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本解读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1KB
约13页
文档ID:507513648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本解读_第1页
1/13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第一板块 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 这一主题编排了 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 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 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从语言要素看,以上四篇课文文体各异,语言形式丰富多彩《古诗三首》 为七言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应指导学生吟诵涵泳 《富 饶的西沙群岛》为科学小品,语言通俗易懂又生动优美,首尾呼应,中间多段总 分结构,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后拓展仿写类似段落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散文 “海滨”和“小城”两个部分结构分明,颜色词的大量使用描绘出海滨的绮丽风 光,总分段式写尽了小城生活的安静美好, 适合学生进一步感受总分段式的写法, 学习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美丽的小兴安岭》 是一篇写景散文, 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动人, 生动传神的长句子 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有感情朗读与积累习作训练《这儿多美》则是引导学生梳 理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重点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 ,仔细观察,把身边的 美景具体、生动地介绍给别人。

从文化角度看, 四篇课文古典与现代交融、 自然与科学互补、 意境与激情共 生,每一篇课文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生动文字描绘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应引导 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品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从最南端的《富饶的 西沙群岛》到北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从秀丽的江南风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 到奔放的南国热土《海滨小城》,字里行间,华夏大地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习 作这儿多美》则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知道熟悉的地方也有美景,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 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 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 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 情感 单元主题: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祖国为什么值得热爱?因为有文化的世代传承, 有山河的无限壮美, 因为我 们生于斯长于斯, 基因里就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情深 这片土地到底有怎样 的可爱,山川是如何之壮美,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展现给孩子们一幅幅神奇的画 卷,带给孩子们一份沉甸甸的自豪 第六单元选编诗文所围绕的主题——壮美的 山河,就是要通过这些诗文的阅读, 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 祖国, 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那么本单元描写的景观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物有什么特点呢《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雄踞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的湖指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的西湖,《望洞庭》中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岳阳市, 位于湖南省北部, 《早发白帝城》 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 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今天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写的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 《海滨小城》结合原文考证,写的应该是广 西的北海市( 1951 年前属广东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在黑龙 江省的中北部如果这样说明还不够清晰的话——三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是无法在 脑海中弄明白这些地理方位的——我们还是借助地图来看一看吧如果再在地图上添加上二年级学习过的《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日月 潭》《葡萄沟》,孩子们就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些景观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整 个祖国辽阔的疆域内, 到处都有让人骄傲的胜景, 山河果然如此壮美 学习过这 样一个单元,在阅读欣赏文字之美和山河之美的同时,借助地图“游览”了祖国 的大好河山,说不定有的孩子就在心中悄然种下了“走遍中国”的心愿。

这样的 学习,就是深入心灵的历程,母语学习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也就成为了现实二、单元语文要素:聚焦适切的读写目标这组诗文选编在一个单元,除了在思想主题和文本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都描 绘了或者内容中包含有祖国壮美的山河胜景) ,在读写目标的承载上, 也具有一 致性——这足见编者在文本选择上,目标意识是很突出的这个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有两条——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条指向“读”,一条指向“写”显然,“读”和“写”的目标联系很紧 密:习作时围绕着写的“一个意思”,在片段或文章中用一句话写出来了,这句 话就是“关键语句”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即关键语句;同时,这段话也是围绕这 “一个意思” 写的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中,题目就 是“向导”,提示读者诗的内容写了什么景观或者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我们 可以认为,这几首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 能思路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的确, 《望天门山》描绘的正是诗人乘 舟出川,经过天门山江段时所“望”见的壮丽景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就 是苏轼当时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望洞庭》是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之所见; 《早发白帝城》 虽不是以写眼前景物, 尤其不仅仅是白帝城的景象为落脚点, 却 在叙事抒情的同时, 让读者欣赏到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壮美风光。

古人写诗, 大 多就是触景生情,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虽是古诗,在读法和写法上,同样 也可以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的一般性规律来 这就是古诗阅读与单元重点学习目 标之间所隐含的联系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三篇现代文,无论在整体结构上,还是一些具体段落的写法上,都具有相似 之处,在读写目标的落实上,能够形成合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总体上是总分 总的结构,全文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这 句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语句文章中,很多段落也有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 理解整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意思, 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好看极 了”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海滨小城》以小城为立足点,从远处的大 海,写到近处的海滩,再集中笔墨描写了小城中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最后总结 为一句话:“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关键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小城的公园更美” “小城的街道 也美”分别是四、五、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段的意思 《美 丽的小兴安岭》 一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 具体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向读者展现了 小兴安岭诱人的景色。

