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种群的存活曲线一. 曲线分析反映种群个体在各种年龄段的存活数量动态变化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它能反映生物个体发育阶段对种群数量的调节状况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反映内容如下:a型:存活曲线呈凸型它们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种群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生活环境下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在到达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也就是说,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人类和许多高等动物〔大型兽类〕以及许多一年生的植物常属此类b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它们表示各年龄段具有一样的死亡率多年生&*0;次结实植物和水螅、许多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接近此类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它们表示幼小个体的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许多海产鱼类、海产无脊椎动物、许多低等脊椎动物和寄生虫以及屡次结实的多年生植物属此类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卫生医药条件而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环境变得适宜,死亡率能够变得很低,种群就会突然爆发不少农业害虫的爆发就是这种情况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动物种群最容易受伤害的年龄而人为地有效地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到达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时间打猎或进展害虫防治。
二. 例题分析例. 以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答复:〔1〕如果I是养牛场的牛群,那么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__个体很多,而_______个体很少,那么种群的________会越来越大〔2〕如果II是养鸡场的鸡群,那么表示这个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________鸡,处理________鸡;②要保持________多,________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_______加以良好的________,使它有很高的________,让衰退型转化为________解析:该题中,I存活曲线符合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存活曲线呈凸型在养牛场的牛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所以是增长型而II存活曲线说明幼年、成年的鸡少,是衰退型,所以要加强管理,使其成为增长型,才能使鸡场维持下去参考答案:〔1〕增长;幼年;老年;密度〔2〕①幼年、成年;老年②雌;雄③幼年鸡;饲养条件;成活率;增长型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数量计算:〔为起始数量,为年均增长率,t为年限〕。
J〞型增长的两种情况:实验条件下;一个种群刚迁移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坐标图形:如以下图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产生条件:现实状态——自然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点:种群数量到达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顿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坐标图形:如以下图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决定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有:①超始种群数量;②出生率和迁入率;③死亡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②和③的比照关系,在单位时间内二者之差就是种群增长率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 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2. 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如“S〞型增长曲线中1/2K值的应用3.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虫害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五、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拟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即:“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六、存活曲线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根本参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如图〕I型 曲线呈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
II型 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许多种类的生物存活曲线接近于II型III型 曲线呈凹型,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如藤壶的存活曲线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医药卫生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环境变得适宜,死亡率变得很低,种群数量就会突然增大,不少农业虫害爆发就是这种情况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生物数量最易受伤害的年龄而人为有效地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到达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时间打猎或进展虫害防治七、细菌的生长曲线根据微生物生长速率的不同,可以将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如以下图: 第八章 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一局部 三年高考题荟萃2021年高考题种群和生物群落〔10全国卷1〕3.以下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响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1〕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进化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拟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A>ia、iA=ia和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D〔10XX卷〕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
假设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以下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 假设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那么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 假设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 年龄构造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此题考察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构造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所以答案是A 〔10XX卷〕26.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展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场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展调查调查结果如以下图:调查日期(月-日) 6-l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假设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解析:此题主要考察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表达"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顿了,说明到达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到达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10XX卷〕30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 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下图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那么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II :1、〔1〕被滨螺捕食 竞争 〔2〕浒苔 B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3〕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1〕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2〕水坑II:此题考察生态学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一题:第1小题:图A中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浒苔和角叉苔同为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2小题:综合图A和图B可见,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第3小题:最长的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第二题: 第1小题: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分析图C,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此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第2小题: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10XX卷〕17.甲、乙、丙是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