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所试点高中可分配逾2000指 标生问:我市首批参加指标生分配改革试点的23所高中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具体有哪些高中?答:今年我市中招较往年将有较大变化,市教育局确定23所招生规模较大的公办普通高中参与试点,其中市局直属9所普通高中全部参加,各区均安排1至3所优质普通高中参加23所高中包括深圳中学、市实验学校高中部、市外国语学校、市高级中学、市第三高级中学、深大附中、市第二实验学校、市第二高级中学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红岭中学、福田中学、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沙 头角中学、南头中学、育才中学、华侨城中学、宝安中学、宝安高 级中学、新安中学、龙城高级中学、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坪山高级中学我们在确定首批参加指标生分配改革试点的高中学校时,主要参考了三个原则:一是属于公办普高;二是招生规模比较大;三是市局直属学校和各区、各新区均有学校参加我们根据上述三个原则和学校的申请情况,确定了参加首批试点的23所学校问:我市今年指标生分配的比例和具体名额是多少?答:根据《指标生分配方案》,我市今年参与指标生分配试点的高中学校在面向AC类考生或ACD类考生招生的正取计划中,原则上安排10%-15%的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A类指具有深圳户籍户口的考生,C类指享受市政府优惠政策人员的子女,D类指AC类以外的考生)。
有D类正取计划的高中学校,安排20%的D类正取计划分配到各区(含各新区),由区内初中学校共享各高中学校招收指标生的具体名额,需在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制定完成后才能确定据初步预测,招生计划大的试点学校,指标生名额有望超过100个;招生计划最小的试点学校,指标生名额也有60个左右;23所试点高中学校用于指标生分配的总名额在2000个以上指标生的分配范围,与高中学校招生范围一致面向全市招生的高中学校,其指标生分配范围为全市公办、民办初中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高中学校,其指标生分配范围为本区公办、民办初中学校高中学校正取招生计划中,招生范围为AC 类考生的,其指标生名额面向AC类 考生分配;招生范围为ACD 类考生的,其指标生名额面向ACD类考生分配;招生范围为D类考生的,其指 标生名额面向D类考生分配问:考生如何知道自己所就读的初中学校能分到多少指标生名额?答:计算初中学校AC 类指标生名额,根据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班报名参加中考的AC类 考生数,全市AC 类中考考生 总人数(面向部分区招生的高中学校计算指标生名额时依据相应区域内AC类中考考生总人数),优质普通高中AC类指标生名额等因素确定。
计算各初中学校应分得某一所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名额的具体方法是:(某初中学校AC类中考考生数/全市AC 类中考考生总 数)×某高中学校AC类指标生名额计算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名额按四舍五入取整有AC类考生但分得某高中学校指标生名额小于0.5的初中学校,以区为单位(市直属学校按地域划入所在区),将区内此类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根据这些学校AC类考生 总数,按上述公式重新计算出应分得的指标生名额,由这些学校共享如按此方法计算出各初中学校分得的指标生名额之和大于高中学校原计划的指标生名额,则以实际计算结果为准正取计划招生范围为ACD类的高中学校,其指标生名额分配按AC类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进行,计算时将AC 类考生数相应改为ACD类考生数即可计算初中学校D类指 标生名额,以区 为单位(市直属学校按地域划入所在区),根据本区内初中学校D类考生总数计算指标生名额,由这些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共享具体计算方法是:某区初中学校D类中考考生数/全市D类中考考生 总数 ×某高中学校D类指标生名额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取整,不足1个的按1个计如按此方法计算出各区指标生名额之和大于高中学校原计划的指标生名额,则以实际计算结果为准。
面向区内招生的高中学校,其D类指标生名额由本区初中学校共享在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确定以后,市教育局将具体公布23所试点高中学校的指标生招生名额,以及这些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具体情况报考指标生学籍有所限制 问:考生报考指标生,对户籍有什么要求?答:不管是深户还是非深户,都可以报考指标生 但必须与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一致面向AC类考生招生的计划,其相应的指标生名额AC 类考生可以 报考,D类考生不能报考;面向D类考生招生的计划,其相应的指标生名额D类考生可以报考,AC类考生不能报考;面向ACD类考生招生的 计划,其相应的指标生名额ACD类考生均可报考问:报考指标生的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答:为了杜绝出现投机性非正常转学现象,或者学籍与考生就读学校分离的“挂 读” 现象,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维护招生的公平公正,《指标生分配方案》对报考指标生的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作了明确规定:第一,现在我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报考指标生,必须从发文(指《印发<关于深圳市201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深教〔2011〕145号)之日起至初中毕业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2011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初三学年学籍;2012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初二、初三两个学年的学籍;2013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三个学年的学籍。
