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秋魯國大司徒與禮樂教化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6MB
约6页
文档ID:46945725
春秋魯國大司徒與禮樂教化_第1页
1/6

春秋鲁国大司徒与礼乐教化张磊摘要根 据金文和 文献 的记载,春秋 鲁国设有大 司徒鲁 礼同于周礼,这是 鲁国设置 大司徒 的重要 原因鲁国崇尚礼乐教化在鲁国推 行 礼乐教 化 的过程中,大司徒之职发挥了重要作用,亦从而使大 司徒在鲁国受到尊崇关 键词鲁国大 司徒礼乐教 化作者:张磊,山东梁山人,1 9 7 9年 生,历史学博士,山东 师大齐 鲁 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 向为先秦史、鲁文化 史 与早 期儒 学山东济 南250014根 据金文 和文 献 的记载,春秋 鲁 国设置有大司徒鲁 国设 置大司徒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尚需 深入研究从鲁礼和周礼的相同之处,可以分析鲁 国设 置 大司徒的原 因;从 鲁 国崇 尚礼乐教 化 的社 会 背景,可以探讨鲁国对 大司徒重视 的原因下 面从这些方面试作分析一鲁国设置大司徒从春 秋鲁 国金 文来看,鲁国设有 大 司徒一 职,而且 地 位显赫这 里可以举关于春 秋时期鲁国大司徒 的金文 为例春秋 早期 的《鲁大司徒子仲白匝》云:鲁大剐(司)徒子仲白乍(作)其庶女厉孟姬尊匝,其眉寿禹普大司徒子仲白 匹铭 文拓片春秋鲁国大 司徒与礼乐教化3 1空、宗伯、大司寇之职。

鲁用王礼,得以设置大司徒¹《左传》昭公五年有关于鲁礼的记载:叔仲子 谓季孙曰:“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 门季孙命杜泄杜泄曰:“抑丧 自朝,鲁礼 也吾子 为国政,未改礼,而又 迁之群臣惧死,不敢 自也既葬而行叔仲子对季孙说:“带在子叔孙那里接受命令,说:‘安葬不得善终的人从西门出去杜泄说:“卿的丧礼从朝门出去,这是鲁国的礼仪您掌握国政,没有正式修改礼仪而 现在又加以改变下臣们害怕被诛戮,不敢服从安葬完毕就出走了这 里 杜泄提到了“鲁礼”其实“鲁礼”实为“王礼”鲁礼何以与王礼相同呢?这与周王朝对鲁国特别的 嘉赏有关《礼记·明堂位》对此有更加详细 的说明: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 践天子之 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 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享,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 故,鲁,王礼 也,天下传之久矣周公先助武王 灭商,后又辅佐成王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力挽狂澜,封建诸侯,勤劳王室,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 下 了伟大的功劳所以周王封周公于鲁,给予特别的优待和赏封周公忙于国政,而以其长子伯禽代封。

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 之礼乐”,这就是说鲁国享有使用周天子礼乐制度的特权,是故鲁有王礼,“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 之”这一说法,应当有所 根据《左传》定公四年记子 鱼曰: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 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拚,夏后 氏之瑞,封父之繁弱,殷民 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 勺氏、尾勺氏使帅 其宗氏,辑 其 分 族,将 其类 丑,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 策,官司、弃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睬之虚⋯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因为“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 为睦”,在 周王朝有特殊 的地位,所以周王朝 为“昭周公之明德”,在分封鲁国的时候赏赐给鲁公本该只属天 子所 用 的器物º其中又有“官司”,也就是百官郭克 惺先生 指 出,“·~⋯大司徒应为 天 子之官职而鲁置大司徒,则因周公有功 于周,特设此职以崇鲁国»这一说法比较合理总起来说,因为鲁国得以用王礼,所以鲁国可以像周王朝那样设置 大 司徒周 的诸侯国中,普国之外,宋国亦设有大司徒。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云“宋公使·一边印为大司徒”宋继殷 祀,用殷商之王礼,设置大司徒之职可能与此有关鲁因为周会之故,在诸侯位次中有“班 长”之称,故用周之王礼,设置大司徒之职《礼记·明堂位》云“大瑞”为“天子之器也”郭克短等:《鲁国史》,人民 出版社,19 9 4年,第“页º»32齐鲁文化研究总第六辑200 7三鲁国大司徒在推行礼乐教化中的作用周公“制礼作乐”,《汉书·地 理志》云: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普?”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周公为鲁国立下 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之训,推行周礼,实为他的立 国方针之 一鲁既有行天 子之礼的特权,则鲁人自不能忘 记 祖述先王之训,追忆周公之礼¹鲁公伯禽为周公长子,继 承周公之 训不遗余力地推行周礼《史记·鲁周公世家》云: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普,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 迟 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 除之,故迟伯禽在鲁国“变其俗,革其礼”,显 然是变革殷礼而推行周礼这 是 认认真真地按照周公之训 去做,推行礼乐教化以后历代鲁公亦多这样去做这 在职官上 的反映,就是鲁国大司徒具有推行礼乐教化的职责《尚书·尧典》记舜对契说:“百姓不亲,五 品不 逊,汝作司徒,敬敷五 教,在宽。

