减算式进行对比,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5、在果园情境图中,在处理时要是分块汇报更好,西瓜组,燕子组,梨子组,长颈鹿组那么这里可设置超链接,譬如:学生提出西瓜有多少个?就可点击西瓜出示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再点击出示算式 6、教师说的偏多,应该将课堂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说说依据情境图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7、教师课堂语言有待提高,教师亲和力不够,课堂组织管理、教师板书设计有待加强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2(551字)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因此在课一开始先复习乘法口诀和改写算式,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充分运用主体图,在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先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解决“还剩下几个玉米?”的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这样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从而找到最优的方法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先借助桃子图让学生从形象上去认识乘加乘减的方法计算,然后口算式题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牢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归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设计了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题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自己思考、自己选择方法在这个主动学习、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评价策略这样课堂才会更有效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3(1031字)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 1-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 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做好复习铺垫 学数学就是用数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此,我认为在教学新知时,先做好复习铺垫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复习时,我结合前面初步认识了乘法的知识上,让学生看图乘法列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口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哪个口诀来计算得数的而这两部分内容正是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用到的知识 2、解决问题,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运算顺序,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我教学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而是让学生求生物组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要求先把同样多鱼缸里的金鱼先求出来,即34,再加上不同条数鱼缸里的1条金鱼是13条,得出乘加的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课件演示,解决难点 看例题图列出乘减算式并计算,学生理解上是有较大难度的'教材没有特别要求这里要列乘减,而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难点正在这里,可以拓展开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于是通过课件演示情景来简化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在这之前,第四个鱼缸里也有4条金鱼,这时一共有几条,学生很容易得出有4个4条,即 44,接着说:后来从第四个鱼缸里送走了3条金鱼,(课件演示第四个鱼缸里少了3条)现在有多少条。
这时学生很快就知道从44里去掉3条,得出 44-3这个乘减算式了 不足之处: 1、难点知识还应多强调、多巩固如学会了看图列乘减算式后,应多练习一题加以巩固 2、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缺少童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4(716字)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可以列式为3+3+3+2=11,33+2=11,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它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但是乘减算式43-1=11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3棵每棵都是3个,第4棵为什么只有2个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3个,小熊拿走了一个所以原来有43个,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43-1=1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 1。
也就是说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同时结合摆小棒帮助理解,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都明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我设计了富有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题目,发散留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的,也是我今后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在课堂上对差生的关注不够,差生没有充分参与,好学生又特别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