上述学生在文件下发之后转学的,不再享有指标生报考资格第二,从2014年起,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起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且取得该校三年学籍第三,今后从市外转入我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已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并取得该校学籍(从市外转入我市初中学校就读后再在市内转学的学生,不再享有指标生报考资格)此外,因指标生分配以我市初中学校报名参加中考的人数为依据,对报考指标生的学籍和就读情况有严格的规定,指标生名额也是分配到我市各初中学校,所以文件规定,“往届生和在市外初中学校 毕业的深圳户籍考生不参加指标生名额分配”问:自主招生和指标生分配有什么不同?答:自主招生是高中学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有关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下,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按照自定的报考条件和程序,招收符合条件的考生,对考生的选择权主要在高中学校指标生分配是将高中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由招生部门和初中学校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挑选(或推荐)符合条件的考生,对考生的选择权主要不在高中学校民办初中考生也可报考指标生问: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考生享有指标生报考资格吗?答:在指标生报考资格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考生是一视同仁的。
在民办学校就读的D 类考生,可以报考面向D类考生招生的指标生,AC类考生可以报考面向AC类考生招生的指 标生,所有考生都可以报考面向ACD类考生招生的指标生我们在确定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时,对于按公式计算后分得指标生名额小于0.5的初中学校,没有简单地按四舍五入法取消它们的指标生分配资格,而是将分得指标生名额小于0.5的初中学校,以区为单位作为一个整体,重新按公式进行计算,使得这些学校的考生也具备了共享一部分指标生名额的机会我市有许多民办初中学校深圳户籍考生很少按照我们设计的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即使某一所初中学校只有1名深圳户籍考生,他也同样享有被录取为指标生的机会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招生制度设计以人为本、机会均等的特点指标生限报1个指标志愿问:考生如何填报指标生志愿?如何录取?答:考生填报指标生志愿与普通生同步进行,符合指标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报且限报1个指标志愿,其他志愿按普通生志愿填报填报志愿前,市教育局将公布各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含指标生招生计划),各高中学校的指标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将详细公布在网上填报中考志愿时,符合指标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第一批次的8个志愿中,填报1个指 标生志愿,第一批次的其它7个志愿以及其它批次的志愿按普通志愿填报。
在正式录取前,招考部门将通过指标分配系统,在分配给初中学校的指标生名额范围内,根据考生的指标志愿和中考成绩等条件,筛选出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入围考生筛选时,如遇中考标准总分相同需作出取舍,则依据单科等级进行选择具体办法是将A+、A、B+、B、C+、C等六个单科成绩等级分别赋值为32、16、8、4、2、1,计算出考生的六科等级总值,选择总值高的考生;如六科等级总值相同,则选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科标准总分高的考生;如五科标准总分仍相同,则选择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标准总分高的考生高中学校录取指标生设最低控制线,该控制线不低于本校普通生录取线30分录取时,首先在中招录取系统中对入围指标生的指标志愿作相应技术标识,然后将指标志愿连同非指标志愿,与普通生一起划线投档各初中学校所获指标生计划没有完成的自动失效,各试点高中学校未完成的指标生计划自动转为普通生计划进行录取指标生报名、填报志愿、筛选入围、划 线投档等具体操作办法,市招考部门将向各初中学校作详细解读和具体布置,初中学校也将对考生报考进行具体指导深圳市2011年中考中招主要工作日程安排4月11-13日 中考网上 报名5月5-20日 中考体育考试5月21-22日 中考英 语听说考试5月25-30日 网上填 报志愿6月1-5日 体育艺术特长生现场报名6月19-20日 全市 统一中考 6月25-26日 体育 艺术特长生统考6月21日-7月8日 统一评卷,复核及公布成绩7月11日-8月22日 中招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