’ ,º舜对契说:“各个族姓之间不 相 亲睦,父母兄弟儿 子五者之间的关系也不 和顺你来做司徒,负责这些事务五帝时代的司徒即职掌教 化,可 见 司徒有教化之 职,渊源悠久《尚书·周官》云:“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立 司徒,掌管国家教化,颁布五典,驯教百姓《尚书·周官》的记载表明,周代司徒亦掌教 化关于( (尚书·君牙》一篇,《尚书序》云:“穆王命君 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尚书·君 牙》篇记载了周穆王任用君 牙为司徒治理民众《尚书·君牙》记周王对担任司徒的君牙说:弘敷 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周敢弗正,民心周中,惟 尔之中夏署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 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 乃宁这些话的大意是,司徒要大布五典,以和民则司徒自身能行得正,就没有人敢不 正民众心中没有标准,只以你为标准夏天暑热多雨,民众抱怨;冬天大雪严寒,民众也抱怨要使百姓人人满意,很难呀!只有想其难而谋其易,百姓才会安宁司徒要大布五典,以和民则,显 然也 和教化有关《周礼·地官》中“司徒”职掌教化:乃 立地官司徒,使帅其 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邦教”指 国家教化设立 地官司徒,命他率领其部属掌理天下 教育,辅佐天 子 教化安定天下。

这是《周礼·地官》所记载的大、小 司徒 的最主要 的职掌《周礼·地官》记“大 司徒”之职云: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 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郭克坦等:《香国史》,人民出版社,19 9 4年,第22 4页《尧典》,今古文《尚书》皆有,《周官》、《君牙》是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成书年代和 可靠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应该 一概而论,应 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尧典》和《周官》、《君 牙》记载的司徒掌管教化的说法还是可靠的º ¹春秋鲁国大司徒与礼乐教化3 3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辫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跳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懊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大司徒按 照五种不同地方人民的生 活 习惯,实行十二种教育首先包括教民祭祀、乡射饮酒、婚姻、六乐等四种礼节,还包括用礼仪、习俗、刑罚、誓戒、等级、技艺、尚贤、尚功来教民,以达到建立 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目的这 里重 在一个“教”字《周礼·地官》记“小司徒”之职云: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小司徒的 职务是:负责建立 国家的教官教法。

除了《周礼·地官》之外,《礼记·王制》也有这方面 的记载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细 恶《礼记.王制》云:一道 德以同俗,养者老以致司徒修伤六种礼仪来节制民性,阐明七种教化来培养民的德行,推行/又种政令来防止民风败坏,统一 道德来让民俗一致郑注云:“司徒,地官卿,掌邦教者这说明郑玄认为《周礼·地官》和《礼记·王制》记载的司徒都掌管教化 ( )L记‘王制》又云: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者老皆朝 于岸,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 俊士与执事焉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 郊,如初 礼不变,移之遂,如初礼不变,屏之 远方,终身不齿郑注曰:“帅,循也不帅教,谓敖很 不孝弟者司徒使乡简择以告者,乡属 司徒也曹老,致仕及 乡 中老贤者朝犹会也皆朝于库,将习礼以化之,使之 观焉此库,谓 乡学也摩,谓饮酒 也乡礼 春秋射,国蜡而饮酒养老孔疏日:“司徒命乡中奢老皆聚会于 乡学之库,乃择善日,为不帅教 之人习乡射之礼,中者 在 上,故曰‘尚 功’;又 习 乡饮酒 之礼,老者居 上,故曰‘尚齿’。

欲使不帅教 之人观其上功,自励为功;观其上齿,则知尊长 敬老大司徒帅领国之英俊之士,与执其事,使俊士与之以为荣,恶者慕之以自励结合郑注和孔疏可以更好地 理解《礼记·王制》之语司徒对那些不 服从 教化 的人进行特别的教育,甚 至会置之远方,给予一定的处罚《尚书》、《周礼》和《礼记》等书成书的 时代去古未 远,关于 司徒负责教化的记载,虽然 有修饰 的成分,但是应该说基本上 反 映周代司徒的实际情况¹因为鲁国官制和周王朝官制大体相同,所以鲁国大 司徒与王朝大司徒的职掌基本相同,也应该具有 教化的职掌《左传》文 公十八年的记载也说明了这 一 点营 国太子仆就 纪公奔鲁,鲁宣公要赏以城邑,季 文子却派人将其逐 出 国境鲁宣公 问这样做的原 因,季文 子让太 史克回答说:¹关于《礼记·王制》的成书年代,以战国末期为宜战国时期去西周、春秋时期未远,倘若西周、春秋的 司徒无教化职掌而加以 附会,恐令时人难以信服34齐鲁文化研究总第六辑200 7先大夫减文仲教行父事君 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 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鹤之逐鸟雀也先 君周公 制《周礼》曰:, ’N吐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这里提到了“先君周公制《周礼》”的问题杨伯峻先生指出:“《周礼》,据文,当是姬旦所著书名或篇名¹作为鲁国司徒的季文子对周公所制作的《周礼》当然非常熟悉,理解其要 义为“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这也说明鲁国 司徒掌管礼乐教化鲁国十分重视礼乐教化,注意让官吏去教化百 姓鲁国大司徒由于负责教化,所以地位十分高,自然受到特别的尊崇鲁国谨守周礼在东周 王室 司徒资料缺乏的情况 下,通过研究鲁国的司徒,尤其是大司徒,我们可以认识东周王 室乃至西周王室 司徒的相关情况同时,春秋诸国,多设有司徒,但是相关史料却记载胭如相比之下,鲁国司徒也 最为典型因此研究鲁国司徒,也 可以去类推春秋诸国司徒的情况¹杨 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 9 0年,第63 3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