文章开头,“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 等词语, 非常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多这一句话也奠定了行文的线索, 每个季节都是围绕树来写的, 抓住每个自然段开头写树的句子, 也就很自然地随 着文字走进了小兴安岭的那个季节 三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 基本都是围绕 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来设计的 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到 “小练笔”,再到单元“习作”, 充满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编排设计思路3、整个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联系和梯度(1)以纵向序列横向铺展层层落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编排, 注意到了“梯度”, 注重落实语文 素养构成的知识点、 能力点,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 的训练,分层落实到各个学段,各个单元2)年段语文要素纵向延伸有序列纵向看三年级年段语文要素, “习作的时候, 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 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 的运用,形成“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在三下第三单元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 段话写清楚”, 比较三年级上下两个单元的要求不难发现, 三上的要求是在习作 中“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试着”告诉我们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在习作 中尝试运用。

而三下不仅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而且要“写清楚”, 语文要素 指向表达方法,要求更高、更具体3)单元语文要素横向铺展有梯度 横向看本单元语文要素,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本单元中由导 读提出,在精读课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后题进行方法的指导, 再在“交流平台” 中对要素及方法进行梳理, 最后在“词句段练习”中进行实践运用 第四单元的 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与第三单元“围绕一个意思把 一段话写清楚”也有关联, 是第三单元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如《富饶 的西沙群岛》 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 真接写出了第 5自然段的 大意,第 5 自然段围绕这个意思把鸟的天下这一段话写得非常清楚 第七单元的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从段到篇,这一要素 的学习是以“了解课文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为基础的可以说, 语文要素的学习是纵向有序列,横向有铺展,层层落地,重在运用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纵横结合”,准确把握年段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序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三、单元设想:打造开放式的教室课程一个“写景”单元,看似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实际上,却是一个教师 和学生都大有作为的主题单元。

母语教室课程, 必定要构建一段有联系的读写生 活,才是“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才能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心灵”通过阅读诗文,借助诗文中或朴实或生动的文字描绘,学生可以运用想象体 会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而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参与,才能让这种体会变得真切 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游历经验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这有限的经验, 对于学习生活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教师要善于在适时的时候, 让学生的这种经验 参与到课堂学习历程中来例如,在利用地图来建构这些景观的地理概念, “特 设一种境遇” 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经验同时在地图上标识出来, 标明他们游览 过的地方, 从而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阅读建立起了亲切的联系诗文中的 词句,就会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和参与, 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活力, 很自然地 沉淀为学生的言语经验如果能够将与学生游览过的美景有关的诗文补充进来, 在教室里读一读,欣赏欣赏,教室课程生活就会多一份情趣山河的壮美,不单体现于单元诗文中展现的这几处,而是用这几篇诗文告诉 学生,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处处是美景,山川秀丽,如诗如画这样的理解可以 提醒我们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室课程生活的创造, 一是开展“跟着古诗游神州” 的晨诵课程, 二是如前面所述丰富主题阅读, 进而鼓励学生为自己家乡的山水风 景“立传”——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文章放进“诗文地图”中。

当然,认识地图,借助地图来促进文本阅读,学习地图本身也可以成为开放课程的一个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关键是,基于这一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需要所创 造的教室课程生活,要避免碎片化,注重内容、活动间的逻辑关联性,让学生在 “我”的学习中能清晰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第二板块 关于目标一、学段教学目标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 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因而不同学段的教学目 标也是有区别的我整理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二学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第二宁段课童敎学 丰箜粒学目标写字用-牛適萍正福、君L刊.有曉埼世阳左亘走転口弓*费琴金泯送° 歩可苗議=.肉区尿程矗上 厂汇. 匹申口呵咼阳理證— 仲会e雜応 卜艮 住询为鼻捕迟蹇齢侔用』龍曲步把丑尤幸时主£内 鹿对译 < 中不理醉M血方提 出妊冋*肓总1L连叙*■吐柞品的尢培 価:i辛才芝矜千扌汇° 恆不垢E运中杷H总抚珂命*专打密向氏.乐于爭面札延・帰斑习件两鬥炫心注遞把內己就再断寺有自巴平肝抵察转活吉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