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生物进化论B.黑格尔哲学C.政治经济学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美育即( )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 3.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4.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5.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理性情绪理论 6.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 7.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影响B.学校教育C.先天遗传D.社会环境 8.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 9.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 10.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 11.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选择D.注意的分配 12.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4.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 15.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 16.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雄辩和演说训练C.“骑士七技”训练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17.童年期所指的年龄阶段是( )A.五六岁至十一二岁B.三岁至五六岁C.五六至十三四岁D.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1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 19.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做好家长工作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0.我国现行课程方案中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学科课程D.地方课程 2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访问法B.调查法C.测量法D.观察法 22.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2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课外C.备课D.作业布置 24.技能的活动方式是()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 2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二、判断题(8题)26.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27.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A.正确B.错误 28.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错误 29.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 30.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A.正确B.错误 3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正确B.错误 32.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A.正确B.错误 33.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34.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___和自我强化35.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___四、简答题(10题)36.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37.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38.简述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39.篱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4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1.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2.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3.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44.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45.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参考答案1.D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A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关来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3.D4.B5.C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强化、惩罚与消退的理论基础都是行为主义理论6.C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7.B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8.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9.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10.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11.A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
其中,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12.B暂无解析13.C暂无解析14.C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15.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6.D17.A婴儿期0~3岁,幼儿期3~5、6岁,童年期5、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18.B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拟订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明令废止对于受教育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19.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20.B我国各级学校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我国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1.D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问卷法是一种辅助手段,调查法、测量法和访问法都是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22.D23.A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和检查评定成绩,其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4.A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25.A暂无解析26.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27.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28.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29.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0.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31.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32.B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33.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4.替代强化35.人工概念36.(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
37.考试焦虑的危害:(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焦虑型人格考试焦虑的矫正:(1)自信训练2)放松训练3)系统脱敏38.(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39.(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的发展不受影响40.(1)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