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EI发展之路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8KB
约3页
文档ID:422208609
LEI发展之路_第1页
1/3

LEI发展之路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数千万亿资金的流失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受挫危机过后,欧美国家开始深刻反思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探寻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提高金融交易透明度、降低金融交易风险的改革之道在此基础上,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动议应运而生   金融护照,为安全而生  LEI是Legal Entity Identifier的首字母缩写,我们一般将其翻译为“法人机构识别编码”简要地讲,LEI是一个20位的编码,前18位为数字字母码(即数字0-9,字母A-Z),后两位为校验位,由数字组成(0-9)LEI编码主要用于识别法人机构、功能类似国内的组织机构代码、金融机构编码等不同之处在于,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内使用,就像给企业颁发的“身份证”,而LEI编码则用于国际交易,如同给企业颁发的“护照”  作为法人机构的“护照”,LEI编码实现全球联通,每个机构只能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唯一的LEI编码LEI编码需求主体较广泛,金融机构、金融中介公司、交易所注册机构、从事股票或债券买卖的机构以及贸易公司在内的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法人机构都将需要LEI编码  LEI编码由法人机构自愿申请,目前法人机构总部可以申请LEI编码,未来符合条件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和个人也将可以申请。

中国的LEI编码及相关信息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管理  勾勒全球金融图景  LEI编码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编码,以LEI编码为基础和载体,国际社会共同倡议和构筑了全球LEI体系(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System)  全球LEI体系动议在美国的推动下,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2011年11月的G20戛纳峰会通过了建设全球LEI体系的决议由此,全球LEI体系开始筹建  全球LEI体系旨在为全球所有参与金融交易的机构进行统一登记并设置LEI编码,通过技术关联,LEI体系将能够清晰勾勒全球企业的金融网络地图,展现机构间的交易和从属关系,以便于机构识别交易对手身份这对于加强全球参与金融交易机构的信息管理,改善跨境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应对危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LEI体系作为一项国际性的动议,需要协调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建设任务可谓十分艰巨2011年戛纳峰会通过建设决议开始筹建全球LEI体系后,该体系一直在建设中,暂时处于过渡阶段经过国际社会历时5年的大力推进,目前其过渡阶段将近结束,LEI体系将按照预先设计的三层架构逐步开始正式运作。

  第一层:监管委员会(Regulatory Oversight Committee,ROC),由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组成,代表公共利益进行决策和管理ROC成立于2013年1月,目前共67个成员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月加入ROC,代表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第二层:中央运行系统(Central Operating Unit, COU),负责全球数据的集中和处理,由全球LEI基金会(GLEIF)运营GLEIF于2014年6月成立,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主要职责是监督各本地系统、保证数据质量、数据服务等我国已派员加入GLEIF担任董事  第三层:本地系统(Local Operating Unit, LOU),由各国在司法管辖区内设立,负责受理法人机构的编码申请并进行本地数据管理,本地系统需通过中央运行系统认可后,其发放的编码才能被全球其他本地系统认可所有本地系统均采用相同的数据标准和编码注册流程,法人机构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家经认可的本地系统进行编码注册  目前,全球共有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中国、韩国等将近30个国家建成本地系统截至2016年4月,全球发码总量约43万个其中,美国发码超过20万个,约占总量的48%:德国发码6.5万余个,约占16%;中国发码200余个,约占0.04%。

美国、德国和英国等作为最先提供LEI编码服务的国家,由于其金融体系比较发达,加之金融监管的强制性要求,其发码量占比较大  中国后来者居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以及FSB和G20的重要成员国,对于FSB和G20的提议积极支持和响应这既是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也是中国积极跟上全球发展趋势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我国机构参加国际交易的现实需求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LEI体系的筹建工作在LEI体系的三个层面中,中国的相应机构或成员均参与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和协调全球LEI体系在中国的实施中国的本地系统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金标委)负责建设和运营  建设中国本地系统需要在认真研判LEI体系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需要一定的预见性,同时也要有相对的灵活性经过一年的跟踪研究,金标委于2014年初启动本地系统建设,于2014年8月18日正式启动运行中国本地系统中国本地系统命名为China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System(LEICN),设计有中英文版,提供编码注册、编码年检、编码迁入等服务,可满足境内外机构的申请需求目前,LEICN已通过国际互认,LEICN发放的LEI编码可在全球使用。

  LEICN建成以来,发码量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4月,共有200余个机构申请LEI编码,其中银行类160余家、证券保险类近20家、企业类20余家因国际金融交易的紧迫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LEICN未建成前在美国的本地系统申请了LEI编码,2015年4月和2015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申请将其LEI编码从美国迁回国内  LEICN的建设在国内外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看,LEICN为中国机构申请注册LEI编码提供了渠道,为中国机构参与国际金融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同时,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机构信息管理从国际上看,作为全球LEI体系的组成部分,LEICN的建设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体现,是中国积极践行国际宣言和国际标准的重要表现通过建设LEICN,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规则制定,增强了在国际金融事务上的话语权,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专家  LEI普及路曲折中探索  美欧等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大力推动全球LEI体系在本国的实施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通过修改法律或发布监管指令等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要求银行、证券、保险和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使用LEI编码报送信息,这些措施对其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效果。

相比而言,全球LEI体系的运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践效果尚不明朗因此,中国相应的金融监管要求尚需多方酝酿和深入讨论  目前中国已存在多种机构编码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LEI编码体系定位为供国内机构参与国际金融交易使用的“国际护照”,虽然与国内的编码体系不相冲突,但是如何做好与国内编码体系的有效衔接,做到提升管理、节约资源,需要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在目前阶段,机构申请LEI编码只需提供名称、住址等基本信息,而在未来,全球LEI体系计划收集机构的更全面的信息如何做到既要按照国际规则实现信息公开,又要遵循中国法律法规维护信息安全管理,这是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作为新生的国际动议,全球LEI体系发展前景广阔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参与全球LEI体系过程中既积极开放又稳妥谨慎,既履行国际责任又表达了国家利益诉求随着全球LEI体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也必将有所作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